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717


第二,他如果想和金国交换财物,用女真士兵就够了,我倒觉得他想用这两名女真皇族和朝廷做交易,交换前太子只是为了刺激朝廷,让朝廷意识到这两人的重要性。”
张浚暗暗夸张,姜不愧是老的辣,自己只看到了第二条,却没有想到第一点,确实是为了试探金国,有这两个皇族在手,金国支援西夏就会投鼠忌器,不敢那么张扬。
“吕公认为陈庆想要什么呢?”
吕颐浩微微笑道:“人在官场,所图者无非名利权三样,陈庆不缺钱,也不缺权,他唯独缺的是名,他夺取陕西路,爵位应该再进一步,但朝廷给他只是从荆国公换为秦国公,张相公觉得他会满意吗?”
“封王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但童贯已经有先例了。”
张浚心中明了,陈庆应该给吕颐浩说过此事,陈庆的交易十有八九就是要用两个金国皇族换王爵。
“其实青山没有直接入相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旦朝廷和陈庆谈判完成,双方关系稳定下来,青山作为稳定器,或许官家就会考虑他入相,官家已经决定派折彦质前往京兆和陈庆协商。”
“我明白了,多谢张相公告之。”
张浚起身告辞走了,吕颐浩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语,这时,吕青山快步走进来,低声问道:“张相公为何事而来?”
吕颐浩半晌道:“官家已经决定,任命你为户部侍郎,加平章事头衔,能不能封参知政事,还要看西北那边的局势来定!”
........
张浚赶回了皇宫,赵构还在等他的消息呢!
“想要王爵?”
赵构眉头皱成一团,“朕已经封他为秦国公,他还不满足吗?”
张浚当然知道王爵比较敏感,天子同意的可能性不大,宋朝的爵位制度不同于唐朝,唐朝爵位可以世袭,宋朝不能世袭,唐朝可以异姓封王,而且比较普遍,宋朝基本上异姓不能封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
但生前封王的也有特例,比如外戚封王,向太后的两个兄弟向宗良、向宗回被封为郡王,还有钱俶因献越国疆域有功,被封为邓王,再有就是童贯,是因为宋神宗有遗旨,夺取燕山府者可封王。童贯占领了被金国掳掠一空的燕山府,被封为广阳郡王。
这是宋朝到目前为止,四个生前封异姓王的特例,陈庆想成为第五個异姓王,官家会同意吗?张浚着实没有把握。
赵构冷冷道:“如果朕封他为郡王,他又想要亲王,朕再封他为亲王,他还想要朕的皇位,朕是不是也让给他?”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浚无语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做这个和事佬好累,还不如像秦桧一样,摸着官家的性子来,官家想听什么说什么?社稷江山关自己屁事。
但既然自己是相国,有的话他就得说,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如果他不说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了。
“陛下,微臣绝不是替陈庆说话,微臣所思所虑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臣之所以劝陛下考虑,是因为陈庆已经有了封王的实力,臣是害怕他自封为王,如果到了那一步,朝廷该怎么办?是捏着鼻子承认,还是宣布他为叛逆,号召天下人讨之?那时陈庆会不会自立为帝,和金国勾结瓜分宋朝?”
赵构大怒,一拍桌子,“放肆!”
张浚跪下,泪流满面道:“陛下,此中利害,若微臣不说,朝野再无人敢说了。”
赵构呆立半晌,终于颓然坐下,良久,他摆摆手道:“罢了,等他灭了西夏,朕再考虑封他为王之事。”
......
当天晚上,赵构下旨,任命吕青山为户部侍郎,加平章事头衔,升金紫光禄大夫,同时任命吕颐浩长子吕纹为越州通判。
另外任命同知枢密院事折彦质为天子特使,前往京兆协商共击西夏大计。
===第六百五十三章
扑朔===
兰州已经聚兵二十万,其中光骑兵就有十万之众,粮食五十万石,草料近百万担,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军事物资。
陈庆之所以从兰州进攻西夏,主要是考虑利用黄河来运输粮草物资,十年前,西夏为了攻打熙河路,曾动员五十万民夫开凿了一条沿着黄河而行的军道,这条军道宽约两丈,夯得十分结实,可以走战马和大车,长数百里,就是西夏腹地旳鸣沙县出发,直接抵达兰州。
另外,西夏和宋军交战百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横山各条关口修建了大大小小数百个险关要隘,都是易守难攻,陈庆如果要从传统的陕北道向西夏进攻,必然要为这些百年积累的关隘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陈庆基于各种考虑,最终选择了兰州为出兵后勤重地,这样就成功避开了西夏经营百年的险关要隘,丢掉了历史包袱,轻装前进。
但就算从兰州出发攻打西夏也非常不容易,一个是路途太远,要进行千里才能渐渐靠近西夏腹地。
其次,西夏军同样也不会束手待毙,他们一定会沿途集结重兵拦截宋军,占据有利地形,
以西夏军的顽强和韧性,加上他们又位于主场,想灭国西夏,绝对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陈庆而言,他作战的战略一向是正奇结合,除了主力大军正常出兵,一定还辅佐有奇兵。
这天下午,陈庆已经离开了京兆,正在前往兰州的路上,和他一起同行的,还有三十艘大船,运送一万桶火油,岸上还有两千骑兵跟随护卫。
陈庆这次去兰州并不是巡视,而是实施他的第一步西夏战略,他的战备已经完成,各地的布防也已经就绪,攻打西夏的时机完全成熟了。
陈庆负手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头,在他身后跟着二十几几名亲兵,还有五名文官,其中就晁清和种桓,这一次他们也将参与对西夏的战争,令两人十分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