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964


你是真的狗!
为了逼我说话,用得着做到这一步吗?
“主公,臣现在也没有想太多。”
“想多少就说多少,咱爱听。”老朱丝毫不想放过张希孟。
“那,那臣就只能勉为其难了。”张希孟咬着后槽牙,“臣提出三次兴起,划分三个千年三代之时,华夏之地,不过是长江黄河之间罢了。秦汉一统之后,南至岭南,东至大海,西到西域,北达瀚海荒漠这就是天下的极致,另外还有一些属国,自不必说。”
“主公要想开启新的千年大业,首先在疆域上,必须大大超越前朝,有巨大的突破才行。臣以为元廷西征,灭国无数,正好给了我们进取的方向。但是我们却不能学元廷只知道征服杀戮。我们要有更巧妙的办法,传播华夏明,扩大中华影响,把我们祖宗留下来的疆域,大大增加,如此才能说是华夏第三次兴起,不然只是承袭汉唐而已。”
朱元璋默默听着,其实很早的时候,他就知道元廷疆域辽阔,说不羡慕那是骗人的,只是当时还没有那个条件。
现在老朱意识到了那么一点点可能,张希孟的话,让他怦然心动。
“能说的跟具体点吗?”
张希孟略微沉吟,突然身下传来微微断裂之声,张希孟的心头一惊,只能快速道:“臣只是想到天下英雄豪杰并起,与其留在中原自相残杀,不如把他们放出去,开疆拓土。便是,便是主公手下的武之臣,也大可以如此。把他们派去蛮荒之地,开拓进取。彼时主公君临天下,八荒之君,皆是中华之人,百国百族,皆读华夏之书,奉行华夏之治。也不必天下皆是如此,只要有数个中原那么大的土地,能变为华夏之地,主公之功,便足以比肩秦皇,重兴大业,足以光耀千秋。”
老朱听到这里,终于长长出了口气,“哈哈哈,咱早就觉得先生所言华夏第三次重兴,似有太多不尽之处,今天你总算肯说了一些了。咱如今还没有彻底击败陈友谅,拥有疆域也不过两省而已,先生就能想到这么远,咱着实没有料到啊!”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气咻咻道:“主公既然知道拥有疆土有限,实力还远远不够,又为什么要逼着臣说这些?”
老朱忍不住微微一笑,“先生,你这么聪明,怎么还跟咱装糊涂啊!这么大的一场胜利,咱喜不自胜。麾下臣武将,有功之人,如何封赏,总要有个定论吧!你让咱给高官厚禄,给封妻荫子总觉得和先生的主张,未必妥当。咱心里也有些不通畅的地方。所以只有在这个地方,借着这艘楼船,向先生讨个主意。请先生放心,这些话,便是王妃也不会知道的。”
张希孟暗暗冷哼,多谢体谅,但是你大凡弄出点标新立异的主意,谁不知道跟我脱不了干系。
不过从老朱的话来看,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免死金牌了。
估计自己也不用面对催命符了。
目标远大,胸怀天下,所有的臣武将,也别觉得快要到了享受的时候,更不要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大胜之后,最大的危机也算是有了解决办法。
不亏!
张希孟心下放松,却突然又听到了更大的断裂声,他吓得一跃而起。
“主公,这破船要是沉了,什么宏图大志,都成了过眼烟云,咱们快点想办法吧!”
朱元璋哈哈大笑,“先生啊,你怕什么?楼船这么大,在船尾咱准备了两艘小船若是确实撑不住,咱早就弃船了。”
张希孟怒火中烧,气得不行,果然,人要当皇帝了,就没有半点好心肠!
他心放下来,船只有惊无险,终于到了湖口。
此时经过夜里的大战,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东方天空,明亮万里张希孟深吸口气,踏着跳板,登上了南岸土地。
“主公,这艘楼船留下来吧,放在这里,做个纪念也好警醒后世子孙,不至于重蹈覆辙。”
朱元璋心中一动,用力颔首,“确实该给子孙们一个教训!”
===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
这一艘楼船,载着张希孟和朱元璋,到了湖口大营,龙骨处几次断裂之声,以至于无可救药,船只断裂,江水涌入。
所幸离岸边不远,便搁浅沙洲,到底没有出现意外。
船上水卒无不捏了一把汗,幸好没事,不然大家伙怕都活不了了。
但很快就有了说法,说是楼船在江中心的时候,就已经断裂,一条赤色巨龙自江底浮起,对船上水手道:九天真龙过江,吾当渡之。
说罢老龙附身船底,托着楼船渡江。
这个说法算是给了老朱面子,把他说成了真龙天子。
但很快又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见到一员大将,骑神驹,提长枪,自东而来,对人言说,他奉东岳仁圣大帝法旨,为酬谢恩公而来。
说罢此人挥动手中长枪,劈开长江,送楼船过江。
甚至有人传言,说见到此人身后一杆大旗,上书精忠报国四个金字。
毫无疑问,来的人正是东岳十太保之一旳岳元帅。
张相大笔写章,剖断百年前冤屈,明是非,辨忠奸,赵构一跪,华夏重兴。岳爷爷最是爱护百姓,知恩图报。
他冤死之后,魂归东岳,被敕封为东岳十太保,坐镇泰山,保华夏安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