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2241


赵玉成低下头,似是有些委屈。
苏咏霖笑了笑。
“子英,其实我挺羡慕你的。”
“啊?”
“你至少父母双全,而我,已经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了,父母早丧,唯一相伴的祖父也去世了,留我孤身一人在这世间,有些时候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都找不到。”
“这……”
赵玉成没想到苏咏霖的身世如此悲惨,顿时满满的同情加敬佩。
思来想去,他便开口道“雨亭叔,以后你但凡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跟我提,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全力以赴!就算我办不到,我也会找人帮忙,嗯,我会努力的!”
苏咏霖貌似惊讶地抬头看了看赵玉成,没一会儿便抿嘴笑了出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子英,你也是,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你尽管来找我,能帮得上的忙,我一定帮你。”
“嗯!”
赵玉成认真地点了点头。
赵玉成是最后一个来找苏咏霖的人。
而赵开山始终也没什么表示。
时间紧迫,苏咏霖没有再等。
六月十二日,和孙子义告别之后,苏咏霖就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离开了益都。
路上,他让秦远志和辛弃疾等人先回到济南府做防务准备和后勤准备,自己一个人带着苏勇等少数亲卫策马赶赴泰安州。
他提前传令给苏海生、苏绝还有韩景珪三人,让他们三人与其他主要干部们在莱芜县集合,开一场会。
六月十三日下午,苏咏霖抵达莱芜县东北的陈家村,在这里召开了会议。
会议首先是总结这一段时间的光复军扩军和农村工作的成果,进行一些汇报和审核。
根据眼下的情况汇算,苏咏霖设在泰安州大本营的白虎营、朱雀营和青龙营三大营的兵员人数已经超过五千,达到五千二百七十三人。
刚刚抵达的时候,三大营加在一起才一千五百人,现在横竖不过一个月时间,兵员人数就增加了三千多人,全都是泰安州本地农户子弟积极参军所致。
根据苏绝、苏海生和韩景珪的汇报,苏咏霖得知泰安州的农会建设行动也相当的顺利。
他们按照既定模式来,很快就把农户们发动起来,建立了农会,组建了可以执行任务的农村政权。
不止如此,三人还初次在原先金国官府治理的自耕农村落内发动农民建立了农会。
他们把这些自耕农村落内拥有土地最多的富农和小地主当成金人来整治,从而发动起农民们根据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分田地、建设农会,积极向胜捷军靠拢。
从而使得胜捷军掌控了这些自耕农村落,将基本盘进一步做大。
于是才有了如今胜捷军统领超过十万人口的局面。
对于这种情况,苏咏霖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我们区分农户和地主的方式有问题,我们没有明确的把农户和地主区分开,而是单纯的依靠土地多寡来决定谁是上等人,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碾碎的,是上等人,什么是上等人?就是靠着自己手中的权势剥削掠夺农民们的那群人,他们自己不用下地耕种就能过上极为优越的生活,但是那些拥有土地稍微多一些的人就一定是上等人吗?”
“很显然不是的,我认为,拥有土地稍微多一些,也因为土地较多从而忙不过来于是雇佣农人帮忙干农活的农户,他们不是上等人,你们谁见过上等人下地干活的?”
===八十二
苏咏霖的建设行动===
苏咏霖的话说完,参加会议的人们面面相觑。
可不是,还真没见过上等人亲自干活的。
上等人都是绫罗绸缎大鱼大肉养尊处优,都是只知道吃饭却不知道饭从哪里来的,伸伸手动动嘴就能过上极为优越的生活,怎么会穿着粗布麻衣亲自下地干活呢?
