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2241


他真的怕从这里出去之后被陈康伯一顿编排,从此名声就臭掉了,到时候外面的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也不能完全无视民间评价,那对他而言还是有点意义的。
于是汤思退斟酌再三,还是做出了表态。
“臣以为,金主此为实在是太过分,太辱没大宋国格,辱没陛下的威严,如果咱们真的出兵助战,恐怕会引起巨大的争议,所以老臣以为,出兵,是万万不可。”
汤思退都反对了,赵构于是彻底死了出兵助战换取一个安全保障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需要安全感,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否则他会十分痛苦。
“如果不出兵,被金主抓住了把柄,光复军再崩溃,金主百万大军饮马淮河,对大宋来说,岂不是亡国之危?”
陈康伯立刻反驳。
“就算中原大地相安无事,他都不可能聚集百万兵马,更别说眼下辽东有契丹人造反,山东河北有汉人造反,金主根本不能调动全国兵力,撑死了有三十万人。
战争中之损耗,分兵各地剿贼、镇抚、恢复秩序等等,最终能用来进犯大宋的兵力能超过十万就算是他的本事,他最多只有十万兵马,甚至还不到,而大宋有四十万兵!
四十万兵,都是朝廷花钱养着,朝廷花钱养兵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用在这个时候吗?如今朝廷大军主力尚在,北伐尚且不惧,更何况防守?所以陛下,何惧之有?”
赵构心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年被追到海上去的是我又不是你,你怎么会懂得我的痛苦和心理阴影?
于是对上陈康伯的激进言论,赵构基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又向其他臣子询问,最终大家汇总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不答应,不拒绝,不表态,就跟你拖着。
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绝对不能出兵给金军助战,那会遭到民间的剧烈反弹,乃至于动乱,得不偿失。
然而一旦光复军覆灭,南宋将直面金国的威胁,到那个时候南宋必须要有一战之力,用以自保。
于是赵构万般无奈地下令枢密院开始主持军备整顿、检查,准备战争。
下令江淮地区的官员、驻军有个心理准备,万一金国南下,就要准备作战。
官守土,武将厮杀,一旦丢失领土,官和武将都要做好被问罪的准备。
承平十数年之后,武备松弛的南宋终于要再一次的重视起军事问题了。
与此同时,赵构又要枢密院不断关注北方局势,借此准确判断金国到底能不能饮马淮河,南宋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一场久违的战斗。
但是这都是表面功夫,按照赵构的本意,是要做一番投机的。
南宋可以不答应,不拒绝,不回答,拖着金国,然后观望局势,如果光复军眼瞅着不行了,那就出兵北上进攻山东抢占好处,顺手堵住金国人南下进攻的借口。
如果光复军居然创造奇迹,可以赶走金国,那么南宋就绝对安全了?
想到这里,赵构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如果,仅仅只是如果。
光复军真的打败了金军,推翻了金国政权,占据了中原,那么
南宋又该如何自处?
===三百七十四
大宋能打破这残酷的诅咒吗===
经过一番思考,赵构发现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很大,甚至可以说非常微小,但是并不能说完全没有。
这群反贼说是贼,但是硬生生从金国手中夺取了河北、山东,威胁到了金国的中都,战斗力甚至可以说是爆表的。
南宋方面除了岳飞,可真没有谁对金国有那么大的威胁。
而这群贼却做到了。
他们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
亦或是有鲤鱼跃龙门的可能?
这样一想,赵构忽然感到头疼不已。
如果战后一切都恢复原状,无疑是他最愿意见到的事情,他不想折腾,他只想在死之前维持原状,至于他死了以后是怎么样,他也就不在乎了,爱怎样怎样。
可他现在还活着啊!
你们这帮逆贼难道就不能等我死了再闹事吗?!
有什么苦有什么罪不能忍着受着到我死了之后再尽情折腾吗?
非要在我活着的时候折腾?!
混蛋!混蛋!混蛋!跟那帮总是想着北伐中原的蠢货一样,都是混蛋!混蛋!
赵构痛苦地揉捏着自己的脑袋。
好一阵子之后,发泄完了情绪,赵构终于无可奈何地思考着一旦光复军真的创造奇迹反推金国,他们又该如何去做。
这群贼,会另外在中原建立一个国家吗?
他们会和大宋敌对吗?
