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9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7/2241


但是很显然的,胡玮以前大明官员的身份成为高丽国相这件事情多多少少还是会引起一些高丽官员的担忧和质疑。
他们觉得胡玮以明国人的身份担任高丽国相,还是全权掌握朝政的存在,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大明的真实用意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图谋高丽主权的想法之类的。
自古以来中原历朝历代都成为过高丽的宗主国,但是他们的宗主权都很有边界感,从未有过任何图谋高丽国政的事情发生。
这一次大明的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一时间,一部分在战火中侥幸生存下来的高丽年轻官员集体向王灿上表,希望他可以多加考量,也有人专门登门拜访胡玮,希望胡玮可以解释一下大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王灿虽然已经十七岁,按照规矩,可以执政,但是王灿自打成为高丽国王且完成册封礼之后,就被要求居于深宫,没什么事情不要外出。
他和高丽王室众人被明军士兵严格看管,属于半强制软禁状态,官员们的上表自然无法送到王灿的面前,王灿根本看不到。
诚然,王灿就算看到了这些表奏,也根本不可能做出什么有效改变。
开城里的高丽官员只能见到胡玮,且有什么问题也只能咨询胡玮,等待胡玮的处置。
他们对此感到不满和质疑,然而他们的不满和质疑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解答。
他们被全部解除了职位,且被软禁在家中,无事不得外出。
他们的职位被不断从中都抵达高丽的明国年轻官员们替代,明国官员们三三两两被“王灿”任命为正式的高丽官员,开始执行高丽中央政府的权力,开始承担职责。
并且他们还对对整个高丽之地发去命令,要求他们接受开城朝廷的统治,承认开城朝廷的统治,不得阳奉阴违等等。
与此同时,复兴会组织也在高丽开始了活动,他们开始招揽高丽会员加入其中,开展在当地的基层活动,从最基层一点一点的改变高丽。
这个时候是洪武十年的三月中旬。
高丽遭逢大难之后,又骤然被明国平息了大乱,恢复了秩序,新国王登位,貌似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是地方上并非没有疑虑。
洪武政论早就在高丽流传,高丽名义上禁止洪武政论流动,但是统治阶层和地方地主豪强阶层该看的都已经看完了,有的还看了不止一遍,对洪武政论非常感兴趣。
正是因为深入了解了明国的国家属性还有皇帝苏咏霖的一些出格行为,地方官员和豪强地主才会对明国介入高丽政治感到担忧,担心明国会不会在高丽也执行明国内部的一些政策。
比如土地改革之类的。
谁来做高丽国王他们不在意,但是说起土地改革,那可就真的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了。
事关核心利益,他们绝对不可能后退哪怕一步。
明国地主豪强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让他们重蹈覆辙,他们可不答应。
这种担忧使得高丽地方上的官员们大部分做好了润的准备,还有小部分做好了抵抗到底的准备。
而扎根地方生存的地主豪强们则默默加强自身武力,准备一旦事情不妙,一旦明国打算搞事情,他们就要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家族产业。
不论成功与否,这种态度是必须要有的,绝对不能让明国人觉得他们很好欺负。
军队只有十万,但是真的触及了地主豪强们的核心利益,反抗者可远远不止十万。
至于对中央的回应,大部分地方官员都给出了明确的回应,表示愿意接受开城朝廷的统治,一定遵守命令。
说到底,强悍的明军正驻守在开城内外,他们这个时候和开城朝廷作对,不就等于在给明军直接过来抽他们的理由吗?
不能干这种蠢事。
距离开城不远的地方官员普遍做出了肯定的回应,不希望招惹明军。
而距离开城比较远的地方官员们则有更多的余裕,认为事情有待观察,觉得明军不太可能跨越大半高丽国土来对付他们,所以他们可以观望局势,不急着答复开城朝廷。
高丽局势一片混沌,但也有着一触即发的可能,或许几个月之内可能就会见分晓。
另一边,韩景珪在三月份的时候感觉天气温暖,于是上表中都请求对草原进行第二次北伐,将冬天没有解决完的事情继续解决掉,誓要将林中部落联盟彻底消灭,巡游北海。
参谋总部和枢密院商量过后,认为林中部落大势已去,剩下的口众已经不足以成为威胁,觉得没有必要发起再一次的北伐,于是把建议告知苏咏霖,建议不发起再一次的北伐。
苏咏霖认真思考过后,认为战争理当尽全功,既然还有余贼,就该进剿,痛打落水狗。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于是苏咏霖下令参谋总部和枢密院规划此战,允许韩景珪的北伐请求,又因为林中部落的确没有太大威胁,于是发中都虎贲禁卫铁骑一万,并第三兵团直属骑兵队一万,共两万骑兵发起第二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的目的是搜剿残敌、巡游北海,在北海立国界碑等等。
参谋总部和枢密院领命,规划战事,下令给韩景珪,准其发起北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7/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