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阿降临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924


楚君归坐在简易桌旁,投射出一个个蓝图,和身边的军官们探讨着。这时空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嗡嗡声,随后一枚短粗的飞行器落在了营地外。
这是楚君归设定的联络方式,通过向提前设定的地点发射飞行器来传递信息,每一次楚君归向要塞发出指令,亦会给出下一次通讯飞行器的地点。
战士们回收了飞行器,送到楚君归面前。楚君归打开飞行器外壳,从里面取出一枚生物芯片,读取了数据。
芯片中是要塞目前的生产状态,此外还有勒芒的一封信。信中表示科学家团队有了一个新的构想,可能会设计出能够重复穿梭风暴云层的飞船,并且非常便宜。
重复使用已经意味着便宜了,在此基础上还要再加个非常便宜,一下就击中了楚君归的弱点。
这个方案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需要大量的铼。这种金属在4号行星上可不多,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只能从海量处理的泥土中顺便提取出微不足道的一点。当然现在有了一个新的途径,产量相当稳定可观,那就是联邦战车。当然,机甲产量更高。
楚君归看了也是哭笑不得,不过这事对别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楚君归这就是另一回事。楚君归不需要彻底打扫战场,只需要顺手捡点碎片就行。他无需完全击败对手,只要让圆桌骑士暂时后退休整就够了。
这倒是不难,试验体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半,剩下一半罗兰德所有人加起来也能完成。
此外,新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项目名称叫做方舟,只是勒芒隐晦地提出,方舟的布局似乎可以再优化一点。
楚君归把原本的方舟蓝图扔给了芯片,芯片几分钟后回复结果:目前方案是耗时最短,用材最少,同时可扩展性无限。至于优雅和美观,芯片一个字没提。
于是楚君归决定,原方案不变。
他召集了跟在身边的军官,投射出圆桌武士基地周边的地形,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按照补给物资和弹药,还能再打两仗,然后就要回要塞补充。
末日阴影要塞,勒芒举着个人终端,正在检验蓝图的参数。在他面前就是要塞的广场,过去这里是运输船的泊位,异常宽敞,适合大项目建设。
是的,在他眼前正有一个大项目在建设着。
一块宽10米,长30米的平板已经有了雏形。此刻它还没有最后完工,刚刚拼接完框架,工人们正爬在上面加装紧固件,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装甲板。这样一个60厘米厚的平台就最终成形。
两辆工程车载着巨大的驱动轮从工厂内驶出,来到平板边,工作人员就将驱动轮安装在平板的两侧。驱动轮的直径就是3米,悬挂部分集减震、驱动和转向等功能于一体。并且悬挂臂明显比正常要高,显然这是更加倾向于越野功能。
这个复杂的驱动轮其实工序上只有两步,大型制造机一次性造出驱动结构,再造出轮胎,然后拼装在一起就可以了。
两个驱动轮安装在平台的窄端。原来30米不是新平台的长度,而是宽度。
驱动轮安装好,工人们已经开始将平台向前延伸。他们搬来一块块预制好的框架,直接拼接在原有的平台上,从而不断增加长度。当平台两侧延伸出十米时,又有两个新的驱动轮送到,装在平台上。
这时平台就比较稳了,于是工人们拆去下面的支撑架,改由驱动轮支撑,继续让平台向前搭建。
构成平台的框架都是标准的一平方米,装甲板和坚固件也全是标准尺寸。拿着多功能建造工具的工人们只要把框架往预定位置一放,用建造工具点几下,将其固定,就算完成了安装。后续铺装的装甲板也同样有固定的作用。
勒芒看看手中的蓝图,今天预定的工作量是建完整个底座。造好之后,算上驱动轮,这将是一个40米宽、100米长、由10对驱动轮支撑的大型平台。平台并不是完全封闭,中间预留了8个4平方米的空洞。这里将要安放反重力引擎,同时是向上的大气推进器喷口。
勒芒对这个设计有些不解,按照正常来说两台反重力引擎足够了,结果方舟上一口气装了八台,这是要造移动基地还是飞船?
