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2158


“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铀缎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而不得。”
“鞑靼人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再无犯边之能。”
“自正统四年起,边方多筑城修营堡以防御瓦剌人、鞑靼人扰边,仅大同府这十年来,仅仅在筑城修营堡之事上,消耗盐引粮草折银约一百四十万两,调动民夫二十余万次。”
“大同、宣府、宁夏、延绥、固安,辽东,六镇四地,消耗盐引、粮草折银逾越千万白银,调动民夫超过一百七十万次。”
“进攻与防御,到底何贵何贱,到底是北上伐虏不得扰边,还是六镇四地筑城,致使民不聊生,国困民乏?”
“陛下,臣讲完了。”
陈瑛走下了台,留下了思索的军将们,朱祁钰今天特意带了于谦和陈循,自然是让他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都说明太祖高皇帝八次北伐,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若是真的打的国困民乏,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出塞作战吗?
这可是长达六十余年的国策!
大明自建国一直北伐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在北伐亲征的路上!
真的要是北伐的大方向出错了,那这六十年,穷兵黩武,天下早就生灵涂炭,遍地饿殍了,但是恰恰相反,越打越兴旺。
自宣德年间之后,兴文匽武、马放南山,倒是百姓们日子过得越来越苦,连福建这等一年三熟之地,都生了农民起于阡陌,百万之众响应跟从。
喜宁说老百姓们最奸诈,到底谁逼得他们如此这般的模样?
大明对外方略,从进攻转为防守之后,天下民生反而变得凋零。
之前朱祁钰就看到了这本课题本,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只是从汉唐宋的角度考虑。
这次朱祁钰让其再做补充说明,论证北伐到底要花了多少钱,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成果,防御又要花多少钱,最终得到了什么成果。
才有了这样的课题本和疑问。
北伐到底值不值得?
答案,自然是值得的。
朱祁钰将陈瑛的课题本递给了于谦和陈循,让他们好好查补,再廷议定策。
大明对外方略,必须要转向了,瓦剌人畏威不畏德,不把他们扫庭犁穴,他们是不会长记性的。
不仅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国之君===
陈懋庶孙陈瑛的课题本上,有着非常详尽的数字,比如大同府因为边防不宁,历年来的田亩变化以及人丁变化,尤其是各修建营堡的留存依旧人口数字等等。
陈瑛为何有这么多的数字,甚至比大同知府霍瑄还要清楚呢?
因为京师讲武堂的常任教务主任石亨,在大同府作威作福,甭管是谁,他都要收税,连鞑靼人、瓦剌人都不能幸免。
他自然要理清楚自己的地盘上,到底有多少人口,他自然也有本帐,这本账,也算是陈瑛的引援数据的作证。
大同府人丁本逾百万众,马倌超过了七万人,在顺圣川养马,但是随着大明兴文匽武,大同府的人丁外逃内迁,至正统一十三年,不过五十余万,马倌更是锐减至两万余人,大明顺圣川军马场,杂草丛生,满是荒芜。
修了营堡、城池,却依旧不能安民戍边,百姓依旧外逃内迁,说到底还是战略上出现了问题。
兵部右侍郎罗通再次来到了台上,他指着堪舆图上东胜卫的位置,无不可惜的说道:“我的课题是,复建漠南诸卫。”
“大宁都司、三降城、东胜卫、威虏卫、威远卫等漠南诸卫,位置险要,乃是瓦剌、鞑靼、兀良哈进入大明河套,南下山西、京畿的必经之路,诸卫所之洪武二十八年弃置…”
罗通和陈瑛的观点,看似完全相反。
陈瑛说建边镇不如打瓦剌人来得快,而罗通的观点是,依然要恢复漠南诸卫,漠南不复,北伐则事倍功半,无论是粮草、道路等调度,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但其实两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罗通复建漠南诸卫的课题本,是为了北伐而服务,并非说要建立新的边方重镇,而是建立永备工事一样的卫所制度,实现真正的统治。
为北伐服务。
朱祁钰坐在礼堂上,认真的听着军将的课题本,这些军将们学习了十个月的时间,所做的课题本,越来越周详,考虑的越来越周全,很多的建议让杨洪等戍边老将,都眼前一亮。
戎马一生的杨洪,对于如此欣欣向荣的讲武堂,是非常欣喜的。
朱祁钰听了将近一个时辰的课业,中间休息了一次,才结束,而所有结业的军将们,都会前往十二团营,任把总以上的基层和中层军官。
新一批的学员将会在明年开春之后入学。
朱祁钰看着五百多的军卒们,带着大包小包离开讲武堂,才重重的松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