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大圣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64


“哎,那场景闻者落泪呐。”
“这边李才良尸骨还未寒,那边村里已经有流言蜚语传开,村民们都说这李才良肯定是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才会遭报应,被雷公给天打雷劈的。要不然不会遭到老天爷惩罚,人不仅被雷给劈死了,还是死无全尸。”
“本就痛哭的李氏,听到周围乡亲们的流言蜚语,就更是哭得撕心裂肺,说她家老李一辈子老实巴交,为什么人死后还落了个晚年清誉不保,被人恶言中伤。”
“但无奈众口铄金,光凭李氏一个妇道人家,能起什么作用。村民们七嘴八舌说上潘村那么多户村民,为啥别人没被雷劈死,偏偏就李才良让老天爷给劈死了?”
“村里老头老太们都说这就是老天有眼,老天爷专劈恶人,不劈好人,老天爷是不会错冤枉好人,大骂李氏不敬畏老天,这是要遭天谴的,今年上潘村肯定要受到牵连,田里干旱,颗粒无收,龇牙咧嘴跳脚叫骂着要赶走李氏一家,免得李才良一家作的恶,祸及全村无辜人。”
“可怜这李才良这边还尸骨未寒,那边就让孤儿寡母的李氏跟独子,让周围乡邻欺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就这么盖棺定论,李才良的死,是死于被雷劈死,连里正和村勇都没有异议时,人群里却站出了个一公子。”
“啧啧,那公子可了不得!身高八尺,宽也八尺,身躯凛凛,生得细皮嫩肉,留着和尚一样的短寸头发,自报姓名,姓晋名安,身边还有一书生一车夫同伴相陪,正是今夜刚在上潘村借宿留夜的那三个外村人”
“这位自称晋安的,他说雷电击中人,只会在原地留下焦黑印记,断然不会像人们看到的土石飞崩,柳木腰折,原地还留下个大坑。”
“这很明显就是有人事先在河边埋好火药,故意引李才良走到预设地点,然后伪造成李才良是被雷劈死的。并借助河流冲刷河岸,冲刷李才良尸体,达到毁尸灭迹,冲走火药残留颗粒和气味的企图。”
“因为这世上只有火药才会有这么猛烈霸道的效果。”
“村里的里正,只需将这件命案报官,让县衙调查最近谁有大量购买火药、硫磺、硝石;除了李才良自己走到河边外,还有谁是最有可能会把李才良在河边约见,或是当时是谁跟李才良走在一起的;李才良的死对谁最有利那么这个人必然就是害死李才良的凶手。”
“火药?”
“村民们闻言大惊,康定国朝廷对民间火药管控极其森严,火药属于军械管制,在康定国是严禁民间拥有火药,甚至连火药的配方都禁止流落民间。”
“村民们都不信李才良是死于火药。”
“因为民间根本没人能接触到火药。”
“大伙群起激愤大骂这些外村人是在对老天不敬,要把这些外村人连同李氏母子都一起赶出上潘村。”
“但好在里正读过几年私塾,见识比这些目不识丁的穷山恶水刁民广一些,里正深知此事一旦牵扯到火药,兹事体大,绝不是他一个小小里正能够揽下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绝不可瞒报谎报此事,里正拦下闹事的村民们后,连忙派出几名腿脚最快的村勇,连夜速去昌县县衙汇报这件事。”
“听闻昌县一乡野小村,居然出现疑似火药案,昌县张知县不敢有拖延之心,连夜点上全县所有捕头,带上捕役与快马,兵分几路,按照晋安公子提到的线索,连夜进行排查,果不其然很快就抓到了真凶!”
“真应了民间一句谚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不做亏心事,不怕衙里半夜叫门。”
“杀死李才良的凶手,正是李才良的同村亲戚。那人是个烂赌鬼,早些年找李才良夫妇借钱,帮他渡过难关,发誓今后再也不赌了。李才良夫妇二人见他可怜,轻信了他的话,拿出积蓄借济他,替他还清赌债。”
“结果那厮不仅不知悔改,亲戚帮还钱后,继续烂赌如命,一直拖欠李才良夫妇二人的银钱不还,反而还数次私底下找李才良借钱。但李才良深知其好赌本性难改,借钱给好赌之人就如竹篮打水,所以一直不肯再借钱。”
“这烂赌鬼亲戚见李才良家明明有积蓄却不愿帮衬亲戚,又觉自己好赌一辈子都还不上钱,于是心生歹念,设计杀害李才良,等剩下性格柔弱的李氏孤女寡母,他就能不用还钱。甚至还想好了恶毒计策,等李才良死后煽动不知真相的愚昧村民,赶走李氏孤儿寡母,然后趁机霸占房屋田舍。”
“正所谓救急不救穷。”
“升米恩,斗米仇。”
“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
“本应是雷击焦尸案,最后却是洗冤录,最后又牵扯出另一桩民间私藏火药的奇案,一波三折,曲折离奇。”
“而因那位姓晋名安的公子,因破获火药案有功,得到县衙与知县赏识,设宴招待请人来昌县。张知县深明大义,赏罚分明,在宴席上让县里商贾乡绅筹出三百两纹银,当面全数交到晋安公子手里,感谢晋安公子救了昌县数十万百姓一命,让昌县百姓免受牵连。如今这商贾乡绅筹钱名册打成牌匾,就还挂在昌县牌坊上。”
“本书完。”
===第6章
庙会(3更)===
啪!
