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241


苏咏霖的表态让诸多老农们热泪盈眶,握着苏咏霖的手,祝愿他一定能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劳动力不是问题了。
后方也不是问题了。
胜捷军得到了最好的后勤保障。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阻塞地区和作战地区的选择。
只要行动速度快,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能主动选择战场,预设战场,提前做好准备。
金军显然没有胜捷军的行动那么快。
所以苏咏霖很顺利的带人离开泰安州,顺着汶水一路向西寻找合适的开战地点。
他带着一票军官顺着汶水一路前进,实地探访,寻找对胜捷军最有利的地形。
一边走,他一边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
“祖父曾经告诉我,说岳家军行军作战的时候,总是能做到料敌于先,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岳将军非常善于在金国发展线人,线人总会给他重要的情报,让他知道金军的行军动向。
这第二个呢,就是岳将军总是会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选择战场,把金兵拖到自己已经布置好的战场上,再和金兵决战,增加胜率,这是岳家军打仗的两个特点。
而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岳家军的优点,积极搜索情报,了解敌军动向,利用这段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做准备,寻找利于我们的战场,把敌人引诱过来进行决战。”
苏咏霖一边说,一边沿着河岸寻找适合作战的场地。
走了一大圈,他找到了一个符合心理预期的战场。
按照他的预测,金军既然已经决定沿着汶水河道进军,那么一路上也会基本上沿着汶水进军。
汶水的走向对于进攻方而言真的很方便,顺着汶水一路直达泰安州,中间都没有阻碍,且水运的效率远远高于陆路运输。
金军方面为了随时保护运粮船只,也为了随时取用粮食、就地取水、立寨,所以大体上沿河道进军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要是苏咏霖进攻东平府,他也会选择这样的进攻路线。
既然如此,就能预估金军的行军路线,顺着这个路线就能寻找到最适合的战场。
沿河道进军,自然是一边河道,一边空旷的平地原野,视野相当开阔,进军安全系数比较高,不会担心遇到敌人的突袭。
但是河岸边的平地上偶尔也会鼓起一些小山包。
就是那些那些五六丈高的小山包,也会有少数七八丈高的山包。
山包并不总是出现,隔一段路会有那么一两座,偶尔也有一小段绵延一里地二里地左右的小山包群落。
苏咏霖找到了那么一段一里地多一点的河岸边小山包群落。
这一段山包低矮的部分有三四丈左右,高的部分少说有七八丈高,山脚距离河岸边约有二百五十步左右,整体走势也是西东走势,成一个微妙的弧形状。
比较妙的是,对着河岸这边的坡度比较高。
苏咏霖让人尝试过,确定纵马奔驰难以登上去,必须要人亲自攀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爬上去之后可以发现视野比较开阔,往下看可以看到一条大河波光粼粼,从西往东蔓延而去,一眼看不到头。
时值盛夏,山包上树木较为繁盛,若要隐藏起来,的确比较方便。
不过这种地方往往也是敌军哨探的重点刺探对象。
比较谨慎的军事家行军路上一定会特别注意这种地形,一定会事先派人查看,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让大军通过。
当然,世上总是军事家少,混子多。
联想到术虎思济和徒单京等人之前的表现,苏咏霖基本上可以排除他们是军事家的可能。
但是苏咏霖没有失败之后重来的机会,不能失败,所以他特别谨慎。
越过这座小山包群落,苏咏霖继续往西,一路上看到了两处小山包,距离河岸有远有近,山包有高有低,一样都是树木繁盛。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利用其中一座山包,的确不太容易被发现。
这样想着,一个战术在苏咏霖的脑海里逐渐成型。
他要利用这个地形。
这个一边是山一边是水的地形。
利用这个地形两头列阵,把金军骑兵堵在中间,限制其冲锋的距离和动能,断绝其迂回攻击的可能,以此最大程度削弱其威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不能让金军的船只参与进来,否则金军可以在船只上布置弓弩手发矢攻击军阵,胜捷军等于两面临敌,不便于全力进攻被困住的金军。
所以这个时候,堵塞河道的计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限制金军用汶水运粮,还能杜绝金兵使用水军协助陆军作战的可能。
这样一来,堵塞区以东,金军就要麻烦了。
===九十四
艰难的进军===
计划大体成型,细节可以之后补充,具体方案就不更改了。
沉船阻塞区被定在了预设战场以西的一处河道中,距离预设战场大约半天的距离。
这段河道实际上是在兖州的辖境内了,距离泰安州有一段距离,河道较为狭窄,水流较慢,是设置阻塞区的好地方。
苏咏霖一声令下,胜捷军士兵和民夫们齐心协力,开始给金军布置大坑。
这项工程还挺费时间的,苏咏霖要求哨探部队一天两次汇报金军行踪,以此判断时间是否足够。
他有点担心万一金军行动太快,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布置战场、演练战术。
好在金军的进军速度实在不能算快。
中途几天下大雨,苏咏霖亲自上阵,顶着大雨带着士兵们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儿,大家加班加点,热水姜汤就没断过,总算没有延误计划。
而根据后续的情报传递,苏咏霖得知那几天金军压根儿没怎么行军。
金军缓慢的行军速度给苏咏霖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甚至让苏咏霖好好地歇了几天,得以养精蓄锐,从容制定战术,甚至还把士兵们拉出来预演战术,来了几轮模拟演习。
这可太妙了。
其实倒也不是夹谷阿速不愿意高速行军,实在是军队的速度起不来。
这支军队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临时军队,谈不上精锐与否,也没什么凝聚力、向心力。
它的大部分都是签军,剩下来的女真正兵里,也只有少部分是正规军,大部分都是临时拉来的女真壮丁。
夹谷阿速可以不在乎汉人签军和随军奴隶们的死活,可以让他们尽快赶路,但是女真正兵们的行军速度太拉胯了。
一个两个开头几天还能走,后面跟着就开始叫苦不迭,说脚上全是血泡根本走不动,嚼着嚷着要放慢行军速度。
夹谷阿速气急,打算用术虎思济的方式杀一批人头来立威,结果一看,嘿,那帮女真正兵的脚底板上还真都是血泡。
随军医师警告不能强行赶路,否则把脚底磨坏了有进一步加重问题的危险,严重的甚至会双脚溃烂而死。
这下军队里的氛围就更加不利于高速行军了。
夹谷阿速就恨啊,恨这帮年轻人养尊处优,一个两个细皮嫩肉的,走几步路脚底板就出血泡。
他想起他的父辈,想起那些跟着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灭辽灭宋的老兵们。
那一个个手上脚上那都是厚厚的老茧,全身上下都是光荣的印记。
即使不穿鞋,一双大脚板也能在砂石地上顺当行走,眉头都不皱一下,一双大手像蒲扇那么大,一个巴掌扇过来能把他扇个半死。
眼下换了一代人,那叫一个金贵,多走几步路脚底板都要走坏了。
他们有没有进行过哪怕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夹谷阿速生气,但是也知道不能强行要求他们行军,否则军心不稳,容易闹哗变。
有些军队是不能用杀人来解决问题的,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一旦军队里闹了哗变,还没打仗呢,军队就要率先崩溃了。
于是夹谷阿速捏着鼻子,万般不愿意地做出了妥协。
让这部分士兵登船,跟着船走,不用走路。
夹谷阿速本以为这样就没问题了,结果又出事了。
那帮养尊处优的老爷兵当中有一帮人晕船了。
他们上了船以后吐得天昏地暗要死要活,说什么都要下船,绝对不要在船上待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