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2158


不就是这南京城不够绝对的忠诚吗?朱祁钰今天很高兴,他给太祖太宗皇帝出了口恶气。
这帮龟孙,今天在秦淮河的下游,被他们自己堆起来的煤山给埋了,在秦淮河的上游,在销金窟里,一跃而下。
朱祁钰满脸笑容。
高兴。
“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南京城虽然太平,但是朕有些想法。”朱祁钰止住了笑意,面色平静的说道。
“你们觉不觉得南直隶实在是太大了?这里如此的富饶,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扬州府,太过于富有,也太大了。”
朱祁钰低声说道:“不如,咱们把他拆了吧。”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隶的必要性===
朱祁钰要把南直隶给拆了。
这件事本身,在永乐年间就曾经提到过,但是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朱棣迁都的原因十分的复杂。
朱棣在北衙住久了,不愿意在南方住着;有南衙的人越看越是厌恶,不顺心;有北方的军事威胁极为严重,不得不北上。
迁都是既定事实,迁都后的第一个夏天,永乐十九年四月庚子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殿天火焚烧。
朱棣召集群臣文武。
这个时候,天人示警的风力立刻开始了。
先是翰林院侍读李时勉、侍讲邹缉等人言辞上书,是有地方官获罪于天,招致天火。
朱棣下旨让都察院、吏部天下大计。
而后是都察院的风宪言官,开始以御史何忠、徐瑢、郑惟桓为主,说是不是陛下修北京城,穷尽民力导致天怒?
这个说法被朱棣采纳,朱棣下旨永乐十七年以前拖欠税粮、课程、盐课、马草等项,及十八年被灾田地粮草,悉皆蠲免。
朱棣是可以商量的。
既然天人感应、回迁南京的风力形成了,朱棣就按着朝臣的意思,监察大计天下百官,蠲免拖欠税赋等等。
但是这不是朝臣们要的。
而且给了朝臣们一个错觉,那就是朱棣好说话。
从讨论三大殿着火之事,逐渐变成了讨论永乐年间施政,是不是有误。
比如说屡次北伐,收获寥寥;比如南下西洋,朝廷用度无数,尽归内帑是不是有点有伤天和;比如营建北京,民生凋零。
都察院、翰林院、六科给事中、礼部开始联合起来!不断连章上书,逼着朱棣,想让朱棣下罪己诏。
陛下啊,你改悔吧!
皇帝一旦好说话,那朝臣就要骑到皇帝的头上,肆意妄为。
礼部主事萧仪上书:「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于孝陵,有违天意。」
朱棣人老耳顺,听不得难听话,直接下旨赐死了萧仪,开始了对朝堂的高压梳理。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廷议拆借南直隶,反对的声音很大。
因为朱棣当时认为回迁南京的风力,来自于南直隶庞大到极点的地域,而且极为富硕,他们形成了一种成体系的合力。
但是朱棣的拆分南直隶的动作,并没有贯彻下去。
以为回迁的风力也很大,大明定都南京应天府已经数十年,定都北京才刚刚一年有余。
朱棣本来打算限定科举人数,调任地方官员,调整六部尚书等等手段,推行自己的政令。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龙驭上宾。
朱高炽登基,开始了回迁南京之事的准备。
朱高炽首先收回了北京京官的所有印绶,重新刻制,北京礼部尚书胡濙的印绶变成了:北京行在礼部尚书。
而后朱高炽开始收回五城兵马司的巡夜火牌,加“行在”二字再放。
还都大戏,正式拉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