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2158


朱祁钰天天被骂,今天亡国之君,明天酒池肉林,后天就是国将亡,妖实产之,他也习惯了。
但是至少京师的臣工们,现在有有几分人样,甭管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心实意,至少都在勤勤恳恳的做事,没有胡作非为,更没有违法乱纪。
但是这些地方的官员,就不一样了。
整天空军的时候,总是希望能钓出来,这把水抽干了,逮到了一条,却是气的头昏脑涨。
“陛下。”吏部尚书王直看着陛下的模样,颇为有些担忧的说道。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朕无碍。”
“朕听闻,政治清明的时候,官员升迁,往往是因为勤政奋进、为国分忧;在政治昏暗的时候,即便是有操守廉洁、颇有作为的官员,却难以升迁。”
“如果要升迁,不是朝里有人,便是行贿邀誉。”
“想要朝里有人就得要去结识权贵,邀誉则需要行贿,两者都少不得钱财,在天不雨粟,地不生金的情况下,权力寻租就是获利的最好手段。”
王直俯首说道:“陛下,的确如此。”
陛下说的不是废话,权力寻租是一种很常见的官员谋财的手段,自从兴文偃武以来,大明朝的官吏看皇帝手里没了屠刀,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所以等待锦衣卫查补之后,这个赵缙朕必定将其明正典刑。”
“若有其他类似之人,一并斩首示众,明年开春之后,就准备大计吧。”
大计,则是全国范围官僚的一次大规模的审查。
京察和大计,乃是大明官场的免疫系统,若是失效,大明就真的病了。
“臣领旨。”王直叹了口气,俯首领命。
其实他也不想气着陛下。
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和稀泥过日子,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京官住进了官邸,这就大大的限制了过去的吏治潜规则。
若是不举起京察、大计这两把利剑,陛下怎么能够审察臣子,京官如何纠察天下百官呢?
“这样的臣子普天之下,还有很多。”朱祁钰点着赵缙的案宗说道:“发现一个,就查办一个,查实之后,就砍一个,绝不姑息养奸!”
===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
怎么全都想我死===
其实朱祁钰并不想把君臣关系搞的那么如履薄冰,但是这些臣子非要逼的他,不得不拿起屠刀来。
京察是一种行政手段,朱祁钰举了起来,自然没有放下的可能。
“陛下,前政弛极,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若是要大计,需要先正纲纪,纲纪先礼,方为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于先,《律》以齐之于后。”王直对于吏治已经准备了许久,自然是有详细的思路。
例、令、律为大明的三大法律准绳,其中例为敕谕、令为教化、律为准绳,大明律为最后底线。
王直的意思是,先定纲纪,再颁令约,然后,重拳出击。
定纲纪、制令约,都需要陛下下敕谕,对吏部、刑部的《吏律》、《吏令》进行指导,群臣群议商定,面呈陛下,最终推行。
朱祁钰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王尚书请旨京察之前,朕已经拟好了敕谕,待到京察结束之后,立刻开始制定纲纪令约便是。”
例为敕谕是不能违背的,那是抗旨。
当然也可以纠集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进行封驳事,只要你说的过皇帝的道理。
京察持续进行,朱祁钰亲自坐镇铨部,他开始和司礼监、锦衣卫一起查点六部尚书、都察院总宪、文渊阁大学士。
六部尚书于谦、王直、金濂、胡濙、俞士悦、石璞,都察院总宪王文,文渊阁大学士陈循。
首先就是操守,这里面就属胡濙和王直没有操守,胡濙是四代礼部尚书,手握科举重权,送礼的何其繁多?
可是胡濙就是这么个人,谁在位他就支持谁。
陛下尚节俭,他在去岁王直请旨移宫不准之后,就敏锐的感觉到了风向变了。
胡濙开始切割过去那些旧俗,切割的有多快?
在京师之战还没打完的时候,胡濙已经到内承运库把这四十余年来,贪赃枉法所获之物,交到了内帑。
比朱祁钰追索西山煤窑私利,还要早俩月。
胡濙并非巨贪,总共不到万两银子,和那第一次坐实罪名,就查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的赵缙比起来,算得上非常清廉了。
王直没有操守,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京师一应供给由琅琊王氏进行供应,生活奢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