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241


成军的事情基本上都安排完毕,苏咏霖也就放心了。
此时天色渐晚,今夜大家伙儿也是真的很忙,苏咏霖便直接下令内务整顿完毕之后便可以熄灯睡觉。
从明天开始,全军完全按照计划表上的规定进行作息安排,如有不遵守的,必将严惩。
士兵们睡下之后,苏咏霖下令把核心团队喊过来集合,应到三百一十七人,实到三百一十七人,
这些都是能读会写的苏家班底,军事基础和文化基础比后来加入进来的制盐场工人们还要好,苏咏霖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待。
而现在,苏咏霖需要他们把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农民兵转变为新一代的火种。
他们集合在营地中央的大空地上,用以照明的火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站在火堆边上,火光把苏咏霖的影子拉得老长。
苏咏霖的声音响亮、坚决。
“记得当初我是怎么和你们说的吗?记得当时你们是如何接受我们要北上的这件事情吗?现在我要你们把我对你们说的话再对你们手下的那些农人说一遍。
我们的目标,需要更多人的帮助,仅仅只靠我们自己这一千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万,十万,乃至于一百万这样的朋友,我们需要他们帮助我们一起战斗!
我知道,你们有的人已经在心里喊苦喊累了,已经有人开始嫌弃这些农人低矮、消瘦、丑陋、愚钝,但是回想当初的你们自己,何尝不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会你们?
你们认真想一想当初的你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他们就是当初的你们,你们就是未来的他们,连身边的几个人都无法改变,又如何去改变整个中原?”
苏咏霖发出了号召“记着,当时的我就是现在的你们,而你们,就是未来的我!明白了吗?”
然后得到了他们集体的热切的回应。
火堆烧得正旺,他们眼中的火焰也烧得正旺。
诚然,这些农民都是赵开山这帮人的佃户,对他们怀有深切的恐惧和服从性,但是他们现在是苏咏霖的兵,直接接受苏咏霖的指挥。
他的本部是这群农民的两倍,两个带一个,还能带不动?
不趁此时扩大影响力和势力,更待何时?
正式的训练从第二天一早开始。
卯时一到,全军起床的号号角声和鼓声准时响起。
原先的三百多号精锐打手们反应最快。
他们眼睛一睁,条件反射似的一记鲤鱼打挺就从床铺上起身,快速拍打脸颊让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就下床穿衣叠被。
原先制盐场的工人们反应也还算不错,也快速起身,揉了揉眼睛,打个哈欠就起来了。
同时,本就起早贪黑的农民们倒也没有赖在床上不起来,也是顺顺利利的起床了,就是速度有点慢——赖床是一种奢侈的特权,从来不属于普通的劳动人民,不管他们当没当兵。
新任军官们吆喝着让大家快一点穿衣叠被,快一点去操练场上集合。
但制盐场的工人们农民兵们没有那么利索,行动较为迟缓,于是等全军集合完毕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半炷香的时间。
苏咏霖着装整齐面色严肃,身边站着一群主要军官。
“集合时间已经超过了半炷香,用时太长,队列站的歪歪扭扭,很成问题,念在这是第一次,姑且不做惩处。”
田珪子作为军法官上前讲话。
田珪子讲完,苏咏霖上前,伸手指向面前某个方向。
“方才的集合行动之中,最先集合完毕的队伍是你们班,班长上前,报上你们的番号!”
“喏!”
原苏家精锐打手出身的新任军官王思太上前一步,高声道“白虎营乙字排第六班!应到十人,实到十人!”
“赏!”
苏咏霖一挥手“率先集合完毕,全班十人每人奖励铜钱十文!”
“喏!”
负责后勤的林景春上前一步,一手托着记事本一手拿笔记录“白虎营乙字排第六班,全班十人,每人赏钱十文!记录在案!”
这个幸运的班顿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而他们本身也十分喜悦。
“早起集合,速度要快,队列要整齐,不得延误,今天是一天,不进行惩罚,往后每一天但凡有超过一盏茶时间的,一定会有惩罚,而相对的,第一个集合到位的班,每人赏钱十文!”
