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7/2158


朱祁钰笑意盎然,这个李贤居然是个好学生!人在南衙居然对京师的财经事务盐铁会议的总结,聊熟于心。
他奇怪的问道:“南衙这帮人难道没有学过财经事务吗?朕的意思是,朕财经事务的成果是刊印过,通传天下,各之省府州县邸报都有。”
“他们如果想要学习财经事务的话,只要看一看就可以了。”
大明邸报,是由内署三经厂负责的。
邸报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个时候朝廷的信使会携带邸报出京,分发给各地郡县。
邸报不是圣旨,不是公文,而是一种传递圣意的报文。
这种邸报会刊载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重要军事政治信息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头条热搜。
上了邸报的事儿,都不算事小事。
主要是给地方官员理解圣意和朝廷动向用的,每月固定一次。
邸报大约有十八页内容,会详细的记录很多的内容,朱祁钰特别设立了三页的财经事务专栏,刊登每月财经事务盐铁会议的成果。
李贤摇头说道:“他们既不看、也不听、更不懂,他们更不愿意懂。”
“店塌房收租多简单,利用财经事务之道去赚钱,何其的辛苦?”
收租的确更简单一些,但是太落后了。
“陛下,臣第二问,御制银币究竟是什么?”李贤的眉头紧皱的说道:“臣知道陛下研定,货币乃是流动资财。”
“根据陛下的财经事务之议,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凝聚了劳动,用一般等价物,即金属货币去表现。”
“但是臣观南京诸事,这御制银币怎么更像是固定资财呢?”
“势要豪右之家,只要屯集了御制银币就可以放钱,比如青稻钱、比如黄稻钱,利用这些手段,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钱,利润。”
“陛下,这是不是代表着御制银币的使用价值呢?”
“但是它明明没有劳动凝结,为何会产生使用价值呢?”
李贤被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天了。
御制银币明明是流动资财,可是为什么它更像是固定资财那般,可产生更多的流动资财(指利息)呢?
朱祁钰笑着说道:“你这个问题,翰林院掌院事吴敬曾经问过朕一次,当时讨论的是鞑靼人为什么囤积永乐通宝、御制银币,导致他们的百姓用牛皮袋装水煮肉吃,还没有盐。”
“天地人此三才,留固流此三财,如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朱祁钰感慨万千的说道。
也不知道吴敬在京师有没有好好的考校翰林们数学;也不知道胡尚书是不是每天好好的教导朱见济,东奔西走的为朱瞻墡洗地。
也不知道京师一切是否安好。
胡濙的总结是借着周易的古典逻辑,将陛下的一言一行翻译成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话。
就这个姿势,就这个水平,南衙有一个人能总结的出来吗?
他们只会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丑闻,大肆指摘、诬陷,为他们的那点蝇头小利奔波忙碌。
南衙输得不冤,李贤现在的水平,很符合他的职务,五品的巡盐御史。
朱祁钰笑着说道:“御制银币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去衡量一个商品的两种价值。”
“御制银币的确是流动资财,但是流动资财总是向留供资财流传,留供资财会被消耗。”
“所以御制银币也具有留供资财和固定资财的性质,所以御制银币可以产生利润,或者说可以像固定资财那般产生流动资财。”
朱祁钰的解释解开了李贤的一部分疑问,但他还是疑惑的问道:“陛下,御制银币本身应该是一种斗斛,度量衡一样,像石斛斗升,类似的单位。”
朝纲有四:斗斛、权衡、符玺、仁义。
斗斛,就是度量衡,他们都是衡量物体的单位。
李贤的话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朱祁钰听懂了。
比如一石、一尺、一斗、三升、五斤,本身是不可以买卖的。你不能买一石。
你只能买一石米,一尺布,一斗梁、三升油、五斤肉。
但是货币作为度量衡的另外一种,却可以买卖,甚至可以产生更多的流动资财,然后钱滚钱,利滚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7/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