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158


支持王恭厂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如何配料,如何控制炉温,如何改进炉前包。
他少做两套衣服,可以支撑王恭厂实验上千次了。
“总之,是一个好的开始。”朱祁钰看着偌大的景泰炉,换好了衣服,终于松了口气。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无论何时都是如此。
朱祁钰志得意满的看着景泰炉,这里就是新大明帝国的起点。
他看着脚底下的钢锭,颇为感慨的说道:“于老师父,朕有个想法,大明的工匠只有匠户和住坐工匠两种,只有住坐工匠有月盐可以拿,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分级。”
“厘清大明工匠们的技术能力,顺便鼓励工匠们技术进步?”
合理的、灵活的利用制度、规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朱祁钰追求的目标。
于谦显然一愣,俯首说道:“臣也曾经想过,但是毕竟都些奇淫巧技,登不得大雅之堂,臣这几天就写好奏疏,呈陛下御览。”
奇淫巧技…
在宗族礼法的大背景下,工匠们的技术都是奇淫巧技?朱祁钰对此嗤之以鼻。
“嗯,于老师父,早些休息去,朝堂是战场,瓦剌人也要来了。”朱祁钰非常肯定的说道:“于老师父以后还是莫要熬夜的好。”
“谢陛下体恤。”于谦恭敬的行了个稽首礼,送离了朱祁钰。
他没有遵循皇帝的命令去睡觉,而是在景泰炉周围的钢锭上穿行,偶尔他还会蹲下,查看着钢锭的切口,露出一些欣慰的笑容。
在于谦看来,他一点都不害怕瓦剌人。
就像他说的那样,大明京营里的精锐战死了,还有备操军、备倭军,还有他,他们战死了,还有其他的大明人站出来,前赴后继。
大明不怕战败,但是他却是深深的畏惧着,大明失去了进取之心。
这对一个王朝而言,是致命的。
今天大明一场大病不死,却畏头畏尾,平衡、绥靖、妥协,那大明总有一天会亡的。
好在,赶鸭子上架的大明新帝朱祁钰,似乎并不是一个甘于守成的君王。
他抛了抛手中的钢锭,扔在了砂土之中,拍了拍手,双手放在背后,向着马厩而去。
他一直在想,为什么比铁水凉的空气灌进去,铁水的没有凝固,反而变得更加炽热。
这种事为何如此怪异,难道说朱祁钰真的是应天运而生?
朱祁钰知道答案,其实就是铁水中碳、锰、硅、磷在充足的氧气下,充分反应,才让铁水温度再次拉升。
他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一大堆可持续性制备的钢锭,那于谦收获的是:大明中兴有望。
大明皇帝回到了郕王府中,汪美麟和杭贤带着孩子来看了一圈,结果大明皇帝忙于案牍,她们也只是看了一眼,就黯然离开了。
两个美妇对视了一眼,难道是因为生了孩子,所以陛下对她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吗?
“真是太可惜了。”朱祁钰颇为感触的点了点紫荆关的位置,他完全不知道汪美麟和杭贤所思所想,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打退瓦剌人。
柰子固然好,但是有命才能享受。
“陛下可惜什么?”兴安送了一盏茶问道。
朱祁钰其实一直不想战争发生在国门之内,这对民生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比如从朝中明公送自己的妻儿南下,无数人南逃,大明向南的大路上,每条路上,都是挤满了逃难的人,商贾拖家带口的离开,连产业都丢下不顾,京城内的东西两个大集,已经门雀可罗。
这种现象,于谦用兵祸来形容。
他其实和于谦讨论过夺回紫荆关的可能性,但是被于谦否决了。
如果可以决战于野,于谦一定不会惜命,但是不可以,六师尽丧的后遗症也在逐步的蔓延。
大明的臣民们,连在廷文武,都对大明的实力,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缺马呀。”朱祁钰颇为无奈的说道。
大明军队战阵可谓是一等一的强,但是缺少马军是不争的事实。
正统年间,河套其实已经被瓦剌人实际控制,大明缺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大明也从野战军逐步沦为守城军,大明的知府们,现在戍边最大的成就,就是修了多少城墙。
“修城墙,而不厉兵秣马,这就是现在大明朝的现状。”朱祁钰感慨的看着堪舆图,这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兴安放下了茶盏,默默的研磨,想了许久才说道:“陛下,不是臣多嘴。”
“这大明的朝臣们为什么喜欢修城墙?原因错综复杂,但是修城墙最为省事倒是真的。”
“征民夫为军户,缙绅们,不高兴,都去当兵了,谁给他们种田?”
