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9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6/2241


这些变革有的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他们很愿意接受。
有的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不太愿意但是最终也会被逼着接受。
比如苏咏霖越发严厉的对官员和复兴会员的管制要求。
工业革命计划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而是整个大明国,苏咏霖当初带他们去参观一号蒸汽机的时候,他们也被震撼得不轻。
当苏咏霖说这个机器将来会被运用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中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
他们不能想象这样奇怪的机器能够带动一辆车,然后把六百里加急的极限速度跑成轻飘飘的日常速度。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唐玄宗六日内就得到了消息,三千里路跑了六天,等于消息一天传递了五百里。
这已经是封建王朝路政马政囊括在内的国力全盛时期在最紧急的状况下传递军情消息的极限速度。
为了完成这一次极限传递,驿站系统需要支付极其昂贵的代价,包括但不限于二十匹以上的良驹成为一次性产品,从此废掉。
因为极其昂贵的成本,所以如此这般的极限速度基本上不会在日常使用,日行五百里传递消息的事情一年都不见得能出现一两回。
而根据苏咏霖的描述,蒸汽机车一旦成功,全盛封建王朝的全盛极限速度就会成为新时代的起步速度,往后还会不断加速,轻而易举甩开全盛封建王朝的极限速度。
成本还非常低廉。
以小见大,大明的发展速度也会远远甩开历史上的全部王朝,以极低的成本,走向前人做梦都梦不到的星辰大海。
对于苏咏霖所描述的未来,他们每个人都是震撼的,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在颤抖。
他们很早就接受了苏咏霖时不时冒出一个全新的想法然后将之付诸实践并且获得巨大收益和成功的事情。
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苏咏霖的脑袋里,到底把大明规划到了什么地步。
他们不知道在他的脑袋里,大明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一个飞在天上的神国吗?
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思想,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政治制度,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的兵器,以及他们不能想象的工业革命,全都是苏咏霖一手促成。
以至于他们打心眼里相信苏咏霖就是个特殊的存在,没了他,真的不行。
就算是最反感苏咏霖制度改革的变质者也不敢想象没有苏咏霖引领的大明国会堕落到什么程度,他们不喜欢苏咏霖的继续革命思想,却无法脱离苏咏霖规划的路线而继续前进。
他们想摆脱苏咏霖,却发现自己根本办不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办不到。
所以他们绝望了。
===一千四百八十七
他们很绝望===
对苏咏霖不满意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绝望的意识到他们离不开苏咏霖。
他们脱离不了苏咏霖为大明国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他们没那个能力、或者说是神力在脱离苏咏霖的前提下继续维持大明国的发展。
他们所幻想的极限,就是让苏咏霖继续做皇帝,而他们把控全部的行政权力,成为较为传统的君臣关系,但是又是一种皇帝不能随意拿捏他们的君臣关系。
然后他们只执行苏咏霖政策当中他们所喜欢的部分,不执行苏咏霖政策当中他们不喜欢的部分。
这种只存在于幻想当中的架空,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算苏咏霖搞大清洗,对他们大开杀戒毫不留情,甚至连三代四代子孙都不放过,但是他们还是不敢设想没有苏咏霖引领的大明国。
这种矛盾的感情是明国内部对苏咏霖不满意的人们的普遍心理。
尽管有着种种的不满和矛盾,但是当苏咏霖提出关于国家未来的一些行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由自主的表达了认同。
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承认,他们不如苏咏霖,他们无法制定如此广阔且长远的国家发展目标,他们没有那个威望和责任心能够为整个国家的行动计划背书。
于是在苏咏霖的推动下,大明集中资源向流求大岛运输并且开建工业城市的行动正式进入日程表。
苏咏霖让林景春领头,专门建立了一个流求大岛工作小组,由这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情。
这也是苏咏霖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朝廷部门是朝廷部门,朝廷各个部门都有本职工作,当需要跨部门合作的时候,就会由苏咏霖任命一个领头人,领导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跨部门协调时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同时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推诿与扯皮。
林景春很愿意接受这份额外的差遣,很快就从财政部、工部、民政部等等各部门中选择了自己需要的人,组成了流求大岛工作小组,决定前往福建,然后渡海前往流求大岛正式开始工作。
各类工作人员的选择,则主要从朝廷系统和复兴会系统当中选择,至于各类生产人员,则主要从庞大的国营经济系统当中选择。
新的工业城市需要素质高、技能强的优秀工作人员和生产人员前往建设,作为全国的表率,也作为大明正式开拓建设流求大岛的先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6/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