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4/2241


邵宏渊的年纪虽然大了,不过依然有勇力,他奋不顾身的冲入乱军丛中挥刀劈砍,一砍一个准。
这些乱兵很少有着甲的,邵宏渊最喜欢的精炼钢刀劈砍他们就和菜刀切豆腐一样,一刀一个,一刀一个。
然而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是贯彻多数人的暴力的团体,在连续击杀了五个乱兵之后,邵宏渊的刀刃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了,他试图夺过一名乱兵的长刀继续战斗,但是头盔却被一个乱兵用长枪打掉,又被另一个乱兵用长枪刺穿了脖子。
于是他的生命定格在了此时。
手里的刀随之落下,身体也重重摔倒在了地上,血流满地。
拥有关羽、马超之勇的邵宏渊就此死在了宋军自己的混乱之中,死的非常不划算。
邵宏渊战死之后,宋军的秩序当然再也不可能复原。
这一群乱兵杀掉了邵宏渊,其他地方的乱兵可不知道邵宏渊死了,还在继续“奋战”,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奋战对象到底是谁。
可能是邵宏渊本部的残兵,更可能是他们自己的战友,只是他们互相不认识,所以不知道谁先亮刀,就互相砍了起来。
也有可能是准备跑路了,抱着财物就要逃跑,但是被人盯上了,扑上来就要来抢夺他们的财物,双方便拔刀互砍了起来。
总而言之,邵宏渊是死了,但是宋军的这一波炸营还没有结束,还隐隐有扩大的趋势。
而为这一波炸营画上句号的,是罗霄大山内的农民军。
得知宋军爆发内乱之后,农民军的眼线立刻用吃奶的劲儿跑入罗霄大山之中,用接力的方式在半个时辰内让赵玉成知道了这个消息。
赵玉成又用半个时辰让全体农民军知道这个消息,并且从各自的驻地向宋军大营发起进攻。
邵宏渊死后大半个时辰,赵玉成亲自带领农民军第一大队杀到了宋军军营外围,和一团乱麻正在互相残杀、掠夺军中财物的宋兵交手了。
这群宋兵毫无组织和纪律,面对有组织有纪律的农民军第一大队,立刻兵败如山倒,稀里哗啦的败下阵来,不是被杀死了,就是跪在地上把财物举过头顶,哀求农民军不要杀他们。
因为进展过于顺利,以至于赵玉成一时半会儿都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是继续进攻还是停在这里。
但是本着冲进去血赚不亏的预料,赵玉成决定继续攻击前进,继续战斗,于是农民军第一大队继续前进,从大营门口杀到了大营中间,杀死了很多溃败的宋兵,也俘获了更多投降的宋兵。
当然最后他实在是打不下去了。
因为投降的宋兵太多了。
他带兵杀入宋军大营,从东边往西边冲杀,遇到一群又一群的宋兵,战斗过程非常相似——只是一个照面,杀死几个面色狠厉的,展露一下自己的强悍,大喊一声投降不杀,于是剩下的宋兵就稀里哗啦跪下来投降,根本不打算继续战斗。
以至于赵玉成差点以为自己修练成了言出法随的超强技能。
他只带来了一个大队的农民军,投降的人都比农民军要多了,不知道怎么看管了。
好在其余四个大队的农民军也快速赶了过来,还在混乱中约定从不同方向进攻宋军大营,把持住他们四面逃跑的路线,争取将这支宋军囫囵着吞下去,拼着消化不良也要把他们全歼掉。
蛇吞象也是吞,只要吞下去,就有消化掉的可能,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这个大胆的战术目标看上去面临重重危机,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意外的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因为宋军已经崩溃了,没有明确指挥和组织的宋军根本不可能与农民军有目的的交战。
所以除了一些凶狠的亡命之徒为了保护自己抢到的财物而挥刀和农民军战斗之外,大多数的宋兵撞到农民军只是跑,或者很快就蹲下来投降,要么就只能被杀死。
农民军以一个中队乃至于一个小队为作战单位,在宋军军营里横冲直撞,而宋军根本无法阻挡任何一支农民军军队的冲击。
整个战斗过程中有很多离谱的事情发生,但是最离谱的莫过于徐通嗷嗷叫着带着一个小队五十人追击一千多宋军。
一千多宋军在前头狼狈奔逃,鬼哭狼嚎,徐通和五十名农民军战士在后面猛追猛砍。
宋军溃兵丝毫不曾意识到追击他们的居然只有五十人,他们只要稍微反击一下,就能阻挡这区区五十人的追击。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人在追,就已经足够恐怖了,就像是一群狮子一群老虎在追一样的,他们只想着如何跑的比同伴还要快就够了。
对于炸营的士兵来说,已经不能正常的思考和行动了。
既然五十人追击一千多人都能行,那么一百农民军俘虏五百宋军、两百农民军击溃八百宋军什么的也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结局已经很明显了。
七千农民军对抗将近六万宋军的一场战斗,最后打成了七千农民军捕捉超过自己人数很多倍的宋军的捕捉战。
宋军满地乱跑,农民军挥刀追杀,像是屠夫挥刀追杀乱跑的猪猡一样,从临近中午一直杀到傍晚,整个宋军兵营内终于没了还在奔跑的宋军士兵。
他们被解除了武装,不是蹲着就是坐在地上,被拿着武器的农民军看管着。
如果是六万头猪,农民军就算全部跑断腿也抓不完,因为猪不会投降,到力竭为止会一直跑,而且猪还有四条腿,跑得很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4/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