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9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1964


天可怜见,朱元璋真是没有半点私心,都是为了北伐大业着想。
他已经看出来,刘福通撑不住了。
但是明玉珍搞出了平分华夏的操作,刘福通那边也像是防贼一样防着他,老朱也是干着急。
不过想想也知道,人家连毛贵都那么猜忌,又怎么可能给老朱好脸色看?
短短时间里,风云变色,汴梁几乎成了一座孤城。
小明王已经岌岌可危了。
“先生,你看中原大局如此,咱们第一步该怎么办?”
张希孟道:“咱们第一步该说什么事都没有,刘太保高枕无忧。”
朱元璋一怔,就道:“那,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宣称或许元兵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经历过无数考验的大宋王师,能够顺利击败凶残的敌人。”
老朱脸色微微变化,沉吟道:“第三,第三步呢?”
“第三步就是说汴梁很危险,但是仓促之间,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老朱摇头长叹,“你这是要看着刘福通和韩林儿死啊!”
“没错,到了第四步,就可以宣称当初要是能做点什么就好了,现在太晚了。”
老朱眉头立起,“先生让咱作壁上观?”
“不,还有第五步……北伐!”张希孟微笑道。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
朱元璋停留在湖广,迟迟没有回应天,就是在处理整军事宜。要不然移民、打击豪强、处理寺产,这些事情r
/>
唯独最紧要的军务,是朱元璋半点不敢松懈的,哪怕张希孟也很有原则地避开了军事。但是老朱却不愿意让张希孟那么清闲,他把张希孟提了过来,让他负责编纂教材。
这事落到了张希孟头上,他也有点懵。
你说张希孟不懂军务吧,那绝对是冤枉他,恰恰相反,几乎所有将领,都敬着这位张相公。
但是你要说张希孟是多天才的将领,能够决胜千里之外,那也把他抬得太高了,干脆就是扯淡。
张希孟也知道自己的程度,因此思前想后,把徐达和冯国用找来,三个人一起负责编纂。张希孟只是负责提纲挈领,拟定教材的体例规范。然后由这两位大才填充。
张希孟将教材暂时分成了三个科目,包括步兵、骑兵、火器。
有关水战的部分,张希孟着实外行,加上也不是那么紧要,就放在了后面……暂时先鼓捣这三个科目。
他们三个倒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比如张希孟,他就负责阐释战争,专门从大处着眼,而徐达则是把自己多年的指挥经验拿了出来,结合具体战例,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经验,写入教材里面。
冯国用属于文武全才,他比张希孟懂军略,比徐达文采好……这么杰出的人才,自然是拾遗补缺打下手了。
张希孟在编书之余,也能跟两位大将交流心得体会。
渐渐的,张希孟发现了徐达的独到之处,虽然以前张希孟也很熟悉他,但是毕竟不比这一次,是专门交流军务,开诚布公,全都摆在了台面上。
徐达的指挥天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是追随了朱元璋之后,他才开始琢磨军务……每逢战事,徐达都要仔细勘察地形,亲自观察,然后在脑子里,不断画地图。有时候思考得忘记吃饭,仿佛走火入魔。
但是只要徐达想通了,毫无疑问,战场旳结果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和州之战,金陵之战,杭州之战,湖口之战……每一次打完,徐达都会根据战场的反馈,审视自己战前的计划,久而久之,战争就真的跟徐达预想的那样,很少有出入的地方。
徐达除了总结战术之外,还针对不同的兵种,比如骑兵,步兵,长枪兵,刀盾兵,火器营,制定了相应的战法,有了应对的方法。
张希孟跟徐达聊后,发现这些经验实在是太重要了,就鼓动徐达写出来,让冯国用润色,张希孟修订成手册。
他们这边弄出来一份,那边就叫所有将领来学习。
大家伙一起讨论推演,看看谁更高明!
不出意外,徐达是完胜所有人,就连常遇春都徒呼奈何!
“这,这是纸上谈兵!俺不服气,有本事拉着人马,真刀真枪,沙场较量,我就不信,我会一直输!”
徐达绷着脸道:“你要是想,大可以在比武演习之中,较量一番。”
“不行!”常遇春断然拒绝,“那,那和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你就是看准了俺的弱点,不管怎么演练,俺都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到了战场上,随机应变,俺常遇春自然有办法获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