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2241


苏咏霖大怒,立刻下令书记官进行记录,发给复兴会监察部、组织部和朝廷吏部,着相关人员立刻前往当地调查、核实此事。
若当真有此事,严惩不贷,那两个混蛋都要法办。
两个人还真以为自己是山大王了?
苏咏霖宣布查办之后,中年农民又怯生生的说道:“官……官家,我……我来说了这个事情,不会回去之后也被他们报复吧?”
苏咏霖闻言,笑了笑,安抚了那个前来访问的农民。
“别喊我官家,要喊,就……就喊我主席好了,这个比较顺耳。”
“这……哎!主……主席,我……”
“你放心,没有人能伤害你,你绝对不会被他们事后报复。”
苏咏霖拍了拍中年农民的手,温声道:“事情一旦查实,这两个混蛋都要坐牢,以后就算出来了也不可能再做会长、指导员,他们不可能再欺负你们了。”
“这就好!这就好!多谢皇……谢谢主席!谢谢主席!”
中年农民像是搬开了胸口的大石头一样,笑容满面,显然是非常高兴。
===八百九十七
他的一生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了===
一件事情说完,苏咏霖又询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以及周边其他村庄是否有听说类似的事情等等。
苏咏霖希望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嘴里得到更多不一样的消息。
这个农民说了很多,在苏咏霖的要求下,书记官也记录了很多。
苏咏霖也从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了解了一下在他的视野之中,农会制度到底给他和他的乡亲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以及在他们看来,农会的存在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全都问过之后,将他所说的记录在案,一次问询才算是了解。
结束了一次正式的问询,苏咏霖感觉受益颇多,同时也感觉自己过去制定政策的时候有很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的确需要改正。
有些政策确实是仓促上马,也没管什么别的影响,先上马再说,这样做固然整合了基层力量,大体上建立了他的政权根基,却也在局部地区放大了这一政策的缺点,给民众造成了痛苦。
这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做的事情。
从早到晚,除了中午吃饭休息一个时辰之外,苏咏霖一整天都在民情咨询室内接见来访民众,与他们交谈,向他们询问很多乡土之间的事情。
一直到夕阳西下,天色变暗,一整天的接待问询才算是结束了。
等全体来访民众全部离开之后,苏咏霖组织民情咨询室内的复兴会员们开了一个短会,没让他们立刻回家吃饭。
他要说的事情很重要。
“众所周知,我们复兴会脱胎于民众,你们曾经都是普通民众,砸碎了身上的枷锁,获得了新生,于是成为了复兴会的一员。
你们的命运被改变了,就更应当知道自己来自与民众,成为复兴会员之后,并不意味着你们脱离了民众,你们需要带着使命和学识,主动走回去,走回到民众当中。
你们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询问他们的需求,我们的一切政策都是作用于他们身上,他们满意,我们才有好日子过,他们不满意,我们就会很困难,他们愤怒了,我们就要完蛋。
官府在办事的时候往往是有滞后性的,一些事情官府是很难先知先觉的,这就需要复兴会作为民众的喉舌,将民众的声音告诉官府,督促官府,让官府可以及时的调整政策当中不合适的地方。”
这样说着,苏咏霖又举起了今天他的书记官记录下来的全部文件,稍微翻阅了一下。
“就像今天这样,不止是你们,我感觉我也是头一次知道那么多民众对咱们的政策感到不满,单单一个农会会长和指导员之间的相处问题,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我看了看,有农会会长架空指导员,撺掇农民们排挤指导员的,还有指导员大权独揽,把农会当成空架子的,也有农会会长和指导员之间互相争夺权力,逼迫农民们站队的。
以小见大,一个区区数百人的小村子里就能发生这种事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娘的过去皇帝和宰相在争权夺利!争的还是天下权柄!
这些,是我们从前所没有关注到的,我们不曾想象一个政策下达之后,会在不同的地方发生那么多不同的反应,既有平稳运行的,也有运行失败的,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了,我们应该多加研究,实地考察,综合民众的意见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坐在屋子里开会,说一些毫无意义的空乏的套话。”
苏咏霖放下了手里的文件,走到了大厅中央,环视着所有注视他的复兴会员们。
“一个政策大概是不存在单纯的好与坏的,我们不能因为农会政策组织起了农民、加大了粮食产量而认为这是一个好政策,也不能因为会长和指导员产生龃龉而认为这是一个坏政策。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这个政策对于大明国的意义呢?很简单,就是通过民情咨询室,就是通过民众的真实反馈,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政策运行的好与坏,好在哪里,坏又在哪里。
民众的反馈,数据的记录,这是我们评价一个政策到底是正面效果大于负面效果,还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思想,那就是紧紧依靠民众,永远不要脱离民众。
古往今来那么多兴盛一时的王朝帝国,兴盛的时候是那么的兴盛,衰败的时候又是那么的衰败,原因何在?我想,就在这里了,就在我们脚下的民情咨询室里。
开国帝王往往征战天下,走遍天下,见多识广,深谙官员行政弊端,面对问题,会果断调整政策,不使民众受到太多的苦难,而后来的皇帝居于深宫,不识民间疾苦,与民众隔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