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2241


“啊?”
耶律元宜和耶律成辉双双愣住,不清楚苏咏霖这到底是什么用意。
“我是觉得吧,当前阶段掌握开封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开封已经不是当年的开封了,被金兵毁了之后,开封大不如前,且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占据开封,需要额外的军队驻守,需要大量钱财支出,而我的目标是先北后南,我肯定是要把主力带到北边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无暇在这里让脚步迟滞,与其空耗钱粮,不如把这个大麻烦甩给南国。”
耶律元宜和耶律成辉顺着苏咏霖的思路一点点的思考着,思考着思考着,就觉得苏咏霖说的的确有道理。
开封除了作为北宋帝都而存在政治意义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地缘优势或者其他的什么优势。
大平原上,无险可守,固然交通便捷、四通发达,作为一个商业枢纽城市倒是可以,大力投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商业枢纽,盘活周边地区的经济,成为经济重镇。
但是作为帝都,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必须要同时具备,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开封这个地形实在是太差了。
且不说骑兵朝发夕至,单说为了保住这个帝都就要大量养兵才能换来安全感,耗费太大。
尤其当下开封城已经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可以获取了,政治意义也只是相对于南宋来说还比较大,对于光复军来说,就算占领开封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意义。
苏咏霖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向北,夺回长城,进一步攻占关中、辽东,把金国彻底消灭。
在巩固北部防线、彻底消除金国对新生政权的威胁之前,他对于一个无险可守还只会损耗兵力的开封兴致缺缺。
不过这在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看来,也的确有点不太好接受。
“开封到底是打下来的,也并非全无意义,将军真的不打算占领吗?”
“开封是宋之故都,意义重大,将军真的打算还给南国?”
两个契丹人明显对这个想法心怀疑虑。
当然,苏咏霖也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和南宋谈这笔买卖。
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让南宋朝廷展开一场世纪辩论,转移他们的视线。
因为南宋的皇帝还是那个精神分裂的赵构,所以如果他提出让南宋出钱买回开封,他必然会左右为难。
又想要,又不想要,又想回到中原,又不想回到中原,又想享受光复开封的美名,却又怀疑光复军的动机和意图。
皇帝的矛盾心理必然会反映到朝堂的争论之中,于是乎苏咏霖差不多就能坐在一边看他们内部互相争论、狗咬狗了。
以南宋的德行,必然又是一场世纪争论,迁延日久,久久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于是苏咏霖稍微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真实目的。
“你们想啊,如果我主动提出要把开封卖给南国,南国会做出什么反应呢?首先当然是接受与否的问题,接受与否又能引申出对于我们的怀疑问题,我们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要把开封卖给南国,他们一定会争论。
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时,又要争论开封到底要不要,不要吧,说不过去,大宋故都,天子出生地,能不要吗?要吧,也难说,迁都回去,多大的事儿啊?
吵吧,就接着吵吧,看看他们能吵成什么样子,要开封的,不要开封的,愿意花钱的,不愿意花钱的,想要迁都的,不想要迁都的,吵吧!”
苏咏霖这样一说,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顿时觉得眼前的道路豁然开朗。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首先,你自己打不下来,现在我打下来了,要还给你,你怎么着也要意思意思,不然的话也太难看了。
当然关键问题可能还不在钱的问题上,谈钱之前,要谈一谈这个开封他们到底要不要。
我要把开封还给你,你要不要?
你的故都,赵构出生的地方,你要不要?
耶律元宜和耶律成辉甚至都可以想象为了这个开封要不要的问题,南宋政府内部会爆发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争论。
支持的当然会要,因为这是大宋的故都,象征着宋对中原的统治和辐射,意义重大。
不支持的当然不会要,因为要了开封就意味着要投资,要驻军,要派官,要……花钱!
最重要的是花钱,花很多很多的钱。
就算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后面还有——要了开封的话要不要迁都回开封?
迁都回开封需要做多少准备?
又要花多少钱才能完成迁都回开封的准备?
