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1/2241


杭州城内的市民们和杭州城外的农民们在这段时间内对明国的感官是不一样的。
农民们因为在复兴会员们的带领下掀翻了地主得到了土地,建立了自己的农会,所以对明国的好感度激增,几乎当场就把自己当明国人而不是宋人了。
通过赋予土地,明国很快得到了江南农民们的认同,然后快速建立基层组织,建立互相之间的联络渠道,以极快的速度在基层站稳脚跟,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
但是对于有相当数量的市民群体来说,他们并没有从土地改革中获得直接的好处。
他们是市民,是手工商业从业者,和土地关系不大,尽管从食盐层面获得了很大的好处,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们安心。
对于新占领杭州却秋毫无犯还直接把盐价打落深渊的明国,他们现在是既担心,又想要相信,并且对他们怀有更多的期待。
他们不知道明国打算用什么方式来统治他们。
之前以民告官的大审判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给他们带来了激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利益,但是这都是一时的。
久在天子脚下久经考验的杭州市民们非常清楚这一切。
而很快,明国就给出了答案。
除了一系列复市招工的政策之外,对杭州市民们最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政策就是【复农政策】。
顾名思义,恢复农业人口身份、回到农村中生产生活的政策。
因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执行完成之后,明国手上拥有极大数量的【公田】,给原先的农民们分配完了之后,还有很大的剩余,所以明国宣布复农政策,准许城市居民拖家带口回到农村定居。
南宋的市民们不是主动的市民,多数都是被动的市民。
因为家里穷养不起多余劳动力或者失去土地等等被动的原因,他们被迫离开土地和乡村来到城市谋生,被动成为市民,成为无产者。
现在明国给出了一个复农政策,他们愿意就近落户在杭州府的,可以就近在杭州府获得土地,就近落户,愿意回到自己原籍重新落户的,那就来官府做登记,等待官府的统一安排。
因为他们的家乡可能还没有被明军攻占,还没来得及执行土地改革,但是他们放心,灭宋是既定计划,大明军队会横扫江南,彻底消灭宋国的残余势力。
他们的家乡一定会被明军夺回来,然后会进行土地改革,他们就可以回到家乡重新拥有土地,继续过农业生活了。
这一政策的颁布可以说效果远远比食盐降价要好。
与这个政策比起来,食盐降价就成了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州城内七十多万常住人口开始了大运动,大批大批的向官府报备想要回到原籍家乡或者干脆就近落户定居。
他们想要做回农民。
于是明国官府也开始大规模安排。
就近落户定居的可以直接安排过去,也可以起到一个安稳人心的宣传效果,苏咏霖特批人手协助他们落户杭州周边农村地区。
实实在在的土地、房屋、农具、种子,以及三年免税政策作为安家大礼包发给了他们,他们只觉得整个人的灵魂都升华了。
若不是没有土地可以耕种,这些人又怎么会来到城市定居求生呢?
安土重迁的古人从来更喜欢自己的土地,而明国给了他们土地,让他们回到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生活模式当中,于是在明军进占杭州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杭州民心便彻底归附了明国。
只要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和平,他们不在乎自己被谁统治,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一套政策流程在北方大地上已经运行数年,明国官员们已经非常熟悉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驾轻就熟。
这一政策使得全明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市民都回到了土地上重新成为农民,而现在,在江南大地上,也在重复这一过程。
南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神话级操作带来的这一波虚假的城镇化进程随着明国的进攻以及自身的瓦解,而走上了“倒退”的进程。
从历史发展的某个角度来说,明国开了历史的倒车。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明国完成了经济的脱虚向实,戳破了南北宋的经济泡沫,或者说明国把南北宋那仿佛吸饱了水的海绵一样的经济狠狠的收拾了一下。
该挤的水都挤了出来,中古时代中国经济的原本样貌得以显露出来,当前生产力水平之下最为正常的商业经济的原本相貌才显露出来。
以农业为主、以手工商业为辅的经济模式,是当前生产力状态下最健康、最符合实际的经济模式。
要是商业收入异常的高、农业税收并未占据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份额,那么,王朝命不久矣。
===一千三百四十
永恒的主人===
洪武八年八月中下旬,苏咏霖离开杭州再度率军出击,向杭州府更南边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没遇到成建制的抵抗。
九月份,苏咏霖所部主力进入福建路,在福建山区,明军遇到了当地较为根深蒂固的大量宗族豪绅的抵制,他们很早得到消息,很快团结起来,试图抵抗明军进攻。
也就在这里,明军遇到了较为激烈的抵抗,抵抗烈度远远超过杭州一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1/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