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0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5/1717


粘罕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认可了完颜兀术的建议。
完颜兀术这趟大名府之行没有白来,他最终和完颜粘罕达成了共识,利用宋金议和来扳倒完颜挞懒,也就是完颜昌。
两人再分工,由完颜兀术对付宋朝,由完颜粘罕对付陈庆,以维护金国在中原的切身利益。
..........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新年已经过了,朝廷继续定年号为绍兴,现在是绍兴七年。
正月十四,京兆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赏灯三天,军民共欢。
京兆城内外张灯结彩,东西大街以及朱雀大街都变成了彩灯的海洋,璀璨夺目。
不过陈庆反对奢华铺张,主张节俭,所以元宵灯会虽然热闹,但依旧是去年的灯,只不过交换了位置,给了百姓们一种新鲜感。
宣抚使司官衙前的大广场上,一样彩灯汇聚,灯火璀璨,这里是京兆城元宵灯會的中心,上千盏彩灯聚集在這里。
陈庆也带着妻女乘坐马车出门赏灯,他们身份特殊,可不敢像普通人那样拿着灯笼到处逛,不过能出门赏灯,就已经让全家人心满意足了。
“爹爹!”陈冀輕轻拉了拉父亲的衣服。
他一脸羡慕地望着车窗外,陳庆也看见了,一大群孩童正围着一个卖糖葫芦的老者又蹦又跳。
陈庆吩咐亲兵几句,亲兵立刻买了几根糖葫芦来,每人一根,连陈庆自己也拿了一根,很不错,是上好的山楂糖葫芦。
“呀!还多出一根是谁的?”余莲拿着最后一根糖葫芦问道。
陈庆掀开斗篷笑道:“是这里的!”
众人一起望去,才发现雪儿像个小猫一样蜷缩在父亲怀中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捏着一盏叠好的小金鱼灯笼。
“给我吧!”
吕绣笑着接过糖葫芦,小心地放进纸袋里,“这个糖葫芦籽多,她太小不能直接吃,回头让厨娘把它处理一下。”
这时,赵巧云忽然拉了一下吕绣,指着外面小声道:“大姐,你看那是谁?”
吕绣连忙透过车窗望去,只见不远处,她们师父李清照带着十几个女弟子围坐在一个摊位上,摊主夫妇在忙碌地烤羊肉热酒。
李清照挽着衣袖,头梳高髻,斜插一根坠珠儿玉簪,撒开长裙坐在小凳上,一边兴致盎然吃着羊肉,一边高声说笑,她的女弟子们也个个吃得眉开眼笑。
这时一名女弟子端给她一碗热好的酒,李清照接过酒碗便咕嘟咕嘟一饮而尽,还把喝干的酒碗往头上一倒,豪爽之气不输男儿,女弟子们一起拍手欢笑。
吕绣和赵巧云看得目瞪口呆,这位还是‘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易安居士吗?
===第七百一十八章
机密===
正月十七,元宵的余兴未消,但大街上的灯笼已经开始撤去,一家家店铺都正式开门营业,京兆城由节日的休闲迅速切换成平时的忙碌。
陈庆一大早也来到自己的官房,半个时辰后,在他旁边的议事堂内,五名阁佬都陆续到了。
阁佬是今年的新称呼,内政堂的主楼叫宝丰阁,平时是五名内政堂高官讨论军国大事的地方,加上五名高官年纪都比较大,都是五十岁以上,所以官员们便通俗地把五名高官叫做阁佬。
但他们的正式官职是提点内政堂公事,相当于朝廷的参知政事。
今天是内政堂的第三次议事,主管日常政务的蒋彦先,主要吏部的周宽,主管军务的关师古,主管财税度支的赵开,还有就是主管监察和情报的张妙。
宣抚使司下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副使三人,也就是出任提点内政堂公的五名高官,他们同时兼任五司主官,中枢政务司、军部司、户部转运司、吏部司和监察司,然后下面有十六署则隶属于这五司。
很多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实际上是挂宣抚使司的牌子,实际上是另一套班子,说它们事实上独立,也完全没有问题。
前两次内政堂议事是讨论支援荆湖南路春耕,以及两百一十八名将领晋升,西军三名都统制出现了,杨再兴、刘璀和郑平,陈庆晋升为太尉、西军都元帅。
“今天请各位来,主要是商讨两件事!”
陈庆对众人缓缓道:“相信大家都看得了监察司的报告,同州知事王行密、郃阳知县韩桑农胆大包天,派亲戚假冒回归农民,用假地契冒领领田五千三百亩,另外,王行密在四年前出任郃阳知县时,就安排其妻弟假冒陕北地主伪购上田三千亩,又伪造了金兵领用钱记录,一文钱不出就占用粮田三千亩,两人依旧被停职关押,现在监察司还在同州继续调查其他官员的问题。”
蒋彦先道:“事实上,我们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当时引入陕北农民授田极为宽松草率,当地人只要稍微行贿一点好处,就会被认定为陕北人授田,在整个关中都极为普遍,真正的陕北人被强迫南下,给不了官吏好处,官吏也就给几亩薄田,养不了家,他们只好租种当地人的田,相反,不少本地大户给了官吏好处,不管三姑六婆,统统认定为陕北农民,给上田百亩,太普遍了。”
周宽也道:“这个问题比较难办,法不责众,如果处罚这种事情,肯定会激起关中民变,可如果不处罚,又太过分了。”
这时,赵开举手道:“卑职倒是有一些想法。”
“赵司正请说!”
赵开微微欠身道:“其实就是周司正说的过份二字,我们只要处罚过份的部分就行了,卑职也看过当时的伪齐国募民令,如果严格按照募民令的办法来做,问题也不大。
我们可以这样处理,第一,我不管你是当地人还是陕北农民,每户百亩土地,多出来的土地要么没收,要么你出钱购买;第二,你是当地人,钻空子领了百亩土地,我们也认了,但该种小麦的必须种小麦,自己种也好,租给别人种也好,都可以,可就是不能搁荒,连续搁荒三年就没收,这样做就有理有据,也不会打击一大批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5/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