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1077


有那么一刹那,李敬业心里闪过一丝嫉妒,然而转瞬便释然。
醉眼望向李钦载,他仍是自己的堂弟,那个小时候又哭又闹,长大后让全家人不省心的小混账。
夜深人静,明堂孤灯。
摇曳的灯影下,兄弟俩勾着肩摇摇晃晃。
酒宴直至天明。
…………
长安城。
参劾李钦载的奏疏仍不见减少,每天仍如雪片般送进尚书省。
太原王氏的底蕴果真不凡,李钦载烧祖宅的举动真旳就像捅了马蜂窝,事情过了好几日,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
朝堂内但凡与王氏有关的朝臣们都在义愤填膺地参劾李钦载。
更有意思的是,太原王氏祖宅被烧,其余几个世家门阀也不安分了,趁着群情激愤,五姓七宗里面除了青州崔氏,另外几个世家纷纷指使门生参劾李钦载。
李钦载烧的不仅仅是太原王氏,他这个举动已触到了大唐所有世家的逆鳞。
千年门阀祖宅说烧就烧,若不严惩,以后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来世家祖宅放一把火?
这是世家门阀绝对不能容许的,哪怕他是英国公的孙子,再强大的背景这次也必须弄下马来。
当初李钦载卖掉先帝御赐的白玉飞马,那么混账的事,后果也不及今日这般严重。
李钦载已有爵位官职在身,烧人祖宅已不是少年无知轻狂,对朝臣来说,李钦载已是成年人,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承担闯祸的后果。
这个后果,不仅是被罚俸禄那么轻描淡写,已有许多奏疏要求天子严惩,削爵罢官都不解恨,必须流徙千里甚至拿入大理寺严审问罪。
接连几日,参劾奏疏越来越多,天子却置若罔闻,就算有人在朝会上当面参劾,李治也是打几个哈哈,然后右相许敬宗出来转移话题。
一君一臣配合默契,这桩事便拖了下来,几天下来都没见结果。参劾的奏疏更是被许敬宗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朝堂上沸反盈天,民间也不消停。
国子监的学子不知被何人鼓动,竟集体来到英国公府门前静坐,并朝国公府的门缝里塞进了一封联名书,请求老公爷清理门户,勿枉勿纵,莫污了老公爷一生功勋一生清白。
英国公府大门紧闭,门口的部曲也被撤了回来,李勣打定了主意,任由这些不懂事的学子们胡闹。
事态渐渐不可收拾的时候,太极宫终于传出了消息。
首先是一张出自宫闱的告示,大明大亮贴在朱雀大街外的刑部官衙门口,供来往行人查阅。
告示上有太原王氏的长安管事王从安画押的供状,还有王氏暗中谋刺英国公之孙李钦载的所有细节,包括指使遣唐使,以及动用家族死士等等。
这张告示贴出来后,朝野震惊,民间市井惊诧。
事情有因必然有果,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英国公之孙大老远带人烧王氏的祖宅是有原因的。
将心比心,易地而处,你被人暗中谋刺后,会不会报复回去?仅仅烧了个祖宅已经很客气了好不好。
长安城的舆论瞬间反转,肇事者变成了受害者,参劾李钦载的奏疏一夜之间减少了大半。
剩下那些仍在参劾的,大多都是与太原王氏有关联的官员门生。
告示张贴两天后,李治和武后终于动手了。
太极宫突然传出一道旨意,严厉训斥三省六部,参劾李钦载最欢实的御史台更是被李治骂得狗血淋头。
训斥过后,李治责令三省六部官员自省反躬,自纠自察。
右相许敬宗心领神会,在朝会上带头向李治请罪,与许敬宗向来不对付的李义府这时也不知被谁授意,竟难得地与许敬宗站在一条战线上,一同向李治请罪。
然后,朝堂突然变了风向。
自纠自察数日,三省六部莫名被爆出一些官员违法的证据。
这些证据真如神兵天降,来得莫名其妙,有的是同僚举报背刺,有的是百骑司查出来的,还有的则是不知被封存多久的证据,猴年马月的事被突然翻了出来。
前几日还蹦达得欢快的朝臣们,此时全都懵了。
明明说的是英国公之孙烧太原王氏祖宅的事,为何才过了两日,竟引火烧身了?
有些聪明的朝臣咂摸咂摸嘴,顿时品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10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