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9/2241


也是限于惯性,既然苏咏霖既然这样说了,他们就这样做了,跟着苏咏霖反正准没有错。
只有少数人不这样想。
比如辛弃疾,比如孔茂捷。
辛弃疾深思熟虑之后,才遵循本心举起了手。
孔茂捷则是非常高兴地举起了手,感觉当初他的选择是没有错的,他很高兴。
在他看来,这是苏咏霖实现自己的承诺的第一步,而在此之前,苏咏霖和一个正常的传统意义上的“明君”并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决议顺利通过之后,苏咏霖又发起了第三个动议。
涉及到复兴会的基层组织和复兴会的一些运作原则。
“因为这份报告的内容,让我意识到咱们的基层还是出了一些问题的,并不是没有贪污腐败就是万事大吉,这种只顾上级指令不顾农民实际情况的行为,一样非常严重。
而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在问题考虑上的不周全,以及没有尽快推行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这个方面,我已经检讨了,所以接下来我就提议解决方案。
我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做决策,必须要敞开门来听意见,我们所做的决策最终都将由民众来承受,他们是承受的主体,如果真心为了他们好,怎么能不听他们的意见呢?”
苏咏霖举起了手里的监察部调查报告,开口道:“然而这份报告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就在于此,就在于某些基层官员已经习惯了关起门来做决策,而不倾听民众的意见。
如此一来,民众受到了侵犯,官员也将面临民众的反制,这对于我们大明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建立起来的根基就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他们反对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苏咏霖的意见在与会会员群体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议论。
孔茂捷随即举手表示要发言。
苏咏霖点了点头。
“我想问的是,如何做到不关起门来做决策呢?决策毕竟是需要从政经验来辅助的事情,民众的意见可能一人一个,完全不同,甚至互相对立,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孔茂捷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会员的赞同。
苏咏霖也点了点头。
“问得好,这是个好问题,这也是我要解答的部分,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但是从大方向上来看,总能找到能符合最大部分人群利益的选项。
而且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政策,就像是治理黄河,黄河泛滥的时候需要大修甚至改道,黄河平缓之后只要时常注意打点一下就可以,随着情况不同,政策需要随时调整。
这方面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与民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我们需要民众每时每刻为我们提供最新的状况,再根据民众所提供的最新的状况调整我们的政策。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政策在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也需要知道这个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那么合适了,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否则,就要危害民众,危害国家。”
说着,看到与会会员们都在思考,苏咏霖敲了敲桌子,加重了语气。
“诸位都要牢牢记住,我再说一遍,没有永远适合一个国家的一成不变的万全政策,没有,绝对没有!比如唐之府军,唐太宗、高宗时尚且能够发挥巨大的能量,到了玄宗时,已然崩溃,不能再用。
比如汉之察举,魏之九品中正,最开始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中央把持选官之权贡献制度基础,可越是往后,越是失控,越是变质,全然无法运行了。
咱们的政治上从来就有一个误区,总是在追求一成不变的万世之法,可是数千年过去了,数千年的史书中,我读到的最根本的一个道理就是,没有万全法。
我们必须要知道,水在不断地流动,风在不断地吹拂,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它们绝不会停下,所以我们也不能。”
任何谋求万世法的行为在最后一定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是苏咏霖最后做出的总结。
与会会员连连点头,还有很多人拿起纸笔开始记录苏咏霖说的话。
这莫名的一幕让苏咏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是转念一想,这并非没有积极意义,于是便没有多说什么,耐心等着他们记录完毕。
等他们纷纷抬起头继续看着苏咏霖的时候,苏咏霖才继续说。
“我们执政的要点就是两个,第一,所有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没有一成不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政策,不论这个政策是谁提出,是谁执行。
第二,就是要牢牢记住,大明国是数千万农民和少量其他人群组成的,与此同时,粮食也是每个人活下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存在。
所以我们执政的时候,永远都要把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问题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大明朝一定会出问题!”
会员们纷纷点头,继续低头记录苏咏霖说过的话。
记录了一阵子,孔茂捷抬起头继续询问。
“那主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苏咏霖顿了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