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0/2241


肖翠将是一个标杆人物,将得到非常好的宣传。
复兴会宣传部门将会以肖翠作为重要的宣传对象,派人到各地工场中宣传,招募敢于对人生做出突破的女子来到中都,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并且加入戏剧团,进而加入复兴会。
苏咏霖非常清楚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之下,工场的存在是女子觉醒的重要依仗,这一略显新潮的生产单位为女性们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她们在社会生产中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而工场的持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将推动这一地位的持续增长,社会上能够为女子提供的工作岗位越多,则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将更高,对旧思想旧习俗的颠覆和破灭也会更快的进行。
这一切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变革是否快速、成功。
而将这一切寄托在本国市场内是不行的,本国市场在完成工业化变革之前,缺少内需,作为社会主流的农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业品。
当前明国社会最大的内需还是农业性质的,一波逆城市化正在进行当中,苏咏霖正在修正金宋以来社会上虚假的商业繁荣现象。
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并不足以让宋代那种程度的繁荣商业正常出现并且健康发展。
开封城和临安城的商业繁荣是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产物,是早熟、异化的商品经济,绝不可能诞生正常的资本主义萌芽。
所以苏咏霖解除了剥削和压迫之后,逆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城市人口回流农村的浪潮出现了,小农经济再次成为社会主流。
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状态。
但是宋朝这一波虚假的商业繁荣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也并不都是负面影响,也有正面的影响。
比如市民们与这个群体所诞生的相关文化,以及那一丢丢的伴随着虚假商业繁荣而出现的觉醒思潮。
就当下的整体情况来看,市民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明显超过农民,更快,也更高。
为了避免好不容易走向觉醒的社会形态随着小农经济的重新繁荣而再次回流到中古隋唐时代,苏咏霖将要对社会生产进行集体化改造。
通过集体化改造和思想教育加持,带领人们跳出小农经济的生产怪圈,并且大力推动工场和外贸商业的繁荣。
拉动内需的同时,大力拉动外需,通过内外两架马车的拉动,把明国的社会经济拉到正确的方向上,而不是一步步走回隋唐老路。
隋唐固然辉煌,但是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
苏咏霖既然看到了一条更为坎坷但是注定正确的道路,就不可能走回中古时代,哪怕那是中华帝国的巅峰。
===九百七十四
推进集体农业===
苏咏霖未来的计划,主要还是通过推动大明社会需求的增长而拉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强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
哪怕是一只脚踏入工业革命的门槛,也足够大明华丽转身,摆脱历史的桎梏了。
而需求,除了目前对于压迫和剥削的接触而释放出来的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个来自于征服。
另外一个来自于大海。
征服很好理解,大明国对外的征服和建设就是庞大的需求。
随着军队的进攻,随着南宋等诸国的相继覆灭,随着大明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建设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内需。
大明国覆灭敌人之后,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设发展新近占有的领土,建设和发展需要物资,这便是很大的需求,非常非常大的需求。。
这部分需求将极大地促进工场的生产,这部分需求足以支撑未来一二十年的工场生产。
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苏咏霖觉得大明在未来二十年内都不会停止征服的脚步,大明军队不会停止征战,不会停止对外扩张,直到把大明国的版图扩张到最合适为止。
现在才哪到哪儿?
大明国的国力还没有恢复,战争机器还没有全力开动,军队的强大力量还没有彻底释放。
一旦释放,对于周围全部的政权将是毁灭性的降维打击。
说穿了,当前的东亚实际上就是战国的分裂态势,非常多的民族区域性政权建立起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
而这是苏咏霖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未来,征服与革命、二次建设将是主流,这也将产生极为巨大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会狠狠的拉动大明国内的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但是这并不是可持续的。
军队征服和国家建设带来的内需是有限度的,如果无限度,那就不是正常国家了,那是军国,远远比封建更加可怕,会把大明带到无底深渊之中的。
所以军国之路绝对不能走。
内需不够,外需来凑,南宋靠着外贸的繁荣就能拉起一个虚假繁荣的商品经济假象,靠着外贸愣是拉起了一个虚假的市民阶层,
足以证明这个时代外贸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0/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