谁也不知道。
之后几天,枢密院综合各方情报,对占据河北山东的光复军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了解。
于是,光复军起义一年多以来,大宋朝廷的最高决策者们终于第一次全面的认识了光复军这支中原汉人武装团体。
根据情报显示,光复军成立于去年三四月之间,,刚一成立就与金国为敌,开始了征伐,一路和金国拼杀至今,夺取山东、河北之地,将金国打得大败。
光复军第一任领导人为临沂人赵开山,他自号开山赵,带领光复军做大做强,将势力扩张到山东、大名府和河北,是光复军最主要的创立者。
第二任领导人是同为赵氏族人的赵祥,是找开山的族弟,关系不算很近,但是比较受到赵开山的宠幸。
但是也有情报显示,赵祥的上位内有玄机,本该是赵开山的儿子赵玉成登位,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赵祥登位,个中内情不明,民间传闻很多,各种离奇的推测都有。
然而这种情况却让部分南宋官员产生了奇怪的既视感
然后就是当今的第三任领导人,名为赵作良,是赵开山的族叔,长久以来一直在赵开山身边担任重要职位。
但是后来,他因为儿子参与贪污案件而被革职,之后一度沉寂,再往后,却是他推翻了赵祥的统治,自立为光复军领帅,成为光复军最高统领者。
个中内情一样相当复杂。
由于南宋从始至终对光复军都不是太关心,对他们的了解限于军事行动,对其他的动向还有内部情况兴致缺缺,所以直到他们真的需要了解光复军的时候才发现情报匮乏,且来源广泛,内容杂乱无章,真伪难辨。
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辨别真伪,枢密院的官员们才最终确定光复军内部除了赵氏统治者之外,还有一股比较强大的势力。
这股势力的领头人叫做苏咏霖,表字雨亭,不知道哪里人士,但是据说非常年轻,本身和光复军现任领帅赵作良是女婿和丈人的关系。
这个苏咏霖也是光复军元老之一,最早参加光复军大起事的人之一。
虽然年轻,但是升官很快,起事没几个月就是光复军的骠骑将军,等赵祥登位以后又成为大将军,据说战功赫赫,威望极高,光复军内部都以他为战功第一,称之为光复军第一名将。
对于这个称号,很多枢密院官员不以为然,觉得这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瘸子里面挑将军,没什么大不了的,中人而已。
山东和河北的金兵很显然非常虚弱,是纸老虎,只是这个人把这个事实戳破了而已。
但是陈诚之和王纶却对这个称号很感兴趣。
就目前碎片式的情报综合来判断,这个苏咏霖是真的很能打。
光复军占据河北与山东这两块地盘也不是充话费送的,那是真的打下来的,小城也罢大城也罢,野战也罢,都是打赢了的。
金国也并非没有任何反应,也是进行了极力反抗的。
他的驻地在河北河间府,据说光复军从山东向河北进军的战斗都是他打的,他在河北把金军打的屁滚尿流,从而占据了河北,威胁燕云。
而由于当前光复军领帅赵作良是苏咏霖的老丈人,所以陈诚之和王纶一致认为赵作良的上位离不开苏咏霖的支持。
甚至就是苏咏霖帮助赵作良发动兵变,杀了赵祥,夺取了光复军的领导权。
“照这样说来,光复军眼下真正掌握实权的,搞不好并非是赵作良,很有可能,就是这个苏咏霖啊。”
陈诚之放下手里的件,看向了王纶:“光复军最早的参与之人,光复军第一名将,驻地河北,打败了河北金军德言,我感觉到,这个苏咏霖不是一般人。”
“看起来是有点名将的味道。”
王纶也放下了手里的件:“面对金人,战绩是不能伪造的,金人不可能轻易放弃山东,更不可能放弃河北,只有被真正的打败,才会溃逃,否则,这个苏咏霖凭什么驻军河间府呢?
河间府,真定府,河北两大重镇,占据这两大重镇,只要越过雄州、霸州,就可以威胁燕云之地,这种情况下,金国不可能没有反应,但是他还是在河间府站稳脚跟了。”
“是啊,起事一年多,居然就能占据河间府这种重镇,此人恐有帅才咱们为什么到现在才注意到此人呢?”
陈诚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缓缓开口道:“此人既然可以在山东、河北多次击败金军,那么此番金军若南下,此人必然也会和金军殊死一搏,胜败还不好说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