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0/2241


但是不管怎么说,复兴会是绝对不会接纳一个心里想着复辟皇权的人所应该存在的地方。
复兴会员应该无比清楚革命和皇权之间的矛盾,他们应该理解苏咏霖最重要罢黜皇帝制度的决心,这样的人推动苏咏霖立太子,实在是荒天下之大谬。
所以苏咏霖紧随其后就表示,他正式退位放弃皇位的进程已经开始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并且保持大明的基本稳定,他将顺应人心,展开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之前政治改革的时机还没到,而现在,在这个大家都无比关注并且渴求改变的时候,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
改革的核心就是以集体领导决策的方式改变皇帝个人独裁的制度,同时贯彻落实中央会议制度和民众代表制度,以此将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进行分割,重新构建一个政治平衡状态。
说白了,苏咏霖要对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进行迟来了十一年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要将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改变,将原有的古老中国的政治生态彻底打破,更换为一种全新的状态,然后使之达到平衡状态,顺利运行,而不会让大明国出现什么太大的无法收场的问题。
苏咏霖要用这个他构想中的全新状态来彻底改变古中国的皇权社会,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新局势,而不会拖时代的后腿。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苏咏霖正式颁布洪武革新诏,将这个目标以正式诏令的名义颁布全国,通传上下。
大明会进行迟来了十一年的上层建筑改革,要让上层建筑适配明国目前的生产状况,要让旧时代残留下来的可能会干扰明国产业继续升级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他要以此断绝任何心怀不轨之人的念想,告诉他们,封建皇权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大明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帝国的存在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会有太子,不会有第二任皇帝,不会有封建权贵,不会有地主豪强的卷土重来。
大明将彻底向新时代奔跑而去,不会留恋于旧的时代,任何试图为旧时代招魂的人,都会被他强硬的解决掉,绝不留情。
正式的诏令对外颁布之后,尽管政治改革的实际操作还没有开始,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了,这一切已经不可逆转。
苏咏霖决定要终止皇权存在的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实际上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以后就不会再有皇帝,也不会再有太子了。
之前的那一出闹剧在现在看来完全是个笑话,惹人发笑。
这份诏令的颁布,等于彻底宣告了革命势力的胜利,也彻底宣告了反动势力的失败,以潘勇建和周维为首的反动势力顿时在阳光下暴露无遗,再无隐藏的地方。
得知事情最终的结果之后,周维的心态崩掉了。
在周围人或者不理解或者鄙视或者幸灾乐祸的注视之下,周维怀着一颗崩坏的心要求见苏咏霖,说要揭露潘勇建的罪恶行径。
周维在皇宫门口当着很多人的面把潘勇建嘱咐部下散布谣言,并且试图以此逼迫苏咏霖在言论浪潮之下立太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不仅如此,周维还将潘勇建说过的更多敏感的言论暴露了出来,比如他和狄辽之间的矛盾之类的,更有甚者,他还交代了潘勇建畅想未来在皇权社会下为所欲为的美好生活的事情。
以此,周维指控潘勇建是个彻头彻尾的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人的事实,并且试图将自己摘出去,表示自己受到了蛊惑,一时糊涂,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
就连署名的那份奏表实际上也是潘勇建一个人起草的,与他无关,他只是在裹挟之下没有绷住,所以签了名而已。
他支持革命,支持苏咏霖的任何决策,并没有任何的为旧时代招魂的意思。
他是被裹挟的,不是主动的,所以,希望苏咏霖能饶了他。
PS:下一次请假会在24号,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千五百一十九
来给你们看看什么是真皇帝===
周维的这一突如其来的背刺把潘勇建的心态也给搞崩了。
在潘勇建看来,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你就先把队友给卖了?
潘勇建反正是没看到苏咏霖真正准备对他们出手的预兆,只是周维这样一搞,他就直接成为了一个阴谋家。
一个阴谋家在这个朝廷内难道还有什么生存下去的可能吗?
人憎狗嫌了都!
他怀着一颗崩坏的心来到了宫门口,对着周维拳打脚踢,怒斥他是个反复无常的混蛋之类的,若不是有人拉住,他怕是能把周维打死。
周维试图用这样的行为脱罪,但这样只是增加了苏咏霖对他的反感。
倒是他的自爆让潘勇建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也让跟随在潘勇建身边助纣为虐的一帮人大白于天下,再无挣扎之机。
于是都察院在田珪子的指示下介入调查,终于让这场被潘勇建挑起来的特殊事件真相大白。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午,在这一整年的最后一天,一场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好些日子的大事件终于有了一个结论。
本次的政治风波,是一次被妄图给旧时代招魂的人阴谋发起利用且影响到了大明国方方面面的性质极为恶劣的政治阴谋事件。
潘勇建当然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还因为搞阴谋耍手段的事情而遭到都察院的调查,已经被确定解除职位,又因为思想堕落的问题,还要面临严重的政治惩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0/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