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2241


这就代表着未来吏部都是皇帝直接掌控,正大光明,不需要什么暗箱操作。
相反,如果有人想要取代皇帝掌握这个权力,反倒需要暗箱操作,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
很多人原本以为苏咏霖不会那么大手大脚的揽权,至少会做个样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苏咏霖的态度就是揽权办事。
传统意义上,人事权归属吏部,吏部属于最高行政机构控制,不直属皇帝,比如唐明皇甚至说过他只管军国大事,郎官任免等小事不需要通知他,他不在乎。
可是在苏咏霖看来,人事权都不在乎,他还能在乎什么?
小官吏的任免看上去微不足道,可他们却是最底层办事的人,他们出了小问题,王朝就要出大问题,他们烂了一小片,王朝就要烂一大片。
从这个安排之中,很多人看出了苏咏霖的权欲很强,做了皇帝也肯定是典型的强势皇帝,乾纲独断,不容商量,在他麾下,臣子们的日子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但是,他们不能反抗。
苏咏霖的权力并非来自于他们的支持,而是来自于他的军事威望和他掌握的军队,来源于他自己的军事才能。
是他一个人带着光复军扫平了中原,是他覆灭了金国,夺取了金国的国土和人口,并且取而代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势力帮助他。
光复军是中原大地上无人能敌的可怕的军事力量,而作为这份军事力量的主导者,苏咏霖拥有设计与分配国家制度的权力。
他人可以参与进去,但是不能代替他做决定。
这就是强势的开国皇帝所代表的意义吗?
这种面对皇帝威势无能为力的虚弱感,这种莫名心虚的感觉,对于官僚们来说,真的很不好受。
在这样一个皇帝的麾下做官办事,注定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只是在金宋两国过惯了轻松愉快的好日子的官僚们到底能不能承受【新朝雅政】之重呢?
这没人知道。
但是对于这些各派系的主要领头人物们来说,只要可以保证整个局面的可控,以及苏咏霖愿意建国称帝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暂时就够了。
苏咏霖称帝建立新王朝,保证他们的利益,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在此之上,一些其他权益的争取都可以放在后面在去做讨论,主要的是把这个最核心的需求给满足了。
于是这套建国方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对意见,就算有,也被他们内部解决掉了。
按照苏咏霖的想法其实也是如此。
这些人为了尽快推动他的建国称帝,是可以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的,包括他在权力上的巧取豪夺,只要他愿意当皇帝,那么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谈论。
无非一个皇帝权力大,一个皇帝权力不大而已,而且说到底,皇帝还能离开他们一个人治理国家不成?
既然他们都那么像样那么懂事了,苏咏霖当然也不会吝啬职位和权力不给他们。
皇权政治的本质就是权力的分配与制衡,皇帝一个人办不到所有的事情,需要和臣子们通力协作才能治理一个国家,分配权力给他们也是必然的选项。
当然,权力给他们,他们会如何运用,是否奉公守法,那就全看个人和皇帝的操作能力了。
苏咏霖也是第一次做皇帝,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算是很有把握,只能凭着自己的直觉,把不同的政治派系安排到不同的职位上,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制衡了。
但是制衡的同时也不能太过于注重制衡而忘记了效率的重要性,设置政府是为了办事,不是为了内斗,如果内斗的损耗大于办事的效率,这套制度就可以算作是失败的。
就好比宋政府设计的这一套空前繁琐的制度。
所以确定了基本制度之后,苏咏霖就开始分配权力了。
===五百九十五
这就是从龙的待遇吗===
这种关起门来分配权力的会议给苏咏霖带来的感觉挺奇妙的。
苏咏霖感觉可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方式登基称帝的皇帝都干过这样的事情。
虽然这种事情不见于史料,但是权力分配从来也不是正大光明的事情。
而且没有切实可见的好处,大家又非亲非故,谁生来就会给非亲非故的人卖命呢?
无非是权和财。
还有理想,纯粹的理想。
但是苏咏霖和这群旧官僚旧士绅可没有什么理想好谈,大家还是干脆点,谈谈权力,和利益,就像一群抢劫银行之后聚在一起分赃的强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