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241


随后他才醒悟过来,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梦。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醒来以后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
历城县一开始摆出一副闭城死守的模样,调集射粮军、镇防军近千人试图守城,苏咏霖已经决定围城猛攻之时,城内忽然大乱。
光复军诸人都觉得很疑惑,结果不久城门打开,一全副武装的英武少年领兵纵马来到苏咏霖面前,向他献上历城县令和城中守将的人头。
“这是你做的?”
苏咏霖看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望着那一脸英气的少年,难忍心中欣赏之意。
“正是!”
英气少年身材高大,甚为雄壮,一身铠甲难掩浑身壮硕肌肉,器宇轩昂,目不斜视。
苏咏霖更为喜悦。
“你是何人?姓甚名谁?年岁几何?”
少年正色行礼。
“历城人辛弃疾,年十八!”
阳光照射在辛弃疾的铠甲上,折射出锐利的光彩。
而他眼中的光彩,有着丝毫不输给这光线的锐利。
当日晚上,苏咏霖是在县城里过夜的。
他把军队安置在城外,下令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带少量亲兵入城,避免扰民,又规定有扰民者军法处置,而后入城。
入城之后,苏咏霖在县府内举办宴会,宴请从章丘开始就一路跟着他打过来的“中原豪杰”们。
说实话,这一路打过来的顺利,是苏咏霖自己都没有完全预料到的。
在泰安州和淄州的时候,苏咏霖还没有得到地主乡绅们的群起响应。
但是自打开始进攻章丘进入济南之后,似乎是光复军的行动已经达到了某个临界点,让这群地主乡绅们感觉到了,于是整个济南的地主乡绅们似乎都被发动起来了。
他们接二连三的起兵造反加入光复军,跟随他一起作战,给他食粮,领兵跟着他打金人,冲劲十足。
攻打济南城镇的时候,苏咏霖几乎不用自己出什么力,只要发号施令就可以,很快就能得到金人遁逃不敢战、某地豪杰起兵造反加入光复军的消息。
苏咏霖真的很想笑。
完颜亮括地,给自己括出了那么多仇敌,结果全便宜了光复军。
光复军一来,整个济南不管利益是否受损,只要感觉有威胁的,能反的都反了,为了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他们都反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
苏咏霖还以为自己要在济南血战几次,消灭一部分金兵才能发动这些地主乡绅们起兵配合。
结果只是发布檄文,让人去联络,一呼百应,分分钟就拉起成千上万的造反者一起造反。
什么叫一呼百应?
苏咏霖终于明白了。
金国在济南的统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颠覆,充分暴露了其统治技术的粗糙和根基之浅薄,以及承平十数年之后金人武力上断崖式的跌落。
金人在武力上断崖式的衰落在这场济南战役之中暴露无遗。
虽然之前也暴露的差不多了,但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这一次是暴露在济南本地人眼中。
这还得了?
人都是喜欢捡软柿子捏的,一开始不知道,结果不成想随着时间推移,你金国居然成了软柿子?
地主乡绅们敲碎了心中的恐惧,紧紧团结在光复军大旗下。
他们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心理上的安慰——他们雄起了!
不过高兴之后,苏咏霖还是有点不愉快的。
===六十一
朋友们地盘和权力的获得可不是免费的哦===
苏某人不开心。
原因很简单。
金人的衰弱他看到了,地主乡绅们的强大依旧他也看到了。
一路打过来,地主乡绅们强大的武力和对人口的掌控力一览无遗,中等规模偏上的地主之家“振臂一呼”就能拉起千儿八百的人组成一支军队参加造反。
不说战斗力和组织度怎么样,单说人数,他们还是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人数优势永远是最大优势。
比起金人,他们的确是更加可怕的一股力量,他们要是全部起来反抗,金国很快就要覆灭了。
而光凭苏咏霖自己现阶段的力量想要和这群人作对,那绝对是厕所里打灯笼。
所以他就放弃了整顿完泰安州再来整顿淄州和济南府的想法。
一方面人手的确不够,政治教育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来说,现阶段的确还不是与这些人冲突的时候。
泰安州的地主乡绅没有响应他的进攻,没有功劳,冷遇之说得过去,但是淄州和济南府的地主乡绅们积极起兵响应,有功劳,不给他们一些利益那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他决定暂时按照赵开山的做法,暂时用传统的方法来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所谓的传统方法,大抵就是那些开国皇帝击溃主要强敌之后的“传檄而定”法。
先让本地人管本地人,把权力交给他们,等情况稳定了,再派流官来治理当地,完成平稳的过渡。
正是所谓的城头变换大王旗,所有人换一身皮,官照做,钱照拿。
当然,流官还是和当地主要的地主乡绅分享实权,大家一起愉快的鱼肉百姓,顺便欺压富农、小地主。
苏咏霖有样学样,为了争取地主乡绅们的支持、扩大光复军的人数、方便他日后的图穷匕见,他充分运用了传檄而定的精髓。
攻取章丘县驱逐金人之后,他就任命章丘最有名气的“豪杰”秦氏家族的家主秦远志担任章丘县令,直接把章丘县交给了秦氏。
由秦氏带领其余各大地主乡绅们瓜分整个章丘县的胜利果实——金人被驱逐之后留下的财富和权力。
秦氏大喜过望。
攻取济阳县之后,他就任命济阳县地主乡绅的领头羊马厚德担任济阳县令,让他管理济阳县。
也就是让马氏牵头,够上资格的地主乡绅们按照各自的实力,一起坐下来慢慢分割权力。
马氏也是大喜过望。
他们可以打着光复军的旗号为所欲为。
而苏咏霖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军事上听从号令保持一致,政治上则坚持光复军的领导。
其他的都可以商量,比如经济问题。
诸如此类的做法也出现在整个济南,整个济南的金人都被驱逐之后,地主乡绅们的势力也彻底笼罩了整个济南府。
不仅如此,原先官府里没有逃走的汉人官吏也摇身一变加入了光复军,成为光复军治下的“起义官员”,换了一身皮,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对于这一点苏咏霖没有反对,因为客观上的确有这样的需求,光复军一群大老粗,又没有组织起来,不用这些旧官吏协助治理,城镇还就真的不太好管。
而且大家只是要驱逐胡虏,这些汉人官员只要当众宣布脱离金国回归“中华”,那么一切都好安排。
于是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口号,改尊奉赵开山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就可以继续当官了,财产、家室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过去干的破事儿也被一笔勾销。
地主乡绅们和旧官僚们对此非常开心。
虽然苏咏霖年龄不大,比他们小得多,但是个个都口称“苏帅”,俨然以他为主,遵从他的号令,个个都说以后会跟在苏帅后面紧紧相随,决不背弃。
苏咏霖西路军都统制官的身份这帮人也是知道的。
他们都知道苏咏霖是光复军主要军事指挥官当中的一员,三巨头之一,起义“元老”,于是个个都觉得自己抱上了大腿,以后可以跟着苏咏霖不断向前,在光复军治下的山东获取远超从前的利益。
苏咏霖给他们那么多的好处,任他们为所欲为,他们当然也要投桃报李。
送钱送物表达感谢只是最基础的。
团结在苏咏霖身边成为他的部下,为他武力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支持,跟着他的步伐走,这是他们投桃报李的最佳做法。
事实上这群人也是这样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