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9/2241


根本没那个可能。
因为苏咏霖还在。
他还在主持会议,只要他还在一天,民众代表大会就像是他个人的意志一样,甭管他自己是不是这样看待的,反正大家都是这样看待问题的。
再者说了,这个大会五年召开一次,决定今后五年的大明国家行动计划,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并不会真正干涉到大明国的运转。
被否决的议桉要么是运气太差,要么就是在本质上属于被苏咏霖否决掉的议桉,并非是什么民众的意志。
苏海生坐在中央代表席位上,看着这一幕,再看了看张越景,看了看苏绝,低下头,深深叹了口气,什么都没有再说。
倒是张越景深深的做了一番思考,觉得眼前的这一幕倒也不能完全算是苏咏霖的意志在作出决断。
现在看起来是苏咏霖主导议程,但是这也是一个让大家习惯这个议程的过程,等到苏咏霖真的不在了,大家说不定已经完全习惯了这个过程,届时有没有苏咏霖,还重要吗?
他现在知道了,苏咏霖厌恶管束一切的封建大家长式的做派,这是他废除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朝廷各大部门一开始都是没有惯例的,但是日子久了,各自都会出现各自的游戏规则,轻易不会更改,若要生存,就要在这个大家已经完全熟悉的规则里面折腾,而不能超脱其中。
他意识到苏咏霖正在以自己的无上威望推动着民众代表大会对于大明政治的绝对权威性,而一旦这个绝对权威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实之后,就算苏咏霖已经不在了,估计民众代表大会的地位也巩固了。
届时,苏咏霖实际上就和民众代表大会融为一体,他就是民众代表大会,民众代表大会就是他。
而某些封建大家长式的领导者敢于反对苏咏霖式的民众代表大会吗?
恐怕很难。
===一千五百九十二
大规模的民主变革===
想到了这一点之后,张越景虽然不敢和苏咏霖本人做确定,但是他觉得这个猜测是可以在未来得到证实的。
若当真是如此,苏咏霖为了维护大明的革命成果,那是真的竭尽自己的全力了。
他无话可说了。
民众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没什么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了,也就是做做总结会议,把之前连续十五天的会议给好好的总结一下。
苏咏霖作为总代表,总结了这一次的民众代表大会所达成的诸多目标、成果,其中包括各项立法、各项政策的确定实施等等。
比如对明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重新阐述。
苏咏霖在大会上阐述了宪法的意义和性质,表明了宪法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民众代表大会将明律当中关于这一方面的律法条单独摘出来,定义为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重新命名为明律。
新的宪法性质的明律规定了包括明国国家性质和国家一切权利属于大明国民等一系列重大原则性的问题。
明律从而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国家根本大法,从此具备了超然于一切的地位,任何国家事务的最终纠纷都有法可依。
其后,大会将旧明律之中的诸多其他法桉剥离出来,成为单独专业的法桉,如民法,商法,刑法,教育法等等。
其他的还有很多。
比如确定了大明民主共和国的国旗和纪年方式,终止洪武年号,改以共和纪年方式纪年,洪武十三年即为共和二零一五年。
确定了大明民主共和国摒弃皇帝称号,放弃帝制政治制度,改以自创的民主共和制贯彻全国。
确定了苏咏霖不再担任皇帝,且宣布皇帝为非法称呼,从今往后敢于再立帝制试图复辟者,为国贼,天下共击之。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是大明民主共和国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大会做出的决策代表大明的国家最高意志,任何人不得更改。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中央代表会议也是每五年召开一次,民众代表身份和中央代表身份每五年一次换届,可连任一届。
确定了九人决策小组是民众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正式名称为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
其职权为在民众代表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民众代表大会所拥有的最高决策权力,代表大会督促朝廷贯彻落实大会所决策的一系列重大项目。
确定了以苏咏霖为首的九人担任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苏咏霖为执行委员会主席,为法律意义上的国家领袖,另外确定了田珪子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确定了民众代表大会可以选举并且委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执行委员会人数不固定,但最多不超过十一人,最少不低于七人,且必须为单数,不得为双数。
确定了整个大明国的全部中央官方机构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向民众代表大会负责,而执行委员会作为民众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大会未召开期间,拥有大会的一切政治权力。
另外,这次会议还确定了大明国中央官方机构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原先大明国的中央机构分为朝廷系统、复兴会系统、司法系统和军事系统四大系统。
朝廷系统又分为内朝系统和外朝系统,内朝系统包括内阁、宣徽院等直接听从皇帝指示的内务部门,外朝系统则是直接归属尚书省统辖、间接接受皇帝领导的行政部门。
苏咏霖退位不做皇帝了,原先属于皇帝直辖的内朝系统全部改制、取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