随着说书先生手中的惊堂木落下定音。
徐记茶楼内响起一片喝彩。
这案子曲折离奇,直呼让人听得痛快。
倒是角落靠栏杆的一桌,独自坐着一位客人,与周遭吵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安静。
这人身穿素白长衣,腰束玄青色锦带,细皮嫩肉,气血红润,像是富家公子少年。
偏偏又留着短寸头发,像是个和尚。
人僧不僧,书生不书生的,一边品着手中明前茶,一边专注听着说书。
茶楼小厮提着一壶茶走到公子身边,羡慕道:“晋安公子,今天说书的角儿,可是您呢。”
晋安额头垂下几道黑线:“身高八尺,宽也八尺,身躯凛凛,那是江湖草莽手中还沾着未干血迹,四四方方八棱铜角锤冷兵器。”
“我是人!”
神特么的身高八尺,宽也八尺,晋安对民间谣言越传越离谱,终于有了深刻体会。
小厮继续讨好说着:“这一切还不是因为晋安公子您神勇,所以民间把晋安公子您越传越神异,这也是情理之中。”
“您这次算是在咱们整个昌县内都出名了呢。”
“我可听说了,现在不少富家千金,衙里老爷们的深闺大小姐,都对晋安公子您青睐有加,派家丁四处打听着您的消息,都是想要邀您佳人美酒共赏一月后清明那天,昌县一年里最热闹的清明庙会。”
晋安闻言,来了兴趣。
他当然不是对肤白貌美气质佳的富家千金,官家小姐们感兴趣,想要馋她们的身子。
而是对那昌县一年最热闹的庙会感兴趣。
这可是他穿越后,碰到的第一个古人盛会。
想必到时一定会非常热闹。
说什么都要一睹盛况。
他以前本就喜好旅游跟风景、各种名胜古迹,要不然也不会一个人从南边大老远跑去昆仑山自驾游了。
晋安追问茶楼小厮:“这个庙会在昌县很有名吗?”
茶楼小厮一边给晋安续上清明前的决明子茶,一边自豪说着:“要说起我们昌县的庙会,那是方圆百里都闻名,届时会有不少来自各地的公子、才子、深闺小姐们,远赴而来参加庙会。”
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清明前后季节交替,晋安这段时间有点上火、虚火发炎,所以喜欢上了在茶楼喝决明子茶。
决明子茶功效,祛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茶楼小厮一谈到清明庙会,就一脸自豪的滔滔不绝继续介绍起来:“说起我们昌县,有一棵千年老树,那是一棵青钱柳。”
“此树具体树龄已经无人知道,年龄比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老,树干比五六个大汉合抱还要粗,光是县志上记载就有千年了,是昌县神树。”
“这棵千年青钱柳,枝叶茂盛,绿荫盖天如宝伞,树木高大挺拔,其果实艳美而形状奇特,如一串串铜钱,所以又叫铜钱树,摇钱树,远赴盛名。铜钱果实从九月至来年四月夏季前都会挂在树上,迎风摇曳,别具一格,远看就好似挂满漫天铜钱闪闪耀耀,所以吸引来那么多才子佳人专门赶来昌县参加清明庙会。”
“因为只有清明庙会那天,文武庙才会对方开放,让游人观赏神树。平时为保护神树,都是不对外开放的。”
听完茶楼小厮的介绍,晋安顿时来了浓厚兴趣。
“好,多谢你的提醒。”
“一个月后的清明庙会,我肯定要看看这样一棵神奇的摇钱树。”
晋安笑着赏给小厮几个铜子,顿时把小厮乐得眉开眼笑。
茶楼小厮收起赏钱后,显得更殷勤了:“说起这棵千年青钱柳神树,还有一个传说,据说看过神树的人,有的人会引财神爷进门,招财进宝。”
“这件事,最近十来年,越传越玄乎,每年都有人一夜暴富的事传出。我听家里老人讲,以前这棵千年青钱柳神树还没如此神异的,只是一棵年龄大些的老树而已。是十年前有一夜,青钱柳的青铜钱果实一夜变成古铜钱果实后,神树能引财神爷进门,招财进宝的说法,才开始在昌县本地慢慢流传开来。”
“所以最近十来年的每次清明庙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越来越多外地游人前来参加庙会,都是抱着发财梦而来,尤其商贾富人最多。”
“庙会一年才一次,晋安公子可不要错过机会。”
茶楼小厮越说越眉飞色舞,民间庙会在他口中,活脱脱变成志怪神异趣谈。
“那你可发财了?”晋安问。
茶楼小厮讪讪一笑:“那倒没有。”
晋安一笑,他已了然。
民间传闻,都逃不过三个真香定律:
据说
传说
好像
看着茶楼小厮提着手里茶壶转身离开的背影,晋安目露浓浓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