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2158


每十枚银币为一摞,系红绳挂所有流程工匠名号,送于太仓和内承运库太监检查。
朱祁钰拿起了一枚银币,花纹极其精美,因为加锡铜也足够的坚固耐磨,正因为严格的把关,朱祁钰才放心推动自己的新货币政策。
货币不精美,等于不铸币。
鞑清在光绪年间大肆铸造银币,意图再给鞑清续几十年,它的丁未双龙银币一枚37克,九成银,但是购买力依旧不如27克的含银九成的西班牙鹰洋银币。
就是因为西班牙银元更加精美,假的极少。
光绪银币却是银多,但不精美,无法防伪,造假极多。
朱祁钰的这枚银币之上,除了有他自己亲笔题字和勾画的麦穗之外,还有几个小的防伪标志,比如正面印花上的一小圈边界。
轮廓文章,四个字,道尽了铸币上的学问。
只是到此,朱祁钰依旧有些担忧。
势要豪强之家,他不怕,打不了大家摆开阵仗,练一练。
但是平厘七钱,价值一两,会被百姓们认可吗?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银币供不应求===
朱祁钰对于大明银币依旧有些不确信,不确信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银币只有七成银,这七成银当一两花,就是朱祁钰内心的担忧。
火耗毕竟三成,大明的百姓是否认可,是朱祁钰内心悬着的最后一个疑问。
事实上,朱祁钰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大明太需要一种法定货币,而不是纸钞了,哪怕是铜钱也可以,大明的宝源局那种产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朱祁钰的银币政策,被贴到黄榜上之事,京师的宝源局,立刻就被围满了人。
打听银币如何兑换,尤其是关于是否可以用碎银子来换银币,如何更换,火耗几何等等。
王炳富从极度清闲坐摇椅,立刻变得极度忙碌了起来,他疯狂的打着算盘,专门派人在门口贴了告示,就问的最多的问题,贴在了宝源局外面,还专门找人讲解。
王炳富和银匠们讲解这关于银币承兑的诸多问题。
朱祁钰远远的路过,看着排着长龙的队伍,这里面有平头百姓、也有势要之家的家人,大明上下无不期盼着朝廷对于货币二字,能有个定册。
至于一成火耗归内承运库这件事,大明上下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意见,毕竟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
朱祁钰在和户部给事中任元祥反复沟通之后,才知道地方官员在揽收银子的时候,火耗是三成!
大明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
折色银自正统元年就开始实行,大明养了很多的银匠,去估算银子成色和重量,这倒不用朱祁钰操心。
而最先拿到大明银币的并非宝源局堆积的百姓们,而是住在大明官邸的官员。
发月俸的时间到了。
因为大明皇帝铸币的缘故,大明的官员暂停了一个月的俸禄,但是因为国帑供养的制度,大明的官员压根不用担心会饿死的问题,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每月每户还有二两银子的额外开销,可供支取。
所以暂停这一个月的俸禄,终于发下来了。
而这次发下来的则是银币,正面写着一两,背面写的则是平厘七钱,这个意思就是七钱银当一两花。
大明的官员们每人领到了本该折钞的银币,作为俸禄了。
折钞是大明的一个大杀器。
比如于谦现在从一品少保,按制年俸888石米,京师粮价一石四钱银,折价应当是三百六十两白银,月俸三十两。
但是于谦每月折钞就超过了八成,他每个月只能领到六两银子,和价值二十四两银子的擦屁股纸。
这就是大明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的由来,因为折钞这种事,甚至让官员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养活不了,就做什么?
在客观上,就会滋生腐败、贪腐,尤其是京官。
贪腐就会出现朋比为奸、就会有座师银、就会有冰敬、碳敬,就会有地方官员和京官沆瀣一气,一个鼻孔出气,就会出现一个有一个的党派,穿一条裤子。
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
而且贪的名正言顺,贪的光明正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