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2241


正好赵金奴等人也来了,那就让他们一起先回去,请示一下皇帝,等确定好了再来商议。
回到临沂之后,赵作良派人快马加鞭去中都把这件事情告诉苏咏霖,询问他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如果真的谈拢了价钱,那么是否真的要交割开封和整个南京路给南宋。
在赵作良看来,光复军拿下南京路不容易,且南京路作为中原腹地,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虽然说那儿现在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光复军战士拼命拿下的。
就这样交割出去,让驻守在那边的河南兵团情何以堪呢?
赵作良派来的人送消息抵达中都之后,苏咏霖刚刚完成整编辽东兵团最后一个军的任务,批复完了最后一份调动命令,辽东兵团眼看这就要成型,攻取辽阳府的计划也可以开始了。
紧接着他就得到了赵作良的消息,得知和南宋关于开封的讨价还价即将开始。
而赵作良对于是否真的要把开封和南京路交割给南宋这件事情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其实这件事情苏咏霖的态度就没变过。
如果可以谈拢价钱,南宋方面真的把钱给到位了,那就给他们,无所谓,反正迟早是可以收回来的。
这样一来还能更轻松的直逼开封,再来一次开封之围,杀人诛心,让赵构体验一下当年他爹和他哥哥体验过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动用水军就能把宋军主力覆灭掉,何乐而不为。
但是如果南宋方面想要搞事情,在谈价钱的问题上和他耍小手段,甚至打算和他兵戎相见,那他也绝对不含糊。
总而言之,就是在锤死金国之前不主动和南宋开战,可要是南宋自己找揍,那也不用收手,收拾他就是了。
至于赵作良所顾虑的军队的意见之类的事情,苏咏霖并不担心,因为军队的控制权他是牢牢掌握着的,光复军不会违背他的意愿,这是肯定的。
倒是眼下这个局面铺开的那么大,对光复军的考验还是很严峻的。
几大兵团相继组建,时间紧任务重,老兵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训练也好、思想教育也好,都没有到位,于是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光复军整体的战斗力呈现下滑趋势。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之前的潼关之战。
苏咏霖在数月之前下令给张越景,让他带兵尝试进攻潼关,把住关中大门。
于是张越景派遣周至带领改组之后的游奕军向洛阳方向发起了进攻。
最开始进军顺利,洛阳留守的少量金军不敢抵抗,女真兵全都逃跑了,剩下的汉人守军绑了试图抵抗的洛阳县令,直接向光复军投降,洛阳不攻而破。
周至斩了不愿投降的洛阳县令之后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追到了潼关一带,试图一鼓作气拿下潼关,把住关中大门,完成这一战略任务。
结果游奕军一连进攻一个多月都没能拿下潼关,进展缓慢。
金军退入潼关之后就像换了种一样,变得极为坚韧生猛,依托优势地形防守严密,作战勇敢,周至使出浑身解数,用光了火药和攻城石弹都没能拿下潼关。
周至也不是不努力,他动用自己的亲兵部队组织其余军队二十一次攻上城墙,但是也二十一次被赶下城墙,所有攻击全部都失败了。
金兵似乎是死了心要钉死在潼关,无论如何都不让光复军攻取潼关,一波一波的顶上关城进行防御,颇有几分前仆后继的感觉。
于是光复军损兵折将千余人也没能拿下潼关,大军后继无力,军队战斗意志低下,甚至还首次出现了逃兵的情况。
周至对此非常重视,审讯了被抓住的逃兵,发现他们都是之前的金兵降卒。
此情此景,让周至意识到事不可违,他到了必须要做出决断的时候。
于是在军书记官陈志学的建议下,周至无奈地选择了撤退,率军离开潼关返回了洛阳,并且向张越景汇报此事。
张越景得知周至没能拿下潼关反而被潼关撞的头破血流这件事情之后感到有些惊讶,亲自奔赴洛阳询问情况,整理报告,然后一并将之送到了中都交给苏咏霖。
苏咏霖接到报告之后仔细分析,很快得出结论。
河南兵团扩建太快,真正的老底子数量太少,只有一万出头,其余不是降兵就是新招募的士兵,跟着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遇到真正的坚城和精锐的敌人,就要受挫。
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必须要跟上,这方面不跟上的话,继续盲目扩张,是要吃苦头的。
不过苏咏霖觉得现在受挫总比未来总攻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所在要好,现在还有时间弥补。
于是苏咏霖传令张越景和兵团书记官温安志,下令两人拿出个练兵章程来。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南兵团不要主动兴兵作战,而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防守和练兵上,充分发挥光复军过去积攒的对新兵和降兵的教育和训练经验,
河南兵团急需整训和教育。
同样的,光复军也急需整顿和教育。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