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大圣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464


晋安按压不住自己的念头,他越想越是想看看,白天的青钱柳,晚上的青钱柳,到了晚上的青钱柳,到底是不是阳木转变成了害人的阴木?
晋安的神魂一路往文武庙方向飘去。
一路上他又检查了几家住户,心情更加沉重
夜下的文武庙轮廓,逐渐出现在晋安眼前!
5k大章,我真的一点都不短啊!迟些还有一章,应该会在凌晨1点叻,大佬们勿等,熬夜伤肾
===第109章
书生忠义与谁论?骨朽犹应此念存(8K大章,求订阅)===
夜幕下的文武庙。
重新归入沉寂。
跟白天时候的人山人海热闹景象。
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知道为什么。
除了道观与和尚寺,像民间一些庙宇,一到晚上,总给晋安一种惴惴不安的阴森感。
不管是过去的人生。
还是现在。
反正都给他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按照民间老人的说话就是,庙宇不是寺庙,民间自己建的香火庙,最容易藏污纳垢,供奉来路不明的野神。
而这些野神,并非正统神。
都是些魑魅魍魉魃魈魁变化的,然后蛊惑民间无知百姓,祸害乡里,要吃童男童女或是妙龄少女以保佑一方平安。
这种邪性做派,一看就不是正神。
晋安魂儿飘到文武庙附近,看到晚上的文武庙虽然安静,但庙外亮有不少灯笼,有不少衙门衙役正在巡逻着。
这些衙役虽然是习武之人。
但都是些只练了三两脚武功的普通人,身上气血还不足以旺盛到影响晋安。
怎么说晋安现在也是身怀六丁六甲符的人。
有十二正神罩着。
我上头有人!
是正神!
不是野神!
岂是普通的元神出窍可比的?晋安连腰杆都挺得特别直了。
夜下笼罩下的文武庙,初看之下并无异常,即便到了夜晚,文武庙里的香火依旧旺盛,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晋安在今天白天时,就已从李言初处得知,文武庙有长明灯,长明不熄。
这里的长明灯,自然不是陵墓中的那种鲸鱼油长明灯了。
古人智慧博大精深,早早就已发明出长明灯原理,在石刻的莲花灯楼里,设置双层机关,让灯油能反复燃烧、冷却、反复燃烧的再循环利用。
虽然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明灯。
但彻夜亮一晚是没问题的。
到天亮时再掐灭了长明灯。
明知文武庙里的青钱柳有问题,晋安自然不会鲁莽到直接进去,除非他犯浑。
晋安在文武庙附近观察一圈,然后找了个视野最好的地方,神魂开始越高,打算借着找到的这片空旷地势,一眼望尽文武庙内虚实。
他丈量过地势了。
现在找的这片空旷地势,正好可以看到青钱柳所在的位置。
而且两者足足相距有百丈远。
足够他谨慎远观。
晋安顶着夜晚的浊气,魂儿飘啊飘,越飘越高,他先是看到文武庙内亮起的一盏盏长明灯。
这些长明灯点点如繁星,照出文武庙内的地形、殿宇。
同时,也照到了青钱柳。
夜间的青钱柳并无异常,就跟白日时见到的一样,清风徐徐,树枝轻轻飘荡。
叮叮叮——
挂在树枝上的一块块许愿竹牌,在夜风下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宛如风铃般清脆悦耳。
“嗯?”
晋安眸光一动,凝视向青钱柳的树冠下方向。
皓月当空。
月光照洒而下。
青钱柳下,一张案桌前,一名面若玉冠的老儒士,一袭月白儒衫,身上浩然正气,铁骨铮铮,在案桌前奋笔疾书字画。
看到这名中年儒士,晋安忽然想起一首诗——
书生忠义与谁论?骨朽犹应此念存。
这名老儒士身上的那股子正气,此时的确是很应景这句话。
晋安看着在柳木下专注笔墨狂书的正气老儒士,眉头皱了皱,可惜离太远,他无法看清老儒士在狂书什么?
相隔百丈远,晋安又注视了一会,随后悄悄转身飘走。
他自然不会作死到夜探文武庙。
然后把自己深陷在险境。
而且今晚第一次元神出窍就这么久,虽说有六丁六甲符温养神魂,可终究还是有些精神乏了。
晋安飘回住处。
但没有马上神魂归位。
而是,开始找出身上所有铜子…还好,他身上散钱不多,而老道士是真的穷,两人身上所有铜子加一块,都未发现到铜钱叶片。
按照晋安的猜想。
那些铜钱叶片,应该是只有在元神出窍下才能看见,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要不然早就被路过的道教高人或佛门高人,发现到昌县的异常了。
但能够元神出窍,又能在天地间自由游魂的高手,谁又会天天闲着没事的元神出窍,并且还用元神盯着一枚毫不起眼的铜钱仔细检查?
检查完屋里所有铜钱,见并无异常后,晋安这才将六丁六甲符重新放回入肉身手掌中。
然后神魂归位。
当回魂后,晋安肉身两眼阖开,人站起身来却传来剧烈眩晕感,精神萎靡不振,脸上气色微有些白。
晋安明白。
自己这是惊了魂,伤了魂,所以才会感觉到精神特别疲惫。
晋安拖着略像疲倦的精神,开始掏出身上所有铜子,肉眼下,这些铜子都毫无异样。
于是,晋安这一夜,都是捧着六丁六甲符,自己揣摩,观摩其上的十二正神神道韵律。
当翌日公鸡打鸣,天地破晓时分,晋安收起六丁六甲符。
经过一夜的观摩神道,精气神温养,他再次生龙活虎,恢复如常。
晋安目露喜色。
他这次敕封六丁六甲符,实在是太英明之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