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588


张荣躬身行礼:“遵命!”
夕阳未落,船队重新编组完毕,踏上归程。
虽是顺水行舟,但因为正刮着东北风,秋冬时的水道也毕竟浅些,船队的行驶速度不快,某些河段需要有人拉纤通行,张荣便帮着一起组织百姓,编成临时的纤夫队伍。
他这个私盐贩子,在百姓们中颇有些名望,船队里六千多的百姓,至少有百多人认得他,还有不少人听说过他。有他协助,许多事都办的顺利。
百姓中另外还有一对书生父子,父亲唤作李世弼,儿子唤作李昶,两人颇能帮着上传下达诸多事务。
沿途安稳无事,船队数日内便转出河道,然后沿着海岸形势,直往莱州。
航行途中,百姓们纷纷打探,如今的莱州是什么情形,可能安身立命么?士卒们便得意洋洋地讲述郭宁授军卒以荫户,再分田分地的举措。大家揣度着说,自家这趟有功,估计得到的田地会更多,而百姓们此番得到的待遇,大体和前次一样。
为人荫户倒没什么。早年女真人大肆括地,很多百姓们为女真人作佃,地位还不如荫户呢。要真能拿到一百亩地,头上多个军爷罩着,说不定反而是好事。
百姓们大都对此很是期待,也有人担心郭宁只是口头说说,骗这些将士们厮杀,现在既然赢了,恐怕又有另一种说法。
每当有人提出怀疑,士卒们都很不高兴,立即反驳。
士卒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与普通百姓们不同,他们根本不用盘算那些有的没的,只说一句。
那就是与蒙古军厮杀的时候,定海军的将爷们,包括郭节度在内,个个身先士卒,以至于都将以上的高级军官战死多人。
整场大战中,军将们冒的风险,与普通将士们并无二致,甚至只有更多。郭宁本人擒拿拖雷的时候,只消稍慢一点,被千军万马踩成肉泥都是轻的。
谁会怀疑与士卒们共同出生入死的将帅?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交情和信任,便是鲜血凝就,钢铁打造,胜过千言万语!
“海仓镇到了!”负责瞭望的水手叫嚷起来。
于是原本坐在舱底攀谈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船头。
船队绕过一处扎入海面的嶙峋礁石,他们便看到了港口。
海仓镇港口的自然条件很一般,远不如北面西由镇的三山港。所以港口算不上壮观,但众人所见,又觉生气勃勃。他们看到了内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听到这里那里,偶尔传出短促而有力的铜号声。
他们看到人们跟随着号声指示,奔走往来,搬运石料、木料;看到港口内明显被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看到港口以外,正在扩建的道路、营房、堑壕、望楼,还有高处雄伟的军堡。
张荣身为私盐贩子,见识过海滨不少私港,早年他自家也来过海仓镇的港口,干过几票跨国走私买卖。但这会儿,所见港口的规模比他记忆中大了许多,还有好几座深入海面的栈桥正在增建。
当船队慢慢靠拢岸边的时候,他更注意到,港口内外,有不少将士巡逻放哨。这些将士们大都懒洋洋的,好像全都提不起精神,但那种姿态和一般杂兵的懈怠感绝然不同。
张荣以前不知道,这些日子他自家带人厮杀过好几场,便能分辨出了,那分明是浴血勇士在战后满意的休憩,他们这时候有多么放松,此前厮杀时就有多么勇猛无畏!
正待细看,船只靠上栈桥。
张荣所在的船只,排在船队第二位,仅次于骆和尚的坐舟。这会儿骆和尚大大咧咧地坐在四人抬起的交杌上,把脚翘的很高,一行人已经沿着栈桥登岸了。
岸上有几名军官模样的人前来迎接,嘻嘻哈哈地攀谈几句。没有人威仪十足,高高在上,他们就只是同袍罢了。
少年人李昶咚咚地跑来喊道:“张大叔!下船啦!”
“来了来了!”张荣整了整身上衣物,快步跟上。
===第二百四十四章
老卒(中)===
一边是港口扩建,一边是船队进港,并不开阔的港湾里,闹哄哄聚集了许多人,许多船。此时的场面,比前两次定海军从直沽寨南下的时候,还要混乱些。毕竟军人好管,百姓却难免松散。
张荣和李昶两个顺着摇摇晃晃的木板踏上栈桥,还没站定,后面一队队的百姓携老扶幼下来,将他们两个裹在了队列里头,随即人流滚滚向前,而后头碧海上白帆轮转,接下去一艘船只登岸。
李昶急着去寻自己父亲,立刻离了队列,往骆和尚所在的方向奔去。
张荣却不急。
蒙古人来山东一遭,虽说正经的大城只拿下一座济南府,可在这过程中,朝廷之无能,女真人武力之虚弱,已经完全成了笑话,被各地英豪看得清楚。无论蒙古人日后进退如何,从此以后,再也没谁会把大金国放在心上。
仅在山东来说,只怕一两载内,杨安儿、刘二祖等本地强人的势力大张,不可阻挡。而各地龙蛇纷起的局面,大概会延续到女真人扳回局面,或者蒙古人彻底把女真人杀光,整个中原底定为止。
张荣手底下有一方地盘,数千人丁,关起门来便是一个土皇帝。到那时候,也是值得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
他感念定海军一旦战胜,就全力救拔百姓的举措,也觉得骆和尚真是慷慨豪迈,令人心折。但要托付以数千部属不是小事,万一错了,后果不堪设想。他并不能凭着一己意气,纳头便拜。
毕竟那郭宁新到山东,是个彻头彻尾的外来户。此人处事如何,待人如何,军政上的才能如何,对朝廷乃至各方的态度如何,及至这定海军的势力,较之于杨安儿等人如何,都须得探一探详细。
军队里提防探子,当然有各种套路。但张荣是积年的私盐贩子,世世代代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与朝廷作对的,这种场合,也自有应付的手段。
张荣跟着人群走了两步,随手解下袍服,缠在腰里,只留下一件破旧短衣,看上去便和本地的壮丁相似。
此时正有队壮丁以两人一组,拎着装满碎石的竹筐往前头礁石滩搬运。张荣觑得清楚,队尾两人一老一少,四只手一起提着大筐,犹自挣着满脸通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5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