苏咏霖公布了这条奖惩规定,着人反复宣布,务必让每一个人都一清二楚,执行到位。
然后开始晨练。
===十九
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第一天晨练,苏咏霖还是比较仁慈的。
考虑到新加入的农民兵们营养不足,所以从最简单的开始训练,排成队列,用稍微较快的步伐绕着大操练场的边缘走。
全军自苏咏霖以下全部参与,苏咏霖带头控制速度,一起绕着大操场走。
田珪子带着军法官队伍手持长棍伴着队伍一起前进,看到有试图偷懒的、掉队的,就用棍子威胁,让他们回到、跟上队伍的进度。
建军以后,军队内惩戒的权力全部收归军法司,身为军法司司长的田珪子掌握执法权,对上至苏咏霖下至普通一兵的所有人拥有执行权。
真要偷懒耍滑不听命令,上去就是军法伺候。
前面领着旁边盯着,半个时辰以后,基本上农民兵们都气喘吁吁了,而状况最好的还是原来的精锐打手们。
不过到底是庄稼人,耐力还是有的,他们也坚持下来了,虽然说队列多少有些凌乱。
晨练结束,半个时辰时间洗漱吃饭解决三急问题,时间还是足够的。
早饭也是稠菜粥,盐管够,还有些碎菜叶子,肉和油水什么的虽然没有,但是把粥煮的稠稠的黏黏的,吃起来也挺抗饿。
农民兵们也是惊喜地发现苏咏霖带着他们,居然给他们一天三顿饭,以往都是吃两顿饭,苏咏霖却给三顿饭。
起床利索还给赏钱。
好人啊,好人啊!
这是很多农民兵们最直观的第一印象。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的第一印象有所偏颇。
他们最先要面对的是队列训练。
步兵打仗全靠军阵,队列是军阵的基础,不练好队列,就练不成军阵。
而队列不仅仅是站成一排走正步,也要训练听懂军官的号令,包括但不限于口令和旗语、鼓声等等。
古代军队没有无线电通讯设施,将军指挥作战无法及时的把命令传递给每个基层军官,那么就要通过旗语、鼓声或者号声把命令传达,让军官和士兵执行命令。
什么声音代表什么命令,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要经过较为严格的训练才能明白、执行。
而一旦训练完成,一支可以顺利执行指挥官命令的训练有素的义军,对上金人那些仓促拉上战场干仗的签军,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很多古代军队一触即溃一溃千里,都是这方面训练不到位的体现,给训练精良的军队降维打击了。
但是同样的,金国家大业大,试错成本很低,反复尝试的机会很多,打一次败仗就像挠痒痒一样。
苏咏霖等人是起义军,先天不如人家,连一次都输不起。
所以必须要严格严格再严格,细致细致再细致!
苏咏霖没有失败的机会,至少在势力壮大以前,在义军席卷整个山东以前,失败一次的后果都是他难以承受的。
他亲自上阵,拿着战旗,战鼓,还有号角放在大家伙儿面前,给他们讲这些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比如敲慢鼓意味着什么意思,敲快鼓意味着什么意思。
一点点讲明白,一点点尝试,从最开始错漏百出的滑稽场面到一个时辰以后堪堪成型有点模样的场面,苏咏霖还是看到了一些成果的。
当然相对于苏咏霖的成就感,农民兵们可就累多了,制盐场的工人兵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之后的兵器训练也是如此,很多人从出生到现在都只和农具打过交道,或者和制盐工具打交道,谁也没有把玩过真正能杀人的钢刀和长枪,还有那看起来就特别沉重的重斧。
这些东西都十分有重量,重量往往超过一般农具和工具,长度也更长。
农民兵们和工人兵们把这些兵器拿在手里都觉得沉甸甸的,难以挥动,更别说作战了。
“现在或许很重,但是不要紧,多练练,你们就习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