大明第一臣第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1964


可是朱升却道:“张相,唐初贤君名臣,取荀子名言,总结出君民如舟水,已经是精辟到了极点的论述,老夫倒是很想知道,张相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啊?”
张希孟连连拱手,“枫林先生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不过我就斗胆说一下拙见。”
“秦国横扫六合,何其雄也!秦朝二世而亡,快若流星两汉武功之盛,冠绝历代,可终究不敌百姓之怒。绿林、赤眉、黄巾,四百年汉室江山,就败在下民之手。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最终却是败在黄巢之手,三百年天下,雨打风吹去。”
张希孟侃侃而谈,吸引了所有目光。
“赵宋江山,以为养士,便能长久。殊不知自赵宋立国,民变不断,方腊杨幺,皆是寻常百姓,赵宋虽然亡于胡虏之手,但也是先失去了民心,变成了一间破房子,从外面踢了一脚,便轰然倒下。”
“再看今日的大元朝,似乎更加明显!黄金家族横扫天下,灭国无数,疆域辽阔,远超历代。铁骑雄兵,所向披靡。如此强悍的大元朝,终究也是败在了下民之手!彭莹玉以一僧人之身,奔走南北,招揽豪杰,聚集人心一朝发难,半壁糜烂,如此之力,谁人敢小觑此公?”
张希孟提到了彭和尚,在人群之中的丁普郎骤然瞪圆了眼睛,浑身竟然不自觉颤抖起来。
张相啊张相,你果然厉害!
就冲你肯定彭祖师的这几句话,我就死而无憾了。
郑遇春也同样吃惊,他的一个提议,竟然被张希孟弄到了这个地步,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
就在这时候,张希孟招呼士兵,将两块石碑翻过来。
原来在背面也有字,同样是十六个字
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难欺!
===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
聚拢人心,凝聚力量,上下同欲,万众一心这是朱家军快速发展,克敌制胜的核心关键。
面对着元廷大军,张希孟鼓捣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成功团结了朱升、刘基、宋濂等人。
加上靠着均分田亩旳主张,赢得的百姓支持,构成了朱家军的基本盘。
接下来要把朱家军做大做强,除了对外用兵之外,还要有宣传,有争取,要赢得更多人心。
江西和湖广,都是彭党活跃的范围,彭和尚虽然战死,但是名声犹存。彭党门人,依旧在天完占据一席之地。
这篇章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些人也成功纳入朱家军的体系,让他们心服口服,替朱家军奋战到底授予土地,给予种种待遇,这是物质的基础,而把道理说透,这是人心的关键。
张希孟去了庙宇一趟,和老汉聊了许多,又看了百姓祭祀,香火不绝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其实对待相当多的人,尤其是历史人物,很难求全责备。纵观千百年历史,又有几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总不能只有无可挑剔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吧?
甚至说有些人算不得英雄,甚至不该被视作正面人物,但是当他们做出某种决定的时候,就该被认可
秦有暴政,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汉末吏治混乱,天子昏庸,宦官猖獗,所以有了黄巾起义。
怎么看张角这些人?
他们的道术当然是假的,他们聚拢百姓的手段,也未必那么妥当但是在那个关头,他们站了出来,并且展开了抗争,终究没有束手待毙,难道不该被称赞吗?
甚至由此也能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去看武悼天王胡人祸乱中原,肆意杀戮,尤其是后赵石虎,残暴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对待亲生儿子,挖眼断腿,割舌剖腹,挫骨扬灰,果然畜生之君。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
你能视百姓如草芥,我又如何不能血腥屠戮,疯狂报复生死关头,存亡之间,抽刀相向,总好过坐以待毙。
所作所为,无非乞活!
至于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总而言之,子孙后世,面对铁蹄屠戮,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到底不能屈膝投敌,甘心顺从。拿起长刀,握紧棍棒,有一口气,便要争一分,有一滴血,便要出一分力。
不论如何,必须有人奋起反击只有战斗,只有不屈,才有资格讨论方法的好坏,措施的对错,从而吸取经验,不论成败,都是后世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若是谁都不敢反抗,一个个屈膝投降,顺从认命亡国绝史,明断绝,便是连反思历史的机会都没有了。
章做到了这里,张希孟已经把握住了关键精髓。
方腊靠着摩尼教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降世,韩山童讲明王重生手段谈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远,甚至他们的行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确算不得英雄好汉。
但是面对一个饿殍遍地,无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么办?
绝不逆来顺受,绝不坐以待毙,拿起刀枪,去战斗,去拼杀。
低头了就是百分百的绝望,昂首战斗,还有那么一线生机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上,供后人评头论足,就已经成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