而那些生活较为富裕能吃饱饭的农户,就算雇佣了部分农人帮忙干活,本身的确很多依然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汗也没有少流。
“自己也需要下地干活的,并不是上等人,不需要下地干活就能养尊处优养活自己和全家人的,还会利用手中权势欺男霸女的,那才是上等人,那才是我们需要全部铲除的对象。”
苏咏霖给胜捷军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定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
而且还有些事情苏咏霖觉得应该说一下,只是当前这个阶段他还是没有选择说出来。
穷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并不是谁穷谁就光荣。
推翻压迫翻身做主当然是光荣的事情,而通过劳动大大方方清清白白致富的,也很光荣。
他想要做的是掀翻上等人,让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而不是让大家一起贫穷,以贫穷为人间正道。
那就走错路了。
胜捷军要推翻的是上等人,不是清清白白勤劳致富的人。
这些话苏咏霖想了想暂时没说。
眼下的确不便于开展过于深入的行动,能通过农会把农民和胜捷军联系在一起,已然足够。
农会工作的问题交代了一番,大家定下了一个工作标准。
接着苏咏霖接见了全体派驻新农村的特派员,与他们交谈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见闻、想法。
基本上和苏咏霖预想的差不多,最大的问题不是农民不配合,农民们是很配合的,只是文化水平实在是太低,很多事情做不成。
让他们识字有文化,真的是当务之急。
“认字才能明道理,过去上等人为了愚弄我们,不让我们识字懂道理,所以识字懂道理就是反抗上等人的第一步,这一步务必要做好,不说变成读书人,至少,不能是个睁眼瞎。”
苏咏霖治理下的新农村都是与胜捷军绑定的,是苏咏霖控制的三州之地中的一套全新的体系,与原有的体系平行存在。
所以实际上地方官员是管不到他们的。
虽然现在经过赵开山的任命,苏咏霖成为三州总管,有了对三州行政上的统辖权,可是他并不打算把新农村交给官府管理。
很简单的原因,现在在光复军控制区当官的都不是能和他一条心的人。
所以他要让胜捷军直接和新农村绑定,建立一个平行于官府行政体系的胜捷军——农村的二元行政体系。
新农村负责生产和自治,为胜捷军兵员,成为胜捷军的后勤基地,胜捷军则为新农村足够的庇护和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新农村的全部赋税也是直接上交给胜捷军后勤部,由后勤部统一管理,运用到方方面面。
所以苏咏霖嘱咐林景春,让这些特派员和后勤部负责人林景春建立联系。
他们述职的时候直接和苏咏霖汇报,需要钱财和物资支援的时候则直接和林景春申请,林景春需要特事特办,尽量满足。
林景春点头表示明白。
接下来就是军事方面的议题了。
这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除了扩军增加人数之外,苏咏霖还特别吩咐苏海生等三人利用占据的县城搜集工匠等技术人员,建立一个统一的兵工厂。
不要搞小作坊式的分散生产,而要建立一个相对而言更大更集中的工厂,把所有技术人员集中在一起为军工服务,生产长矛、长刀、重斧、弓弩、箭矢和铠甲。
要打仗,不仅需要人,更需要源源不断的专业装备。
所以苏咏霖一直都在筹划着建立一个兵工厂,控制泰安州之后,他就决定在这里设置兵工厂,眼下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开始了试产。
兵工厂建立在莱芜县东北部距离军营不远的地方,依山傍水,周围风景宜人。
入山取材和就地取水都很方便,可以节省一些人力成本,而且距离不远的地方就有铁矿区。
铁矿区也设了一个矿场。
金国官府曾在这里挖矿冶铁,苏咏霖进军的时候顺道拿下了这个矿区,收编了一整套设备。
这个矿区原来有一百多金兵驻守,监管着一千多名矿工,矿工们过着非常辛苦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死伤那是家常便饭。
苏咏霖拿下这个矿区之后,宣布把等同奴隶的矿工们改编为正常民户,恢复正常身份。
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单身汉,对金人充满仇恨,是绝佳的兵员,所以苏咏霖动员他们加入军队。
经过一番动员和宣讲,大部分矿工都选择加入胜捷军,加入的约有八百人左右。
剩下两百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参军,苏咏霖就让掌握采矿技术的他们继续原先的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