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1/2241


短短两年间,明明没有多少移民进入两广之地,但是广东行省的在编人口总数却从洪武九年第一次调查的二百零三万扩充到了三百零九万。
这很明显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大量人口没有被纳入统计当中,也是不能被纳入到统计当中。
而现在这部分人口已经完全进入了统计当中,他们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将整个广东的生产力提升了三分之一。
这一举措使得广东官府在未来会得到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而不必总是依靠中都的财政支持。
与此同时,谢元良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
虽然海贸税收收入被中央直辖的市舶司掌控了,广东行省只能从关税当中分到一部分,倒也拿不到多少钱,但是商业贸易不仅仅只有海外大宗贸易可以赚钱。
还有饮食行业,住宿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等很多分支,市舶司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所带动的商业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简单来说,财政部直接管理的市舶司狠狠吃一口肉,广东行省也能跟着喝一碗浓郁的肉汤,吃点碎肉渣子,给自己营养不良的身体补充一些蛋白质和油脂。
通过发展这些行业,广东官府也能收到一笔商业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这样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修更多的道路,更加方便商业的发展。
广东行省在谢元良的管理下蒸蒸日上,发展迅速,邻近的广西行省也不遑多让。
在广西行省参知政事许华的主导下,广西地区也进行了相当不错的建设。
相对于广东行省,广西行省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一些,需要支出的成本更高一些,且没有广州市舶司的优势。
但是许华本着两广不分家的意思,厚着脸皮来找谢元良打商量。
。:
===一千四百九十一
你小子没有打开格局===
许华是原先山东行省的政府二把手,广西行省初建,许华因为优秀的政绩而被选任出任广西行省一把手,主政广西。
面对广西行省的诸多困局的时候,许华就注意到了广州市舶司的存在,他想在商业上和广州市舶司扯上关系,把广西行省的一些地方特产也给卖出去。
再不济也能借助广州市舶司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广东那边的商人们达成一系列的合作,打开广西产品的销路。
广西行省这边经过他的实地调研,还是有不少值得一提的地方特色商品的,比如很有名气的坭兴陶,以及被称作羰布的壮锦,还有合浦南珠。
这些东西可都是有名气的贡品,原本都属于奢侈品行列之中,无论如何也不愁买家。
只是南宋和明国之间的战争使得这些产品的大头买家封建统治阶级被大明总体消灭掉。
买家没了,奢侈品失去了大量采购订单,使得当地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陷入困顿当中。
且大明不要贡品,这些产品很大一部分的附加价值来自于贡品身份,本就卖不太出去的产品现在更加潦倒,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当中。
许华实地考察,认为这些产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就算大明国内不消费,也不应该坐视技艺失传,让当地人失去生计。
于是他做出决定,一边把这些产业给扶持起来,一边找到广东方面商量商业合作,争取重新打开销路。
大明建立以来在财政问题上多有考量。
苏咏霖努力建立公有制经济,但是也注重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同时参照了唐朝的失控和宋朝的过于困顿,更兼集体性质经济的建设问题,对财政问题作了一些调整。
在中央层面扩大财政部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掌控,财政部规模庞大,掌控着规模极为庞大的国营经济体系。
而具体在这一层面上,苏咏霖考虑到宋朝中央过分掌控财政大权,使得地方穷困,连基本职能都不能履行,用钱流程麻烦到了极点,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比如苏轼在杭州任上想要修缮官府衙门和官方仓库那些破败不堪的建筑,精打细算之后发现需要用四万贯钱。
结果杭州这种传统富庶地区的官府居然连四万贯钱都拿不出来,他求爷爷告奶奶使出吃奶的劲儿,还是没办成。
这种事情都办不成,那修路、兴修水利、修城墙这种用钱更多的工程也都想也别想了。
地方官府还能做什么有利于民间的事情呢?
宋代地方的困顿局面就成为了死局。
革命建设的问题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该调整的必须要调整,该赋予的权力也必须要赋予,所以苏咏霖吸取这一些经验教训,在财政上放了一些权限给到地方。
财政部直接掌控国家重要经济命脉。
而属于经济命脉当中某些产品的同类别而又没那么大名气的分支产品,就可以由地方行省的财政部门管辖。
地方行省可以建立起同样性质的公有经济体,构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民生,增加财政收入,以便更好的建设地方。
所以看着破败不堪、面临着无米下锅困境的壮锦、坭兴陶、合浦南珠等产业,许华就召开了行省财政会议,提出建议,得到通过,拉起了第一批属于广西行省的特色产业。
他用财政部拨付给广西行省的财政预算收购了这些处在生死边缘的有价值的产业,重新整顿,引入明国先进的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维护老的技术工人,招募培养新的技术工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1/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