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58


这是朱祁钰托他祭奠殉国将士们的好酒。
于谦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仅仅在土木堡一地,就埋葬了超过八万余大明京营的军士。朱祁镇活着,他们却死了。
他带着颤抖的声音,引声高唱: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敌寇兮,觅个封侯!”
悠扬的歌声在旷野上传了很久很久,随行的军士低声跟着哼唱着,一曲忠魂的挽歌,由于谦和勇字营,肃穆的唱给了大明牺牲在土木堡的将士们。
大明与瓦剌有血海深仇,这五十万的壮丁,五十万户,家家户户都有血仇在身!
此仇不报,大明长恨无绝!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于谦祭奠了土木堡惊变中殉国军士之后,翻身上马,奔着阳和而去。
阳和!
大同府西门外的一个小县城。
朱祁镇出兵之前,大明的英国公张辅,直言上谏,旱气未至,不宜行军,但是朱祁镇不听,行至阳和,天大雨。
八月的大雨往往伴随着狂风阵阵,七月从京师出发的大明军,只备有夏衣,滂沱大雨骤至,狂风之下,士卒饥寒难继,军中大疫横生,数万军士,埋骨于此。
于谦勒马停驻,翻身下马,眼中的悲怆更甚,他再次洒酒祭祀,幽幽长叹一声,道不尽心中凄凉。
这是做了多少孽啊。
于谦祭祀之时,大同府总兵官郭登闻讯,驰骋快马,赶至阳和高坡,见到了于谦。
“出使瓦剌的使团到了吗?”于谦祭祀完了之后,目光眺望着北方的皑皑白雪。
“回少保,已经到了。”郭登赶忙俯首说道。
于谦点头说道:“让岳谦来见我,我就不去大同叨扰了,交代几句,就去东胜卫看看,陛下催的急,我着急回京。”
于谦和岳谦聊了大约半个时辰,才互相长揖告别。
岳谦已经做好了效仿小明王旧事的准备,弑君这件事的结局,在大明,廖永忠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着,但是岳谦却没有推辞。
风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谦给岳谦一壶好酒,权当践行。
在这个尸横遍野的山丘上,岳谦看着那么多冻在雪地和冰晶之内的尸首,下定了决心。
此时的朱祁钰在王恭厂,他似乎又有了一点奇思妙想。
朱祁钰正在王恭厂里,两个手揣在袖子里,端了起来,看着面前的炼燋炉,目光炯炯。
燋炭是大明钢铁事业,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
但是,迟迟无法炼出能用的燋炭来,成为了巨大的阻碍,一直拥木炭,只能是权宜之计。
而朱祁钰带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王恭厂在炼燋的时候,朱祁钰也在炼燋,不过他的量极小,都是在小范围的实验罢了,经过了反复的观察和对比,对于炼焦,他终于找到了一些总结性的细节。
王恭厂的大工匠们的土法炼焦,固然可以得到燋炭,但是其灰分极高,呈现出的样子就是白灰色,惨白丝毫没有质感。
一炉至少要8到10天,每次炼焦都是烟尘滚滚,极其呛人。
朱祁钰经过了数次观摩之后,终于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炼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高温干馏的过程。
而焦炭在炉里,先是要经过脱水分解,随后热解,最后缩合碳化。
这个高温干馏的过程,王恭厂的大师傅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将炼燋和燃烧物放在了一起,火太大,就把焦炭点燃了,火太小的结果就是超长时间的干馏碳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