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1964


老朱问出了这一路行来,最紧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张希孟苦苦思索的事情。
为什么国事艰难,到了亡国关头,最需要大家伙团结一心,共度时艰的关头,往往朝中的正人君子们,会斗得更加厉害,你死我活,甚至可以把外敌都放在一边,活活把自己玩死?
时至今日,张希孟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懂了,但总还是有些领悟。
“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人多地广,幅员辽阔。这样的庞然大物,外人是杀不绝的,必须要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所以相应的,只要我们解决好内部问题,就能大概率渡过危机。这种想法本来没错,可错就错在了赵宋立国根基太弱,外患竟然比内忧还大!偏偏又酝酿出一个理学怪胎,彻底遗祸无穷。”
朱元璋默默听着,就连朱英都竖起耳朵,格外认真。
“遇事喜欢从自身反思,加上习惯于维护自身利益,使得士大夫们在面临着危机的时候,越发要求稳定,恐惧变革,谁敢跳出来,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就算没人跳出来,他们也会找个小人出来,口诛笔伐,他们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要让人觉得他们在解决问题。”
“那不就是自欺欺人吗?”朱英忍不住笑道。
张希孟颔首,“确实是自欺欺人,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多数士大夫除了诗词歌赋,道德章,什么都不通。少数士人虽然懂得很多,但是由于利之所在,不得已只能随大流。诸如天祥这种,既有些能力,又肯于出来做事的,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把他弄死,岂不是衬托的大家伙都特别无能!”
朱元璋眉头乱抖,身为一个即将登临宝座,坐拥天下的帝王,听着这些道理,心中烦乱,很不舒服。
其实张希孟讲的这些,不光是在赵宋身上发生,只是他们比较明显罢了。
去看看当下的元廷,不一样是害死了脱脱吗?
大宋、大元,大哥别笑话二哥,到了亡国时候,全都是一个鸟样!
“先生,还是说说该怎么避免这个局面吧?”
张希孟沉吟少许,就说道:“主公,这事情的原因太多了,但是臣以为关键还要落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士人阶层上面主公问,他们为什么在生死关头,进退失据,昏招迭出?历经朝代更迭,士人始终高高在上,他们并不会随着王朝一起灭亡,既然如此,又何必拼上性命呢?因此除了少数以国事为重的士人,能够舍死忘生,以身殉国之外,其余人皆是墙头草罢了。”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似乎也呼之欲出了那便是人人为士。天下百姓皆可为士,天下之士,皆为百姓。”
“士为百姓,百姓为士?”
“没错,过去历朝历代,以士人治理天下,士人又不和天下万民同心,所以臣以为,无论三纲五常,仁政王道,都不是核心。”
“那该是什么?”
“是这个国家,所谓士人,首在爱国!”
------题外话------
小的好像到了困难期了,啥时候能走出来啊!!!
===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张希孟和朱元璋,就坐在崖山之上,眼望着海水波涛,君臣两个,比起天高海阔,显得格外渺小。
而两个渺小的人,却又在谈论一件顶大顶大的事情。
“主公,湖口大捷之后,主公曾问我,要如何做,才配得上帝王之德,君临天下?臣建议主公南下崖山,为宋室埋葬,为新朝建基。臣也写了这篇章,说了我旳看法。但时至今日,面对这个古战场,面对着赵宋亡国之地。臣有了别的想法,与其讨论主公何以君临天下,倒不如讨论一番,接下来要建立的国家,该是什么样的!”
士人当爱国,这句话的核心在什么是士人,国家又是什么
朱元璋眉头微皱,心中思忖,他有很多答案,但是在这一刻,却又觉得哪个都不合适,只能无奈道:“还请先生赐教。”
“主公,咱们不妨看看从前的国家吧自秦汉以来,尤其是儒家成为显学之后,这天下便是天子高居九五,依靠少数士人的拥护,统治天下。而占据所有人口九成的百姓,则是浑浑噩噩,完全被士绅掌控,一人,十人,百人这就是一直以来的国家。”
一人自然是天子,十人就是士大夫,百人就是普通百姓或许会有些出入,但这个意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朱元璋略沉吟道:“士绅掌控百姓,若有人许诺保有他们的地位,这些人自然可以投靠新主。若是残害先生这么一说,咱再看赵宋之败,也就了然了。国破家亡,到了最后关头,他们尚且带着那么多宫女,太监,还要维持朝廷体面,士大夫斯。到死都不肯认清现实,都不肯俯下身,去依靠百姓,聚拢万民之力,御敌复国还有,在最后决战,竟然铁索连舟,不肯抢占出口。他们是怕败!”
老朱扬起头,笑道:“先生,这一次咱总结的没有错吧?”
张希孟道:“主公圣瑞,这番话当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臣以为每与宋反,其事乃成。主公想要的答案,似乎聚在眼前了。”
朱元璋起身,深吸一口带着腥味的海风,心潮如同起伏的海面,最终一声喟叹,忍不住道:“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了答案了!”
张希孟一怔,竟然用力点头,深表赞同。
确实,这个答案就摆在那里,只等着有人点破。
而朱元璋,绝对是最合适的那个,他比张希孟有资格多了,毕竟他是未来的国家之主,他要统御的国家,该是什么样子,自然要由他来回答。
从崖山返回住处,朱元璋屏退左右,包括张希孟在内,他凝神静气,坐在桌案前面,反复斟酌,终于提起了笔。
朱元璋要写什么呢?
他想到了濠州,想到了自己起家的时候,那时候元军围困,濠州城危在旦夕,在那时候,是濠州军民百姓,鼎力相助,前赴后继,舍死忘生,才保住了城池。
朱元璋还能记住那一个个战死沙场的姓名,他们的相貌,仿佛就在自己的面前,依旧在等候一个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