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964


请永义王看在濠州父老乡亲的份上,不管前面发生了什么,都登门给郭大帅赔罪,化解仇恨,大家伙同舟共济,继续保护濠州,对抗元鞑子。
这番表态,也把赵均用整懵了。
他跟郭子兴之间的事情,你们这帮人掺和什么?
赵均用没体会出来,孙德崖却是懂了,他走到了大家伙的面前,还没说话,眼圈发红。
“父老乡亲,大家的意思俺明白了,多谢大家伙提醒,俺不会犯糊涂了。”孙德崖扭头看向赵均用,直接痛心疾首道:“永义王!赵大帅!民心如此,难道真的要跟所有人做对吗?”
孙德崖的质问,让赵均用打了个寒颤,心彻底凉了,连孙德崖也背叛自己,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果然,你们都是濠州人!”
赵均用咬牙切齿,却也没办法。
这时候彭大又来了,他愿意担保赵均用的安全到了这一步,赵均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赤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去找郭子兴请罪。
他们怎么说已经不重要了,朱元璋实在是不愿意搅合在这些破烂事里面,浪费精力,他要走了!
可就在朱元璋跟张希孟离开小院,准备返回临淮的时候,外面已经聚集了无数百姓,人数几千不止,还要更多的人,再往这边涌过来。
还没等朱元璋说话,就有人跪倒,老泪横流,“多谢朱公子!多谢朱公子化解冲突,免去战祸,救了大家伙啊!”
朱元璋微微一怔,原来他的力气没有白费,心思也没有白使。
“乡亲们,咱,咱不知道说什么了,总之咱是濠州人,咱不能对不起乡亲啊!”
“说得好!”
从人群当中,又出来了许多青壮,为首的正是那个曾经试图追随老朱的李新材,“朱公子,不管到哪里,俺们都听你的!带着大家伙吧!”
“我们都愿意追随朱公子!”数百年轻人,齐声高呼,态度坚决。
===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
朱元璋和张希孟回了临淮镇,看起来辛苦一趟,除了几百个赤手空拳的青壮,什么都没有带回来。但是他们俩都清楚,这一次可赚大了,而且赚得盆满钵满,都流出来了。
解救了郭子兴,逼着赵均用谢罪,朱元璋的名头一下子达到了新的高度,能和那几位大帅相提并论,甚至还要胜过郭子兴一头。
朱元璋的勇武智慧,在保卫濠州的战斗中,已经显露无疑,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次不计前嫌,救了郭子兴,是老朱的仁义不但把前面欠郭子兴的都还清了,还属于涌泉答报。
反正只要脑筋正常的,都不会觉得朱元璋欠郭子兴的,一个干女婿,帮着你守城,又救了你一命,还想怎么样?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吧!
其次,朱元璋没有跟赵均用翻脸,依旧维持了濠州红巾的大局,仅仅这一条,就让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感激涕零,五体投地。
大家也知道,不可能永远太平下去,但是能在春耕的关头,相安无事,不用打仗。把粮食种下去,秋天能收获,不用饿死,已经是别无所求了。
没法子,身在这么个末世,真的想不了太多。
也就是说,至此为止,老朱决定单独发展,造成的波澜终于毫无波澜。
而且伴随着威望提升,每天都有人成群结队,前来投靠。
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更有一个村子青壮全过来的盛况。
张希孟每天负责登记,都把他忙得头晕眼花,跟一个陀螺似的乱转不停。没有几天,就弄了厚厚的一本,张希孟去给朱元璋过目。
老朱接过来,先是一惊,“这么多?”
张希孟笑道:“主公声名大振,八方归附,这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摸索着沉甸甸的名册,喜悦无比,谁不愿意自己实力壮大呢?只是这么大的力量,驾驭起来也相当困难。
朱元璋没急着去体验实力增加的快乐,而是将名册收好,然后对张希孟道:“先生,你说咱招募了这么多乡亲,可是好事?”
张希孟有点被问住了,好吗?
其实在他看来,同乡抱团,很容易形成一个个排外的小山头。
而纵观大明的建立,最大的山头就是淮西勋贵,其次还有浙东人,还有后续归附的武将,也包括老朱的干儿子们彼此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私相授受,贪赃枉法,败坏国典,各种坏事干得太多了,这也是老朱不得不举起屠刀的原因所在。
“主公,魏武帝起家,靠着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李唐靠着关陇门阀,赵匡胤也靠着禁军中的把兄弟没有一群可靠的人,着实做不了大事。”
“可曹家不也有曹爽一般的蠢猪笨牛,关陇门阀也是彼此争斗不休,赵匡胤最后也要杯酒释兵权!”朱元璋长叹连声,“这些天咱就在思忖这事,眼下刚刚起步,要让大家伙愿意跟咱干,除了赏罚公平,还要靠着乡亲情分,结成一个拳头,这样才能重重挥出去!”
“只是咱又发现,史册之中,但凡事业初创,这帮人到后来都会骄纵胡为,完全不把军规法度放在眼里,变成了国家的祸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