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三国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863


与四人商议了许多细节之后,直到天色将暗时,陈宫才和四人告辞,各自去准备安置之事。
“先生,在下有一事不明!”回去的路上,段煨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忠明但说无妨。”陈宫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心情愉悦,闻言笑着颔首道。
“那四人分明并无归附之心,朝廷这般资助,岂非将百万粮草白白扔在了这里?”段煨不解道。
“不是要了通商之权以及各县县令之位?”陈宫笑道。
“这有何用?”段煨不解。
军权都在人家手里,你拿到治理各县之权还有通商权,还不是要看人家脸色?
“有了政权,便可巩固民生,如今关中百姓心中惶惑,心无所归,百业凋敝,是以需先聚拢民心;至于通商之权,可加大四人对朝廷的依赖,有此二权,加上在长安已有一定军力作为威慑,非不得已,他们不会乱来。”陈宫边走边解释道。
“通商怎就能依赖了?”段煨不解,这两者之间有何必然联系?
“通商可增强流通,流通的便不止是粮食、钱币,衣食住行都会有所帮助,百业渐兴,但一旦关中停止通商,这些都会废弃,关中就会恢复到如今这般模样。”陈宫感慨道:“俗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百姓想要过上富足生活,自会心向朝廷,而他们亦是如此。”
这件事上,朝廷有退路,但他们却只能依靠朝廷,袁绍这个时候就算要拉拢他们,也是高官厚禄,而不是粮草、商业,这些东西袁绍给不了他们。
“但朝廷与袁绍交手在即,百万石粮草也太”段煨不知该如何说,百万石粮草啊。
“没有百万石粮草,只有二十万石,其中十万石还是从南阳借来的。”陈宫摇了摇头,朝廷现在确实不缺粮,但一来大战在即,二来中原至此,有千里之遥,粮草运送很成问题的,中间还可能面临袁绍的察觉和干扰。
百万石粮草动静必然极大,袁绍不可能察觉不到。
“那先生是在骗他们?”段煨愕然看向陈宫。
“也不算骗,关中缺粮,粮价必然高,通商后,自会吸引来粮商,朝廷这边也会有官商过来,百万粮草会有,但不是给他们,而是给这关中百姓一条活路,等到春耕过后,百姓生计有望,自然会有更多粮草出现。”陈宫摇了摇头,他只说朝廷准备,又没说这百万石粮草都是朝廷出。
这能算骗吗?
显然不能。
“而且军权与财权一旦被我掌握,接下来的事情,便不再是他们说了算。”陈宫在马背上直起了腰,看着远处出现的长安城轮廓,叹了口气。
话虽如此,但关中沦为如今这般模样,着实叫人揪心。
“先生高明!”段煨看了看陈宫,由衷的说道。
之前还有些抱怨,但如今听着陈宫对四人的计划,他觉得自己输的不冤。
陈宫摇了摇头,目光看向一旁的赵云,他说这些可不是为了给段煨解惑,见赵云一脸沉思状,满意的点点头,继续策马向长安而去
===第四百七十二章
商法===
朝廷派遣的官员,随着朝廷送来的十万石粮食进入了长安,而后从长安开始,去往扶风、冯翊等地的县城之中。
京兆之地,已经很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毕竟这地方别说油水,人都快走光了,没了地方豪族的支持,按照以往的套路,县令很难展开工作。
在旧有的实际执政中,县令只需跟当地大足结好关系,就能稳定地方。
但现在豪族基本都走了,百姓食不果腹,别说春耕了,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起,若是以前遇到这情况,还想向大户借粮赈灾,现在吗,大户都走光了,上哪儿借粮去。
朝廷拨来的二十万石粮草,都是给四大将领的,上哪儿变出粮食来给这些人?
就算按现在的制度,也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粮什么都解决不了。
陈宫让人跟四将商议,后续的粮食先用在解决眼前燃眉之急上面,等百姓种了地,再用税赋的方式收回来。
梁兴四人已经得了好处,也觉得眼下的情况对他们不利,而且粮食已经到了他们的地盘,还怕到时候不给不成?
收税都是他们的人负责收的。
是以四将没怎么犹豫,直接答应了。
当然,剩下的八十万石粮食是虚报的,朝廷根本没这个预算,甚至现在给的二十万石,有一半都是从南阳借来的。
不过有了这个承诺就够了。
长安,衙署。
“公台先生,糜家这边能送来关中的,只有二十万石粮食,再要的话,等四月第一批粮食收上来才行,不过要送到这边,至少也得到六月!”糜芳看着陈宫道。
“二十万石,已足够解决燃眉之急,剩下的我来想办法。”陈宫点点头,看着糜芳笑道:“此番邀子方来长安,为的是关中商事!”
“先生既然开口,在下自然鼎力相助,不过这要怎么弄?关中根本无利可图啊!”糜芳苦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8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