飞船的话,完全以引力作为驱动需要极为复杂的操纵系统,这样的飞船进了4号行星就只有坠毁。枪骑兵在早期探索中少说也摔了一打的飞船,然后才老老实实地使用老式推进的飞船。
勒芒抓着自己所余不多的头发,努力思考这一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毕竟此前那方块战车已经显示了奇效,这个更大的方块,不,方舟,应该也有出众之处。
只是勒芒感觉,想要理解楚君归的设计思路非常困难,有太多思维死角里才能找到的思路,至于那些反人类的设计就不用说了。从这点上来说,小开天倒是和楚君归有很多相似之处。
说到开天,勒芒又是欢喜又是烦恼。楚君归一回来,开天马上就进入工作状态,效率成指数级的提升。也不知道它是因为高兴还是因为有了希望,抑或是此前单纯看勒芒这批人不顺眼?
小开天的生长速度和计算能力都在高速成长,基本上每过几天就会翻上一倍。现在开天的算力指数已经达到了2,虽然绝对值不值一提,但是增长速度极为惊人,而且按照目前趋势,根本看不到增长的尽头。
只不过现在开天的设计中反人类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多,而且面对勒芒的指责,它还振振有辞:
“我凭什么要照顾一群没进化好的低等生命体那些没有意义的需求?腰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痛?另外,我在你身上并没有看到腰这个部位。”
===第353章
人住哪===
前线,楚君归的战车驶上山坡,缓缓停了下来。他的战车已经千疮百孔,后半部分开了个大洞,里面的驾驶舱全部裸露在外,然后被楚君归用两块装甲板残片随便堵住。此外战车的六个驱动轮没了两个,还好是一边少一个。就这样的战车,还能往前开简直就是奇迹。
楚君归站到战车顶上,回头望去,只见身后稀稀拉拉的战车跟着爬上山坡。不用数他就知道数量,26辆。
在一天多点的时间里,楚君归就已经跟圆桌武士派出来追猎的部队连打了四仗。圆桌武士看来对楚君归恨之入骨,居然派了三支猎杀部队围堵。这是在逼楚君归决战,否则他们派出一支超大规模的部队,楚君归是根本不会理会的。
连场战斗下来,楚君归的部队就成了这个样子。只不过有些诡异的是,每辆战车顶上或者车后都拖着个金属网,里面塞满了各类零件和装甲残片。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支精锐的装甲部队,而像是一个个满载而归的拾荒者。
此时夜幕渐渐降临,天地间被闪烁的莹光所照亮。诡异的色彩交织在头顶的风暴云层,整个天地一片沉寂。
楚君归极目远眺,并没有看到追兵,看来圆桌武士在接连损失超过100辆战车后,最终放弃了追击。
楚君归其实还有一战之力,只是剩余战车所能装载的物资已经达到极限,再战也是没有意义。就算打得再好,东西装不下了。
所以现在是回家休整的时候了。
此刻一辆辆战车停稳,每辆战车都伸出好几个脑袋,远超额定乘员数。这是损毁战车的车组,因为楚君归有相当程度的战场控制权,所以大多被救了回来。
这些人贪婪地伸长脖颈,尽可能地舒展身体。没办法,战车内部空间实在是太小了,硬塞进一倍乘员的后果,就是谁都动弹不了,必须以自己的身体去适应舱室的形状。
看着这样的手下,楚君归心里默默加了一个撤退的理由:将士疲惫。
在人人一身先进战甲,个个基因全面优化的35世纪,才打了两天仗就疲惫成这个样子,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楚君归心里隐隐觉得,那些反人类的设计似乎负面作用也不少。
休息片刻之后,部队就再度出发。这里离末日阴影只有150公里,战士们再忍几个小时就可以回家了。
圆桌骑士基地里,甘勃默默看着战场影像,当看到战场中央那辆战车连续挨了好几炮都还在还击时,终于忍不住一声怒吼:“我们就没有一种炮能够打穿它那该死的装甲吗?!”
众人沉默,最后还是一名科学家胆大,说:“我们主力战车使用的都是电磁炮,但是在这里根本用不了。现在的战车炮和穿甲弹都是200年前的科技了,威力不足也是没办法的事。再说,谁会给战车真的装上整整一米厚的装甲?”
甘勃冷冷地打断:“我们的对手就这么做了。”
科学家一时语塞,然后勉强道:“好吧,我知道,他们的设计的确是出人意料。可那是一次性的思路,我们总不能造一堆类似的东西出来吧?那样的话,我们会直接被送上法庭的。”
“要不,再把那些莫德雷德派出去?”一名将军小心翼翼地提议。
“不行!”甘勃断然否决,“那些家伙都是上面那些大人物的宝贝,死了一个都要跟我急,何况一上来就是阵亡了5个!他们不能再死了,就让他们在地下呆着,直到下一次运输船登陆为止,全都给我送回去。”
一名将军道:“那些家伙每个都死抱着自己的装备不放,拒绝任何调整。然后在这个见鬼的地方,他们那些装备几乎是一样接一样地出事,这也能怪到我们头上吗?”
