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1077


人群里有些不明身份的人也看到了,热闹过后各自散去,消息于是飞出了城外,快马分赴各地。
第二天,并州周围几个城池如汾州,恒州,邢州等,便都知道并州花了四十文高价收购粮食,而且还是刺史府出面收购的,钱货当面结清。
还有一个消息,也在各个城池悄悄流传。
由于并州李刺史逼迫本地粮商过甚,导致粮商出逃,刺史终于尝到了后果,而并州城也显现乱象。
李刺史不淡定了,于是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城内局面,为此不惜花费巨金筹粮。
按李刺史的原话,“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事了”。
一个是实打实的四十文一升的粮价,一个是为了筹粮焦头烂额的刺史。
两个消息组合在一起,愈发证明了它的真实性。
各地的粮商终于坐不住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蜂拥而至===
“发国难财”的重点是发财,不是国难。
商人赚钱不需要什么道德底线,也不需要前提条件,只要能发财,任何行业都能干,任何冒险的事都敢做。
北方大旱,对商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发财机会。
并州刺史府以四十文一升收购粮食,消息很快传到了四面八方。
粮商们大多数不认识李钦载这位新上任的刺史,但很多消息随便一打听便知道了。
李钦载是当今天子非常器重的臣子,他还是英国公的孙子,同时也被天子封为县伯,为大唐立过许多功劳,他甚至还把东边的倭国灭了。
这些消息都是次要的,对粮商们来说,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李钦载这次属于临危受命,被天子寄予厚望,从长安出发前,国库已给李钦载拨付了充足的银钱。
这些拨付给他的银钱具体多少数目,没人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这笔钱财是天子格外赐给李钦载的恩宠。
四十文收购粮食,四文卖给并州百姓,这种完全反常的商业行为证明,李钦载从长安带来的钱财绝不少,所以他有底气。
也证明李钦载完全不在乎钱财,他要的是能让天子眼前一亮的功绩,并州能平安度过这次旱灾,便是一桩极大的功绩。
于是粮商们对李钦载很快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李钦载不差钱,需要功绩。
而北方的粮商们恰好需要钱。
天作之合!
并州刺史府以四十文的粮价当众收购粮食后,消息飞传出去,三天的时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并州四周城池的粮商带着粮食蜂拥而至,原本低迷压抑的并州城,一夜之间热闹起来。
李钦载千金买马骨的举动,终于将粮商们吸引过来了。
一上午的时间,便只见粮商的车队不停地进入城门,百姓们纷纷围聚在城门内看热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掩藏不住的喜气。
那位新上任的刺史不愧是天子器重的能臣,不声不响便让这么多粮商重新汇聚在并州城内。
久悬于百姓心头的粮荒,终于解决了。
百姓们看的是热闹,但其中不乏清醒理智的人。
这些人的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浮起几许忧心。
四面八方的粮商确实来了,可……李刺史会付钱吗?四十文一升,简直是杀猪价,堂堂刺史真的心甘情愿被这些粮商宰了一刀又刀?
即便李刺史为了百姓生计愿意被粮商宰,问题是他有钱吗?天子确实给他拨付了国库银钱,但那笔银钱绝对支付不起如此数量的粮价。
…………
并州刺史府。
刘阿四一脸忧色地站在李钦载面前禀报。
“粮商的车队进了城,陆续有十多拨儿,分别从各个不同的城池里赶来的,如今都已住在城里的客栈了……”
刘阿四叹了口气,道:“听说他们明日要来刺史府拜会五少郎,询问刺史府何时付钱收粮,五少郎,怎么办呀,咱们可没那么多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10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