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8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7/2241


啪啪啪啪啪一阵响,白色的烟雾腾空而起,在明军阵前形成一道白色的烟雾带,而冲到近前的南越士兵则被铅子打得血肉横飞。
三轮火枪射击之后,刀盾手和长枪手顶上去,对还能站着的、受伤了躺地上还没死的南越士兵展开收割行动。
最后是攻克那个据点。
这个据点内的士兵只有十三个人完好无损的被俘获,明军有一个士兵被箭矢射中了胳膊,还有四个士兵扭了脚,没人战死。
主动出击的据点是这个下场。
明军又打了一整天,遇到三个主动出击的据点,结果都一样,被火枪打的血肉横飞,完全无法突破明军刀盾手的防线并且对后面的明军士兵造成伤害。
最后自己全军覆没,据点丢了,也没几个人是囫囵着被明军俘虏的。
剩下来的还是一些死守着据点不出去的,被火力覆盖一轮之后,残存下来的南越士兵也根本扛不住发起进攻的明军步兵,被全部歼灭,或者崩溃投降。
第五天,赵玉成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下雨了。
雨虽然不大,但是为了保险,赵玉成还是没有下令出兵,让军队着重进行火药和火绳的防潮工作,严防火药和火绳受潮。
也多亏了这场雨,苏宪诚才得以喘息,终于停止了战略撤退,在谅山山区军事防御点南端的一个重要据点内停了下来。
这是他五天以来的第三次紧急撤退,之前的几个驻点都被明军攻破了,他要是留在那边,现在不是被枪打死就是被炸药炸死,运气再差一点,估计会被被轰成一滩肉泥。
面对明军的新式火器,他充分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无力。
他所设想的一切战术行动在明军的新式火器面前全都变成了虚无,那些占据优势地形的军事据点本来应该成为明军的绞肉机,应该让明军损失惨重,一个一个的进行鏖战拿下。
最后就算拿下,明军也会筋疲力尽损失惨重,被迫后撤,放弃南下作战。
这是他所设想的最好的结局,也是最该发生的事情。
可是事实却是明军用新式火器隔着大老远就把他辛苦设置的军事设施轰的稀巴烂。
根据一些幸运的幸存者的描述,他放置在军事据点里的远程打击武器根本够不到明军,滚木擂石面对根本不上山发起强攻的明军也根本没有意义。
但是明军的火器却能大老远的以极为暴力的姿态将他们的据点摧毁。
据点内营房倒塌,塔楼塌陷,没有什么的东西能够阻挡那种可怕火器打出来的弹药,任何防御设施都会在一击之下彻底被摧毁。
苏宪诚崩溃的发现自己出现了第二个严重错误的预判,这在军事行动当中几乎是不能出现的,也是不能被原谅的。
出现一次还能说是疏忽,可是第二次了,还能怎么说呢?
第一次葬送了一万精锐,第二次,整个谅山防区乃至于整个谅州都要被葬送了。
作为功勋卓著的两朝老臣,这将成为苏宪诚为官以来最不可能被接受的败绩,也几乎可以葬送掉他之前全部的建树所积累的功劳。
因为谅山一旦被突破、谅州一旦沦陷,明军就能长驱直入,直捣升龙城,占据南越的统治核心,轻而易举的动摇南越李氏王朝的统治根基,破灭一切。
李氏王朝数代君王的心血,很有可能因此直接被葬送掉。
也就是在此时此刻,苏宪诚才骤然发现大国相对于小国来说的巨大优势之所在。
并不单单是兵力和国力。
而在于试错成本。
大国国土广阔,核心不一,丢掉一块国土,还有其它更多的国土可以动员反击,几乎不可能被一场战争击溃,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调整策略,完成全新的布局,从而逆转败局。
但是小国不行。
就比如南越,一旦失去了谅州山区,国都直接暴露在明国兵锋之下,处境堪比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和失去襄樊的南宋,结局基本上就是一个字寄!
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的话
作为这场败绩的直接责任者,苏宪诚需要为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千三百七十一
南下升龙城===
在作战第四天的时候,眼看战局扭转无望,苏宪诚心如死灰,思来想去,又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升龙城交给李天祚。
陛下,是时候逃跑了,老臣无能,既然不能为您坚守谅州,唯有一死以报国恩罢了。
一旦谅山失守,千万不能留在升龙城,绝不能进行豪赌,必须南撤到拥有险要地形的地方。
同时,务必要小心明国的新式火器。
信送出去之后,苏宪诚收了一下,就准备亲自上战场指挥作战了,结果第五天下雨了,明军停止进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7/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