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1964


至于也先帖木儿这种,愿意无偿劳动的,自然是举手欢迎,把他们合理分派到各个工地,正好能加快进度,也能体现出万民拥戴,万众一心的立意,很值得推崇。
在工程之外,张希孟敲定了登基的主旨,就是着落在民本上面……然后就从民这个字出发,汉人,蒙古人,苗人,男人,女人,农夫,工匠,商贾,学生,将士…很容易就把思路打开。
虽然历代皇帝登基,都少不了百姓劝进的这一环,但是毫无疑问,在张希孟手上,发挥到了极致。
场地确定了,基调有了…接下来就是落实了,各个衙门从上到下,瞬间干劲十足。
连李善长都五体投地了,“李尚书,你说这次大典,还会成为笑谈吗?”
李习浑身哆嗦,忙不迭道:“下官,下官无知,着实是不知道张相的厉害,下官惭愧。”
李善长冷哼道:“知道惭愧就好!以后多学着点,为什么我没有去找吴王?那是我知道,张相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
好家伙,几时李善长都成了张吹了?
李习战战兢兢,又道:“李相,你看现在的架势,是不是要给刘福通,张士诚等人去信,让他们前来观礼?”
李善长怔了怔,竟然笑了起来,“对,这个提议好!就该让他们瞧瞧,什么是圣君气象!”
李习沉吟道:“李相,那还剩一件事了,就是未来国号是什么?”
李善长领首道:“我知道了,这事我去找张相谈。”
身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不可能对未来的国号没有发言权,只是他到底是学问有限,只能凑凑热闹。
朱元璋号为吴王,那未来的国号能不能叫“大吴”?
貌似不怎么响亮。
陈友谅定国号为汉,刘福通那边是宋,张士诚的曾用国号为周…到了朱元璋了,该用什么为号?
“其实我的意思咱们不妨先瞧瞧大元这个国号是怎么来的。”张希孟斟酌道:“我们以华夏为天下,就是要囊括宇内,是最上一层的内涵……落到国号上面,我们要取代元朝,当初彭和尚他们号为天完,虽然有些滑稽,但思路还是对的。”
张希孟说完之后,朱升这时候道:“大元的国号来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个国号气魄很大,只可惜天有四德,亨利贞元,奈何元廷一样不占,胡虏无百年国运,正是这个道理!”
刘伯温立刻道:“朱参政解得切,这后面还有半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元没有做到的事情,咱们大明做到,何如?”
众人齐齐一振,如此大明,倒也恰如其分!
******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铭记===
常遇春一碗一碗豪饮,蛮子海牙也不甘心示弱,但终究敌不过常遇春这种天降猛男,渐渐支撑不住,嘴上也没了把门的。
“常,常兄,说实话啊,我的兵权没被抢走,还,还多亏了你们呢!”
常遇春翻了翻眼皮,好奇道:“怎么说?”
“你,你坐下,听我慢慢说。”蛮子海牙拉着常遇春,两个人肩并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多年未见的好哥们呢!
“你们不是俘虏了那么多人吗,也没有杀,都好生安顿。这边张士诚也打算有样学样,他说朱,朱元璋把人关起来,他不关,还给官职,我,我就是他安抚人心的一张牌。”
常遇春默默听着,蛮子海牙虽然醉了,可话却是一点不糊涂。
说起来张士诚的部下也很有意思,除了少数跟着他起兵的老盐工之外,就是脱脱的旧部,其中混杂了许多蒙古人。
如果他敢像老朱一样,打出驱逐胡虏的牌,估计立刻就会发生哗变。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张士诚接受诏安,也是情有可原了。
在历史上,张士诚把蛮子海牙打发去了大都,后来就没有消息了。而如今蛮子海牙还在水师里面,确实是朱家军政策带来的变化。
只不过张士诚也不是完全相信蛮子海牙……眼下的水师分成三个层次,摆在台面上的是蛮子海牙,但中间实际管事的都是张士诚的亲信,再往下,是元军本来的水手士兵。
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蛮子海牙在普通士兵中间,还有些地位,尤其是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张士诚没法完全架空他。
但是随着张士诚安插的人越来越多,这支水师也渐渐脱离了蛮子海牙的控制。
借着酒劲儿,蛮子海牙半真半假,把这事......怎么办,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还能顺利控制所有船只?毕竟这一艘船,也不只是一两个听张士诚的,就连水兵都不乏张士诚的人……”
常遇春瞠目结舌,奶奶的,敢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