“练兵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练的好了,朝里的明公们不高兴,就有人说拥兵自重。弹劾一下,都察院的言官们闻风而动,逮着军将们就开始弹劾,谁受得了?”
“练的不好,就更别提了,那更是费力不讨好,还被人嘲弄。”
“臣以为这件事还是的缓缓图之,等到打退了瓦剌人再说。”
朱祁钰看着堪舆图盯了很久说道:“兴安,你觉得这一仗,能赢吗?”
“不晓得,臣心里没谱。”兴安选择了实话实说,这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就是个跑得快的小太监而已,军国大事哪里懂?
凤阳诗社的那篇《布仁行惠议》为什么被陈循看到?
因为流传极广。
和兴安一样,其实多数人,对于即将而来的京师保卫战,没有任何信心。
朱祁钰让卢忠抓了凤阳诗社的十四个人,但是这事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类似的观点在坊间喧嚣,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京师这一战,不仅要胜,而且要大胜!
“瓦剌人走到哪里了?”他忧心忡忡的问道。
兴安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明日可能就到紫荆关了。”
瓦剌人走到哪里了?
比兴安估计的要快一些,他们已经进了紫荆关内。
站在紫荆关的城头上,瓦剌太师也先,看着不远处的关沟,脸上的笑容无论如何都无法抑制。
“大皇帝,你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吗?”也先用力的拍了拍城墙,指着远处的关沟大笑着问道。
朱祁镇摇头:“朕不知。”
也先指着远处的沟渠说道:“此地名为关沟,居庸关有南北两道关口,被称为南北口,而两侧是崇山峻岭,约四十里沟谷,叫做关沟。”
“而居庸关就雄踞关沟之上,东西延展长城,自古就很难攻陷,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皇上,如果你是瓦剌人,你如何攻破居庸关呢?”
朱祁镇看着远处的居庸关摇头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无须攻破,走到那里,自然处处拜服,不攻自破之。”
也先听闻朱祁镇如此说,阵阵晕眩,连连失笑。
===第四十四章
膨胀的也先===
“噗,哈哈哈…咳咳!”也先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笑得十分张狂,笑岔气都咳嗽了起来。
他笑话朱祁镇是有理由的。
其实在去宣府之前,他也是这么想的,皇帝自然是四海皆服。
但是宣府城下,杨洪压根不搭理他这个皇帝,到了大同,城门不开,只有刘安出城问安。
也先那个时候也知道,朱祁镇这个皇帝攥在手里,怕是已经无法威胁大明了。
也先摇头继续说道:“你看这居庸关北口,灌入铁汁,浇铸城门,在北口外百余里内撒上蒺藜,人马皆不能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想要拿下居庸关,不死个几万人,决计不可能。”
“但是南口地势平缓,粮道柴道皆在南口,绝不可能封闭,但是南口处于关内,怎么才能拿下呢?”
“要拿下居庸关的奥秘,就在我们脚下的紫荆关。”
也先的眼神中充满了怀念,怀念那个不可战胜的大元,怀念大元开国时的种种,如此天下之雄关,也可不费一兵一卒攻破之。
也先扶着紫荆关的城墙笑着说道:“当年我朝太祖皇帝成吉思汗,带领大军之居庸关之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