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2/2241


辛弃疾等人不知道苏咏霖所说的未来的作用是什么,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吞并高丽对于大明来说确实不是难事。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吞了它,也省得它成天到晚兵变、政变,给大明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
于是原本的国务会议就开始转向了军事会议的方向。
辛弃疾领先一群参谋总部的高级作战参谋们开始就高丽国的内政外交和地形兵力等等情况作出讲解,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苏咏霖了解了一下高丽国的基本状况。
根据目前天网军密探们对高丽国情的刺探,大体推断高丽国人口在二百万到三百万之间,国家常备军队人数最高不超过十万,极限状态下军事动员可以扩充一倍的军队人数。
原先高丽崇抑武,对武将和军队多加打压,军队战斗力较为低弱,现如今经过武将政变之后,军队主体意识适当抬头,军队战斗力可能有一定提升,但是幅度不大,对大明也不会有什么具体的威胁。
其国地形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不适合骑兵兵团大规模作战,步兵及神机营在当地作战或许会有奇效。
经过武将叛乱之后,其国内官势力遭到残酷打压,也必将遭到一轮清洗,且势必引发地方势力的不服和反抗,今后一段时间内,就算没有大明介入,其国内也必然出现此起彼伏的反抗浪潮。
苏咏霖初步了解了一下高丽王国的情况之后,便感觉这一仗对于明军来说应该也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对于原先的辽东兵团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一千四百二十六
发展工业城市===
苏绝统领的原辽东兵团、现在的第五兵团,是明军中响当当的主战兵团。
其前身是跟着苏绝还有孙子义北上一起讨伐燕云地区金军的光复军主力一部,战斗经验十分丰富。
后来完颜雍在辽东地区另外成立了一个金国的政权,就是苏绝统领第五兵团把完颜雍给消灭了,之后面对辽东地区的游牧民族和女真残余势力,苏绝通过为期数年的大小七十多次战斗,将他们悉数荡平。
生活在兴安岭地区和乌苏里江地区的那些半开化或者未开化的渔民族其实相当强悍,且熟悉地形,对明军的出现非常敌视,绝死抵制,完全不和明军交流。
苏绝数次努力之后,只能放弃怀柔手段,转为铁血清剿。
事实证明,还是铁血清剿比较有用。
清剿一年之后,一些原本不愿意和明军交流的部落也开始主动想要和明军交流了,但是那个时候,明军在辽东已经彻底占据了优势。
明军派出游骑兵小分队对敌对部落展开一刻不停歇的袭扰作战,用火油焚烧树林,用强大的火药炸毁他们的根据地,并且不断修筑军事堡垒、修建城池,开垦土地。
如此,明军一点一点压缩侵蚀他们的生存空间,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死战或者投降。
洪武七年,苏绝在荡平外兴安岭和乌苏里江地区的野蛮未开化且十分强悍的生女真部落和其他不明所属的部落之后,率领一支军队跨海登陆库页岛,将这块在辽东民间传说中很大的大岛纳入大明统治之中,设库页州予以管理。
自此,辽东地区整体纳入大明统治之中,而苏绝和第五兵团居功至伟。
因此虽然在全国战略之中第五兵团声名不显,没有参与过很多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第五兵团在辽东连年作战,在东北这种高纬度地区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战斗力也维持得非常不错。
整个辽东地区的开发和控制都仰赖于第五兵团的日夜奋斗。
而在战争基本上结束之后,在辽东的开发过程当中,第五兵团的战士们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很多受了伤或者年纪偏大的战士响应中都苏咏霖的号召,就地退役,就地转业,成为基层乡村的工作者,为辽东地区的移民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辽东地区之所以有将近四百万人口在这里安居乐业,这些退役战士居功至伟。
在人口分布上,辽阳行省大约有三百多万人口,黑龙江行省的人口还不到一百万,人口分布上是有点问题的,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天冷,实在是冷。
因为气候严寒,农业生产上有不小的阻碍,很多耐寒高产作物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东北地区就算有很好的肥沃的土地,有效利用率也非常低,所以黑龙江行省的人口数量根本上不去。
这其实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气候大环境。
唐朝的时候,北半球的气候都很温暖,于是高原之上能孕育出吐蕃帝国这样的强大政权,辽东也能出现拥兵六十万的强大的高句丽,这都有赖于气候温暖带来的适宜的农业生产条件。
但是气候一旦转寒,这样的生产条件不存在了,明也就随之衰落了,明的遗民们要么南下中原混入汉人之中,要么留在当地退化成渔明。
不是他们不想农耕,而是气候不允许。
而现在的黑龙江行省也有这样的趋势,很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适合农耕的地区很少,人口承载力有限。
考虑到这些问题,为了确保明国对辽东的统治,苏咏霖一边发展畜牧业,一边也大量派人在辽东找矿产。
他准备用发现的矿区代替农业聚居区成为人口聚居区,发展工业聚落,进一步发展为工业城市,留人,并且扩大居民规模。
至于粮食问题,到时候大不了转运粮食到辽东,虽然代价不低,可是这块战略宝地说什么也不能丢掉。
还好,这几年气候尚可,辽阳行省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粮食作物,黑龙江行省虽然能种粮食的地方少,但是人口也少,能够承载住,能够留住人。
比起还没有占据的西域之地和未来的规划,现在的辽东之地和第五兵团更有一些生产建设兵团的味道在里面。
要说这些年往辽东地区的投资,那也真的是不少,大量大量的预算扔到辽东,为辽东建设城池发展人类聚落奠定了资金基础,但是这里想要发展下去,有些时候还真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2/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