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0/2241


因为从古至今从没有一个人可以将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整合,找到一种全国上下畅通无阻的国家理念。
所以当然不会出现国旗。
更遑论这面大明国旗的恐怖内涵。
日月同辉天下红?
这日月,说的是大明的日月,还是其他国家的日月?
难道说大理国土之上的人们抬头就看不到日月吗?
若是这样说,岂不是普天之下的任何一块能看到月亮和太阳的土地都要成为大明的“红土地”,大明国对疆域的野心如此恐怖吗?
高贞明越想越觉得不安心,越想越觉得自己窥破了什么恐怖的秘密,总觉得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没有。
徐通没有为难他,还为他申请嘉奖,让他得到了大明的赏赐、官职和勋位,让他甚至有了大明的身份,这也让他更加疑惑,他不知道大明究竟想要对大理国做些什么。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就算他知道,就算他背后的高氏家族知道,他们也没有力量改变这个结局。
因为大明有着超越大理国想象力极限的军事力量。
而军事力量,是这个人类世界最根本的力量。
大理不能改变什么,苏海生却想要改变一些什么。
初步认可了第八兵团戍边、开疆的实力之后,留在成都、坐镇后方的苏海生向苏咏霖上了一道关于军事调动问题的奏表。
这份奏表的意思就是他已经初步认可了第八兵团的训练成果和战斗力,根据这一场战争的结果,他认为第八兵团已经有了独立镇守川蜀且进一步开拓边疆的战斗力。
言下之意就是第二兵团继续派驻军队留在川蜀之地的意义已经不大了,继续留在这里无非是浪费资源,第二兵团的主战老兵们应该放在更加需要他们的位置。
比如西域之地。
苏海生不久之前得知了苏咏霖的西域战略,当时就对这个战略特别向往。
他觉得西域战略必须要有他和第二兵团的参与,还主动为西域战略建言献策,把自己多年思考所得全部告知参谋总部,得到了参谋总部的表彰。
苏咏霖得知苏海生对第八兵团的评价之后,便知道苏海生的确很想参与到西域战略当中展现实力的渴望。
与此同时,参谋总部也认可了第八兵团和司令官徐通的能力,认可了第八兵团独当一面的能力。
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第八兵团足以承担起全部的职责。
在如此背景下,洪武十年四月中下旬,苏咏霖下令,第二兵团司令官苏海生可以率领第二兵团驻守川蜀之地的军队返回关中驻地,在关中驻地进行整顿。
他们可以一边整顿一边和姜良平统领的第六兵团互通有无,讨论一下目前第二兵团还缺少什么东西,有困难的地方告知中央,中央会酌情为第二兵团补足,避免耽误战事。
且从此刻开始,第二兵团的军官、士兵们都要开始恶补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历史,了解西域和中原王朝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为什么大明一定要出兵西域、重回西域的原因。
他们需要从汉武帝开始经营西域的时候说起,一直说到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以及西域白首兵的悲壮,再到张议潮归义军昙花一现式的雄起。
最后是唐朝灭亡之后对西域的彻底失去。
数百年的时间里,因为南北宋过于拉跨,被辽金压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将力量延伸到西域,没能重回西域,以至于如今大明的版图中也没有西域这一环节。
但是西域自打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到了唐朝更是设置足够规模的官方机构驻军、管理,就等于内地领土了。
所以在大明看来,西域就是大明沦陷的国土,必须要收回来的国土。
总而言之,每一个士兵都要知道西域之地本为中原疆土的根本原因,并且认可,了解到这场伟大的军事行动是华夏一统的一部分。
这不是开拓战争,这是光复战争,这是国家统一战争。
苏咏霖专门从宣徽院国史馆中找寻相关史料,组织人力编纂成一册中原西域记,印刷十万册送到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驻地,让他们展开学习。
===一千四百四十六
西域热===
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至少西域白首兵的历史故事让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的广大士兵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了浓烈的苍凉和悲壮之感,纷纷为之流泪。
两个兵团的政工干部们随即组织了一场让士兵们提交关于西域白首兵故事的观后感的活动。
抓住这个充满家国情怀的故事提供的机会,给大明士兵们补足对西域的了解,增加对西域这块土地的认可程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0/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