“行了行了!”甘勃不耐烦地挥手,道:“关于莫德雷德的事,只能我发发牢骚,你们谁都不能说,听懂了吗?”
众人这时才想起莫德雷德兵团背后的种种传说,瞬间沉寂。
甘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显得很不耐烦。走了几圈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什么,苦笑道:“连躲在会议室里都会受到影响吗?我还真是低估了这个见鬼的地方。来,再给我来一针。”
一名军医过来,给甘勃注射了一针镇定剂。甘勃脸上的表情渐渐平静,说:“找人把会议室好好检查一遍,看看是不是哪里的隔离层又坏了。我可不希望连一个冷静思考的地方都找不到。”
他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才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盛唐那些家伙的重要性往前提,放到兽潮之前?”
反对的依然是科学家,“大人,我们在这里最主要的任务是兽潮,最大的威胁也来自兽潮。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兽潮大的进化就出现了6次,小的进化则超过50次,而且我们还看到了两种全新的物种。除非您能够要到更多的补给,包括兵力,否则的话我不建议从主要目标上偏离。也许一两次的纵容,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前有未有的巨大兽潮。而且恕我直言,我们基地的防御实在是不怎么样。一旦被兽潮突破城墙,将会是灾难性的后果。”
甘勃微微一笑,说:“恰好,我就能要到更多的补给。”
当楚君归返回基地时,方舟项目已经完成底板的制造,并且在前后各自造起足有三层楼高的外壁。
几名战士正开启战甲的辅助动力,合力将一台全新晶粒炉搬上方舟。在方舟上已经安好了4台晶粒炉,但是看预留空间,至少还有好几台要安装。
勒芒匆匆而来,问:“我们真有必要装这么多的动力炉吗?8台啊,足够一座小城市的使用了。”
楚君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这个大家伙的防护怎么样?”
勒芒是看过全图的,说:“当然好,非常好!实在是有些太好了。整整2米厚的外壁,装甲嵌套足有50层。再加上中间的电离保护层,这种防御力已经追上护卫舰了。不过,我们在行星内搞出星舰级的防护,有必要吗?”
楚君归微微一笑,“2米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加挂更多的装甲,装载更多的武器。这些都是重量,为了减轻重量,所以我们才加装了那么多的反引力引擎。而所有的引擎和电离防护都需要一样东西,能源。所以我们才要加装这么多的动力炉,明白了吧?”
“可是,人住哪?”
楚君归一怔。
===第354章
疑兵之计===
在楚君归眼中,人住哪的问题很好解决,无非是增加一些空间而已。只要把方舟再增高3米,不,2米,一切就迎刃而解。
楚君归把居住空间的设计直接扔给了芯片。这个任务的进度条涨得飞快,没过几分钟就已完成。芯片设计了一个坐躺式的生活舱,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半坐半躺、也只能半坐半躺的盒子,倾斜放置,这样可以压缩高度,而且节省空间。
据说,这是从母星时代坦克驾驶舱得来的灵感。而且芯片选择的还是当时最先进、也最照顾乘员舒适性的M1系列,因此它非常自豪,觉得已经充分考虑到乘员的福利。
楚君归直接通过了这个方案,毕竟方舟本身的承载人员有限,大部分战士都是在自己的战车里。
增加高度不光是增加了重量,还影响结构强度、重心等一系列问题,整座方舟几乎都要重新设计。但是楚君归也有变通办法,通过加挂几层装甲把重心降下来,顺便还强化了防御。至于相应增加的重量,一台额外的反重力引擎和动力炉就能解决。
方舟壳体结构造得飞快,不过预定安装的设备进度就慢得多。整个方舟内将装有9台反重力引擎,这些引擎单台就需要20万千瓦功率驱动。最终动力区里整整堆叠了15台晶粒动力炉,才解决了全部能源问题。
方舟上另有10台大型建造机,4台大型精炼炉,以及10台有机质分离机和编辑器。同时还有20台小型高速建造机。
武备方面倒是很一般,楚君归就在各个方向上合计装了20门速射炮。这点速射炮他一个人就能操控,无须额外人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