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9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1964


罗复仁浑身颤栗,他何德何能,刚刚归附,竟然能得到如此看重,情不自禁拜倒地上,磕头作响。
“陛下在上,臣斗胆恳请陛下,以江西之民,填充湖广之地。如此则江西百姓可得田,湖广可得民,两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需数年,就能恢复元气,兴旺发达起来。有两省之地为根本,我大明北伐逆元,一统宇内,指日可待啊!”
罗复仁又道:“臣已经拟定一份移民方略……臣以为先从大户迁移。富商巨贾,乡里大户,若是一个村子,皆为一姓,当迁出半数。且各地读书人,也要一并迁出。迁十个普通百姓,就要迁居一个读书人,其余工匠,郎中,也要一并迁居,不可只是迁居农户。”
朱元璋略怔了怔,低声道:“为何?”
“回陛下的话,乡村百业兴旺,又有许多延续至今的习惯规矩,如果只是迁居普通农户,他们只懂种田,会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且少了读书人,也不方便推行教化。唯有将所有人,一并迁居,才能迅速适应,优劣得所,百工百业,一起繁荣。”
罗复仁的这番道理,即便面对张希孟,他也是没有全的,这道理也不复杂,这么干要得罪的人,着实太多了。
不光迁居大户,还要迁居读书人,迁居百工百业……尤其是那些掌握笔杆子的书生,简直能让罗复仁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只是朱元璋的这番话得太好了,天子以国士待我,我又岂能辜负圣恩!
老朱脸上带笑,自然是欣喜异常,他扭头道:“张先生,天子配贤臣,不知道先生以为,什么才能配得上贤臣呢?”
张希孟笑道:“文臣配德,武将配功,圣明天子德配日月,坐拥四海,一统九州……区区阿堵物,算得了什么!”
老朱略沉吟,就笑道:“先生果然高见,既然如此,还不将这个阿堵物给咱熔了,留在这里碍咱的眼睛。”
文武重臣听到了前面的话,已经是心潮澎湃,五体投地,又见老朱如此,更是迫不及待,就要动手。
这时候张希孟突然道:“主公,既然罗士了移民的事情,臣斗胆谏言,移民离不开钱。陈友谅搜刮的皆是民脂民膏……我们不如就在此地,筹建宝钞局分局,以缴获的金银之物,作为担保,发行宝钞。如此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陈友谅搜刮的民脂民膏,还给百姓。”
老朱稍微思索,就忍不住笑道:“先生巧思,真是让咱眼前一亮,就这么办了!”
伴随着朱元璋的旨意,恢复湖广民生的第一步,总算是走了出来。
从江西移民,又有了钱财支撑。
罗复仁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即便要被家乡人戳脊梁骨,要被文人咒骂,他也无所畏惧了。
天子需要一统九州,建立无上功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史册里,写在人心中,文臣武将,又何尝不是如此
能做事,能做成事,这样的机会,着实不多。
罗复仁恨不得立刻将这条命卖给老朱,再也没有背主的心理负担,毕竟他只是背主,而陈友谅可是结结实实的噬主啊!
就在罗复仁感叹之际,突然有人赶来,还押解着几个俘虏,其中有大人,也有孩子。
“上位,这是陈友谅的两个弟弟,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朱元璋看了一眼,他也没法确定是不是真的,不过不要紧,他这边不是还有陈友谅的爹陈普才吗!
不多时,老头被请了过来,他看了一眼,顿时老泪横流,陈友直和陈友当也是浑身震颤,惊掉了下巴。
“爹!”
老头突然冷笑咬牙,扑过来,抡起巴掌,狠狠抽两个逆子。
“畜生,让你们别干缺德事,你们不听!非要跟那个混账畜生一起,家破人亡,断子绝孙啊!”
陈普才痛心疾首,破口大骂,巴掌拳头,狠狠落在两个儿子身上,这俩连躲都不敢,只能硬挺。谷晃
而陈善和陈理此刻也是惶惶不安,两个孩子,竟然抱在了一起,哇哇痛哭。
陈普才看到这一幕,竟然也趴在了地上,祖孙五人,彼此拥抱,失声痛哭,肝肠寸,催人泪下。
朱元璋看在眼里,突然轻叹一声,“标儿也和他们差不多大啊!”
张希孟听到这话,便明白了老朱的意思,笑道:“主公,张定边在高丽那边,打得不错。不如把这俩孩子,还有他们一家人,都送去高丽吧!交给张定边照顾。”
朱元璋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个方案。
陈普才立刻拉着两个孙子,扑倒在朱元璋面前,磕头作响,“多谢陛下仁慈,草民愿意去高丽,草民必定告诫子孙,忠心大明,世世代代,永为华夏子民。”
朱元璋含笑,并不在意什么。
陈友谅尚且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这几个老的老,小的小……放他们去,更多算是老朱的态度,连陈家都能饶过,更不要其他人了。
还是不要负隅顽抗,早早投降,天下太平。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饶恕,譬如郑士利。
他的兄长郑士元因为空印案,已经被老朱处斩,包括两个成年的侄子,也没有幸免。随后郑士利逃跑到了陈友谅这里,只是没有想到,陈友谅这么快就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几个明军押解着半边脸青紫的郑士利到了老朱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