一旦大宋的政治中心回到北方,那么南人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谁来保证?
这些可都是问题啊!
他们就可以开始吵了,吵得越凶越好,这样他们就会左右互搏,拖延时间,苏咏霖再趁机浑水摸鱼,散播一些谣言,顺便就可以把复兴会的政工干部派到南宋开始活动了。
在南宋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复兴会支部,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这样一来,等他们左右互搏的差不多了,内部叛乱应该也要开始了,苏咏霖也把金国打的奄奄一息了。
只要金国的抵抗能力彻底被消灭,苏咏霖就算站稳了脚跟,在中原的统治就不可动摇。
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和南宋好好儿的谈一谈过去的事情了。
总之,只要南宋的皇帝还是赵构,大概率就不用担心他会发起什么主动的军事行动。
除非赵构吃错了药,或者南宋换了皇帝,那么差不多就能考虑一下宋军北上的可能性了。
眼下苏咏霖打算做的就是把李啸作为主将的背嵬军安排在曹州和单州一带布防,与孔彦舟所部隔河对峙,只要对方不主动开战,那么苏咏霖这边也不会选择主动开战。
但是苏咏霖对于南宋的局势还真是挺感兴趣的,不知道这一轮风波到底会让南宋的政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动。
那个被贬斥的主战派灵魂人物张浚真的会“王者归来”吗?
说实话,一个有着巨大政治威望的人对于南宋朝廷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张浚虽然没立下什么功劳,但是他是铁杆死硬的主战派,态度和意志摆在这里,在一片浑浑噩噩之中,他是少数几个愿意振臂疾呼的人。
这样的人就算没什么实际功勋,但是人们的心里都有杆秤,什么人可以带着他们走出泥潭,什么人只能让他们越陷越深,都明白。
张浚如果真的回到了南宋中枢,说不定能让南宋出现一些改变,但是苏咏霖依然不看好他。
南宋已经是体制性的抗拒北伐和恢复中原了,张浚一个人不管再怎么振臂疾呼,也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又商议了一些事情之后,耶律元宜和耶律成辉一起告退,离开了苏咏霖的将军府。
回到办事官署之后,两人一起向林景春汇报了相关的事情,接着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再次忙碌了起来。
直到夕阳西下,终于把事情处理完毕,耶律元宜才十分疲劳的走出了官署,准备回家休息。
路上,又碰到了准备下班回家的耶律成辉,于是两人就并肩走了一段路。
===四百零九
那个时候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吗===
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同属契丹皇族后裔,在金国属于混得比较好的那一类,称得上是“名誉女真人”。
都在金国的时候,关系尚可。
现在同样投降了光复军,改换门庭,居然还在一起,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这段日子,过得可还习惯?”
耶律成辉作为“前辈”,表达了对耶律元宜这位“后辈”的关怀。
耶律元宜只是笑笑。
“没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在哪里做事都是一样的做事,在这里倒是事情更多,比做兵部尚书还要多事情。”
耶律元宜现在身兼两职,本身是苏咏霖身边的军事参赞,参谋司当中的一员。
不过参谋司不是每天都有事情需要忙碌,而正巧林景春那边又在喊缺人,苏咏霖就把参谋司当中的数人安排到了粮饷司帮忙,参谋司有事情的时候再回来开会。
于是耶律元宜开始了两头跑的职业生涯,一个人掰成两半用。
这倒也挺好,没让他觉得多别扭就融入了光复军的办事体系之中,很快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耶律成辉呵呵笑了几声。
“是啊,要做的事情还真的挺多,一睁眼就在办事,一闭眼就是休息,倒是比之前过的累多了……不过倒也挺轻松的。”
“轻松?”
“没感到吗?少了些溜须拍马和无谓的宴会,所有时间都用来办事,而不是在官场上和人勾心斗角,在这里做事,很轻松。”
耶律成辉这样一说,耶律元宜再那么一想,还真就是那么一回事。
轻松,很出乎意料的轻松,人人只是为了办事,为了让光复军获得胜利,而不是为了其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