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3/2241


苏咏霖摊开双手,缓缓说道。
这下子,这名官员倒是低下了头,面色有些黯淡。
显然,这件事情他不是没想到,只是没想出逻辑自洽的方法。
少顷,他抬起头,询问道:“那么对外进行海贸赚钱就可以了,江南通过海贸赚取那么多钱,我们只要全部掌握了,就能获得足够的钱来填补这部分的损失。”
“谁知道这部分的损失会有多少?谁知道海贸是不是可以永久做下去?谁知道这笔钱能够赚多久?与我们经商的国家一旦出现了内乱战争,还会继续和我们做生意吗?
一旦这个生意不能持续下去,我们无法通过海贸赚到钱了,那么巨大的亏损谁来承担?承担多久?我们的财政可以坚持多久?这个时候还有其他要用钱的地方该怎么办?”
看着哑口无言的官员,苏咏霖摇了摇头,开口道:“你的本意是好的,我如此坚信,但是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控的事情,同时我们身上肩负着数千万人的性命,我们不能脑袋一热就要做什么事情,这太危险了。”
这名官员之后没有再说什么。
苏咏霖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否认同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忽然意识到,持有同样的想法的人既然在财政部里都有那么多,那么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一样不会少。
===一千一百八十
三十年革命成功===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社会建设都不能操之过急。
社会的改革需要理想,但也要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终究是自然界的生物,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违背自然规律、操之过急会付出巨大旳代价。
所以苏咏霖很清楚,不知道的人犯下错误还能理解,他这个知道的人还袖手旁观就不能原谅了。
明国进行的革命是一场前无古人的社会实验,作为掌舵者,苏咏霖必须为这场伟大的社会实验负责,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将它持续下去。
所以苏咏霖感觉自己有必要对朝廷和复兴会内部的这种思潮进行一番分析和论证,进行一波调整,将这种急躁冒进的势头打下去。
他决定写几篇文章发下去,阐述一下自己对这方面事务的看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来影响社会舆论。
他抽出一些时间,写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理想社会形态之展望》、《革命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冷静》。
在第一篇文章中,苏咏霖展望了一下他梦想中的地上天国。
那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囤积居奇没有不法分子的高级社会,将一个高级社会所该拥有的一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等全都描述出来。
然后在第二篇文章中,苏咏霖把明国目前的实际状态和大家理想中的高级社会形态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列出了想要进入高级社会形态所需要的最基础的条件,然后看看大家还有多少需要达到。
在洪武政论当中,苏咏霖描述过他想要建设的社会形态,而在这几篇文章里,他着重从方方面面展开了描述,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理想社会形态的一些细节上的内容。
从最基础的女子就业、个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开始,到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从人人社会分工的不同与人人生而平等奉公守法的普遍觉悟,再到每个人对个人最高价值的自由追求和最终实现。
这些都是他们这些革命者最终会打造出来的世界。
但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道路有多长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抵达呢?是十几年几十年就能抵达的吗?是可以一阵狂奔就能进入的吗?
你可以狂奔,那么那个双腿残疾的人该怎么办呢?
苏咏霖在第二篇文章中批判了复兴会内部出现的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和当前明国面对的难题。
他认为,觉得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粗暴的手段就能实现最终理想、觉得只要几年十几年就能成功建立理想社会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革命不仅仅是战争和改革,更是大规模的建设,是全然的焕然一新,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向上的奋斗。
这条路不仅漫长,而且艰辛,不仅艰辛,还充满了诱惑与危险,革命者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堕落,但是若要通往最后的理想社会,只有这条路可以走,没有捷径。
更关键的是,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要怎么走才能抵达,也没人知道要走多久才能抵达,作为领导者,他苏咏霖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在不断的思考,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
这一阶段该做什么,下一阶段又该做什么,对每一件正确的事情进行坚持,对每一件错误的事情进行调整,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尽管如此,他有着绝对坚定的意志,他相信这一切终将到来,他相信理想社会终究会建设成功,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哪怕这条路要走上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
他看不到,就会将理想传递到下一代人手中,让下一代人接过理想的火炬,继续前进,直到理想来到人间。
而当前,他们的使命就是铺路。
怀着崇高的理想,为后人铺路,一步一步向前走,走的稳妥,走的坚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必追求一时之虚假成就,正如明国要全力反对、纠正南宋的虚假经济繁荣。
这两篇文章通过印刷总局和树人书社的渠道进入到了官府、复兴会系统,并且很快进入了民间,在明国国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在朝廷和复兴会系统内部产生的反响更大。
有人支持苏咏霖的看法,认为建设成理想社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需要坚持,而不是一蹴而就,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就能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前人不是没有仁人志士,但是他们摸索奋斗数千年,也才走到了这一步,我们又怎么指望能够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内建成理想社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3/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