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1964


“他派兵封锁夔门,切断和陈友谅的联系,并且追尊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建立庙宇,四时祭祀。他自号蜀王,还扬言要替徐寿辉报仇!”
老朱抓过信,仔细看了看,忍不住哈哈大笑,“陈友谅噬主的后患果然来了,明玉珍在这时候,给他这一击,可不寻常!”
张希孟也颇为赞同明玉珍实力雄厚,威望也高,进军巴蜀,战功赫赫。
哪怕他只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也足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毕竟他代表了一个行省。
如今陈友谅只剩下两个行省的地盘,面对朱元璋的一个行省,也不是那么不可一世了。
“主公,刘学士还提到他们现在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八万人,实力相当了得,但是他们缺少一些东西,还请主公慷慨赐予。”
老朱本以为那边能有三五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发展到了八万,着实是了不得。
“说吧,想要什么?是兵器,还是钱财,又或者是粮食,咱都给他们想办法!”老朱答应得很干脆。
奈何张希孟微微摇头,竟然全都不是。
刘伯温写信,要的是最新的章,要的是印刷造纸的工匠,要的是能教读书识字的人!
“主公,他们说了,兵器可以自己造,可以缴获,粮食也能自己种,还可以从陈友谅手里抢唯独章书籍,教书先生,他们变不出来,也抢不了。他们最需要人手,去把道理讲清楚,把苗民的斗志动员出来。”
朱元璋忍不住错愕,彼此相隔千里,处在交战的前沿,他们不要兵器,不要粮食,竟然要章,要教书先生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是仔细想想,却也震撼。
兵器和粮食,都能解决。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起兵反抗的理由,就是改变千年命运的纲领从均分田亩开始,到华夏重兴,再到十六字的戒石教诲在这段时间里,张希孟已经极大完善了整个思想主张,越发逻辑缜密,内容丰富。
当初汤和和刘伯温他们,选择千里迢迢,前往苗部,就是怀揣着理想,心中热血涌动,才义无反顾出发。
尤其是刘伯温,以弱之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不计生死就是想真正为了恢复中华做出贡献,弥补半生侍元的过错。
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十分偏僻,能得到外界的东西不多,便是张希孟的最新章,也不够完整。
这样刘伯温如何能忍?
别的都能通过打仗缴获,唯独这个不行。
不光是他期盼着,还有不少开始读书识字的苗族少年,他们也急需这些东西读书识字,为的就是明白道理,而张相的这些章,就代表着至理。
朱元璋心中感叹,他也不得不承认,张先生给自己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正因为张希孟的存在,因为这一整套主张,才让他脱胎换骨,和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彻底区分开。
当然了,就算有好的主张,没人愿意执行,那也是不行的。
甚至可以说,只有落实下去的主张,才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看,张希孟和朱元璋是互相成全。
我给你理想,你帮我实现。
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朱元璋果断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准备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
消息传下去,很快就有人主动响应。
高启、张羽、徐贲,这几个著名的才子,都愿意主动前往。
另外又准备了几十个木箱,里面堆满了书籍章。
而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这边又征调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也随着同过去,把化送入苗寨。
值得一提,高启等人准备出发,去传经布道。
另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项更危险的事情,那就是前往江州,面见陈友谅,把这顶白帽子给他送过去。
这个年轻人身形高大,形如病虎。
正是姚广孝。
“果然是少年虎胆,只不过你的身份还是太低了。如果你不怕死,可愿意跟着老夫前往?”
姚广孝大为惊讶,因为说话的人正是朱升!
这老爷子一把年纪,德高望重,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对他十分尊敬,他老人家没事去见陈友谅干什么啊?
那家伙两次噬主,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万一对老大人不利,岂不是一大损失?
朱升看出了姚广孝的迟疑,忍不住笑道:“正因为老夫一把年纪,才没有什么用了。有张相辅佐上位,不会出什么纰漏。老夫正好去瞧瞧陈友谅,看看这家伙到底配不配当上位的对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