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0/2241


除了这些事情,苏咏霖还和在泉州的时候一样,大规模接见了旅居广州的外国商人,与他们做了一番比较深入的交谈。
这里有南越李氏王朝的商人,有被称作真腊国的吴哥王朝的商人,有占城国的人,还有三佛齐王国的人,甚至还有从占领北印度地区的古尔王朝来的商人。
他们国别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也完全不同,但是在广州,他们彼此之间却能大体上和平相处,不搞事情。
这些商人多数掌握了说汉话的能力,苏咏霖与他们交流并不困难,所以苏咏霖很愿意与他们谈论一下他们的家乡。
尤其是南越李氏王朝的商人。
苏咏霖认为李朝是目前明国最主要的南疆威胁,苏咏霖很希望从他们的商人嘴里得到一些干货,来判断李朝有没有北上的意图。
通过和这些李朝商人的交谈,苏咏霖得知李朝目前的政局尚且平稳,国家内部也没什么大的动乱,正处在一个和平稳定的时期。
同时李朝内部对于中原、江南所发生的一系列战争,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
他们知道明国大概的起家历史,知道明国推翻金国、攻占辽东、覆灭西夏的事情,也知道明国对南宋的战争。
然后这个商人夸赞李朝物产丰盈,粮食产量很高,同时很仰慕中原化,很想要和中原有密切友好的往来,希望大明国一统天下之后,也可以和周边地区保持友好往来的态势。
这个商人明显没有说太多,也没有让苏咏霖明确得知他想知道的事情。
而关于李朝内部的消息,还是苏咏霖通过当地天网军的线报得知的。
通过当地天网军的努力,苏咏霖得知从明国逼迫南宋割让广州开始,李朝就知道了南宋被明国压着打的事实,并且由此加大了对中原消息的探查,且对明国有十分强的戒备心理。
其主要原因当然是已经在广州港传了几年的洪武政论。
这本书的内容太劲爆,又被南越本地商人和天网军密探兼职的明国商人带到了南越国内,已经小范围流传开来。
当然主要是在南越的识字群体当中流传。
南越社会上层和中坚阶层也是用能读写汉字的,对于洪武政论甚至不需要翻译就能看懂,这就是化影响的好处之所在。
所以南越上层社会人士看了洪武政论之后大受震撼,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明皇帝苏咏霖是个疯子,说不准有点什么大病。
啥玩意儿都往书里面写,啥东西都能说出来,还能公开出版发售,生怕人家不知道王朝运行法则和权力运行法则,生怕人家不知道权力圈子里头到底都有些什么苟且钻营
这东西能广而告之?
他们感觉要是有心人吃透了里头的东西,怕不是反骨直接当头盖骨用了,分分钟造反给你看。
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李氏朝廷立刻下令全面封禁洪武政论,不准私下里传播,但凡有发现的,定斩不饶。
这是很根本的原因。
另外就是李朝尊奉儒家学说,从唐朝开始就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用儒家思想治国,也有科举考试,考的也是儒家经典。
虽然李氏王朝的“皇帝”李天祚推崇佛教,但是在李朝的地位堪比诸葛亮的能臣苏宪诚非常推崇儒学,倡导儒家思想体系之下的君臣伦理关系,李天祚对此也不反对,儒家思想才是南越李朝的正统思想。
然而明国不这样,明国把曲阜清算了一遍,否认儒教思想在治国领域的运用,认定儒教思想是罪恶的,用自己创造的一套革命思想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那么对于李朝来说,明国就等于是异端。
现在整个李氏王朝的高层权力圈子也是通过儒家学说作为重要媒介构建起来的,明国一旦介入其中,用他们的那套规矩取而代之,大家就都要被革了命了。
又是洪武政论,又是否定、清算儒教思想,明国简直是异端中的异端,是个恐怖极了的国家。
这是南越李氏王朝君臣们的一致看法。
也就是明国强大,能把南宋压着打成渣渣,所以李朝不敢在明面上对明国唧唧歪歪,不然他们早就蹦起来和明国激情对线了。
苏咏霖对此倒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包括高丽和日本在内,这些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大中华地区的国家在明国公开反反对儒教思想并且自创一套治理体系之后,都是明面上不敢怎么说,但是内部早就把明国骂上了天。
这些事情在他们内部都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也压根儿没什么保密意识,所以只要稍微派人接触一下他们内部,就能得到类似的消息反馈,这也让苏咏霖明确感到明国目前在国际上孤立的处境。
他们的统治者都不傻,慑于明国强大的国力,嘴上是绝对不敢逼逼的,但是出于对同等情况的恐惧感,他们是绝不会接受这种思想在内部的蔓延的。
据说高丽和日本早都已经禁止洪武政论任何形式的传抄本在国内通行了。
他们或许并不明白苏咏霖到底是为什么要开创一套理论体系并且重建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从生理上反感苏咏霖和明国。
尽管他们表面上还要尊奉明国为宗主国,接受明国的策封,但是对明国的一切,他们早就开始警惕了。
双方之间的对抗其实已经在看不到的领域展开了。
高丽和日本如此,南越李朝也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0/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