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9/2241


李显忠决定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明军展开一次大胆旳进攻。
自明宋开战以来,宋军诸将皆畏惧明军,不敢与明军正面抗衡,但是经历过之前一场主动进攻作战的李显忠完全不认为自己不如明军,完全不觉得自己一定会输给明军。
他之前敢用一万人挑战明军两万多人,这一次就敢用八万人和明军七万人干一仗。
八万援军中,有三万是绝对主力,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他很有信心,以这三万人作为基础向明军开战,他有战胜的把握。
然后他就开始设计战术。
他之前听闻明军的一些战例,的确非常佩服明军的缔造者苏咏霖。
苏咏霖在兵力弱小的时候,曾多次利用强敌金人的弱点在金国疆域内大开大合四处破坏,把敌人主力耍的团团转,而自己则在运动作战之中将敌人主力消灭。
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下苏咏霖。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攻敌必救之处是一个好方法。。
用攻打南阳的策略调动明军回师援助,减轻襄樊的压力,给主力军队进攻襄樊、与襄樊守军里应外合击溃明军创造机遇。
明军包围襄樊进攻,未尝没有围点打援的想法,而李显忠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他相信襄樊的坚固绝非明军可以轻易攻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攻打远没有襄樊那么坚固的南阳,又会如何呢?
而且根据情报,明军主力也就是一个河南兵团,暂时没有其他明军兵团南下参战的情况,除却三万人驻守在淮南东路,整个河南地区其实也就七万明军。
进攻襄樊必然要出动大军,留下来防守河南的明军数量一定很少,
撑死了也就一两万,
所以说,
前往襄阳的明军大概也就在五万之数。
根据之前的判断,江南西路的贼军总人数可能比较大,但是他们的战线拉的那么开,
能够投入襄阳地区的兵力估计也就两三万,加在一起,
明军总兵力大概和宋军援军的数量是差不多的。
在缺少一手情报的前提之下,
李显忠做出了如此判断——倒不是他不愿意搞到更多稳妥可靠的消息,
实在是他们搞不到更多准确的情报了。
派去刺探消息的细作、哨骑去得多,回来的少,
带回来的消息更少,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李显忠明显察觉到明军方面有意识的针对宋军的刺探做出了应对。
而且效果还很好。
尽管如此,
李显忠觉得自己也能分析出大概的数字,
剩下的方面,
就要靠战术来达成了。
兵法上所谓攻敌必救之处是很有道理的,
他相信自己派兵打南阳,必然调动明军大部队回援,
派兵不用多,一万足够,但是声势要响亮,
要给明军营造出大军主力奔袭南阳的场面,逼迫明军大军回援。
趁这个机会,
他再用主力宋军进攻襄阳,解除封锁线,
剿灭剩余明军,以此将战局扭转。
因此,
虽然战况危急,虽然敌人强大,但是届时明军在战场上所能保留的兵力也就四五万的样子,而宋军还有七万人的主力和襄樊守军四万人。
十一万对五万,优势在我!
李显忠决定相信自己的战友们可以依靠襄樊坚城坚守下去,一定可以支撑到他的支援抵达。
于是他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选择“优秀的将领”承担那个奔袭南阳的任务。
谁是这个幸运儿呢?
选来选去,
他选中了王宠。
他决定派遣王宠率领一万较为精锐的军队自带口粮奔袭南阳,不要和沿途遇到的明军控制的城池产生什么交战,一鼓作气进攻南阳。
南阳应该有明军守备,但是数量不会多,
只要突袭足够快,足够出乎意料,拿下南阳不是问题。
那样的话就可以切断明军的退路和后勤补给线,造成明军大乱。
就算无法快速拿下南阳,那就在南阳周围烧杀抢掠一通补充口粮,然后继续向北袭扰、破坏明国内地的生产,绕一个大圈子之后返回信阳,结束这场作战任务。
他们不需要达成什么重要的战略使命,主要就是调动明军主力从襄阳回援,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算是成功了。
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明军,他们还需要多数旗帜,让明国人以为是宋军主力前来攻击南阳了,迫使明军回援。
他自己率领主力军队暂时不要前进,等明军开始行动之后,
他再通过边境地区的桐柏县绕行抵达枣阳一带,伺机攻取枣阳,然后火速驰援襄樊,
击溃襄樊明军和农民军,解除襄樊之围困。
他觉得自己设计的战术是不错的,不过对于这个战术的执行层面,王宠有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将军,执行此番任务,难度颇大,末将自觉能力不济,不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还请将军另择良将前往。”
此次行军的副帅、侍卫马军司指挥使王宠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一次强行军,所以希望李显忠可以挑选善战的将领前去。
开什么玩笑,先去攻打南阳,打的下最好,打不下还要继续向北进入明国腹地,绕一个大圈子之后再返回信阳……
你以为我是谁?超勇的将领吗?
还是说你以为我麾下军队是什么天下精锐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