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717


刘琼把木杆递给他笑道:“先说吧!回头再喝茶休息。”
“卑职遵令!”
唐骞接过木杆,指着周围几个县道:“这次收集情报比较容易,多亏了情报司的弟兄,他们在介休县有一处分支,探到了不少重要情报,我们得知,金兵一共在汾州部署了两万人除了西河县和谷口军城外,还有介休县部署了五千人,平遥县部署了三千人,另外祁县有一万东胡骑兵,随时支援汾州。”
“然后呢?”陈庆又问道。
“然后平遥县的守军不用担心,守将可以策反,麻烦是介休县的守军,主将是一名女真千夫长,介休非常难攻,而且守卫严密,外人进不去,卑职想派人混进去都办不到。”
陈庆沉吟片刻道:“是否可以用完颜活女的令箭把介休县守将调出来?”
唐骞摇摇头,“完颜活女派去传令的人都是他的亲兵,都是女真人,这是他的特点,很难假冒。”
这时幕僚裴向君笑道:“不如从平遥县守将入手。”
裴向君也是关师古推荐给陈庆的幕僚,闻喜裴家子弟,宣和年间进士,曾出任解县知县,关师古和他接触过,此人颇有急智,思路非常清晰,关键是对河东官场十分了解,关师古便将裴向君推荐给了陈庆。
陈庆点点头,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他问道:“平遥县守将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说他比较容易被策反?”
===第七百七十三章
策反===
唐骞最后连水也没有喝一口,离开大营,又带着手下赶往平遥县。
平遥守将叫做孙良济,是一名统领,呼延雷的手下已经和他接触过,之所以说他容易被策反,是因为他是京兆府高陵县人,他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乡,但他在金国的履历中却是父母妻儿皆亡,也就是说他对金国说了谎,他只是父亲年初去世,母亲和妻儿都健在。
呼延雷的手下找他谈过几次,他唯一的顾虑就是他还有个小妾和女儿在太原城,他怕自己投降影响到二人。
不过这两天他的心态有点变化了,原因是陈庆亲率十万大军杀入汾州,他立刻意识到,恐怕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上午,孙良济正在军营大帐内处理军务,门口有士兵禀报,“将军,洪记酒楼的孙东主说有事找你。”
洪记酒楼的东主孙洪便是汾州情报司的头子,他正好也姓孙,也是京兆人,大家都以为他和孙良济是亲戚。
孙良济也正想着中午去找孙洪,没想到他竟主动来了,孙良济连忙吩咐士兵请他进来。
不多时,身材矮矮胖胖的孙洪走进大帐,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强壮的男子。
孙良济心中一激灵,出于本能,他感受到了后面男子强大的杀气,这也是一个军人。
”欢迎东主,请坐!请坐!”
孙洪笑眯眯坐下,他向两边看了一眼,孙良济会意,走到帐门口,吩咐士兵不准任何入张。
孙洪这才给他介绍旁边男子,“这位是西军斥候营唐统制!”
孙良济吓一跳,斥候营统制,不就是斥候营的最高将领吗?
他连忙施礼道:“原来是唐统制,失敬了。”
唐骞微微还一礼,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郡王给孙将军的亲笔信!”
孙良济顿时受宠若惊,堂堂的郡王竟然给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写亲笔信,他连忙恭恭敬敬接过信,打开信细看,陈庆在信中劝他弃暗投明,参加到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的大业之中,并答应他继续出任统领一职,同时许诺让他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四个字让孙良济心潮澎湃,这么多年他他一直不敢回乡,就是因为父亲不准他踏入家门,以至于父亲年初去世,他也没有能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村里父老都骂他是卖国贼,以至于母亲和妻儿都抬不起头,如果他能衣锦还乡,那他也能给父亲的坟上一把土了。
孙良济目光有些湿润了,点点头,“请唐将军转告郡王,蒙他让我重生,我孙良济愿为他肝脑涂地。”
旁边孙洪笑道:“孙将军不要担心太原的家人,我们的人已经把她们母女接出城,目前藏在太原郊县内,金兵找不到她们。”
孙良济这下彻底放心了,他连忙道:“我这就下令改旗易帜,全军重归大宋。”
唐骞摆摆手道:“郡王要的是介休,估计今天或者明天,介休主将将把你调去介休,我要率一支军队加入你的队伍,一起前往介休。”
孙良济这才明白郡王的意图,他想了想道:“我并非怕事,我是担心将军出危险,人太多不行,最多两百人,人太多会被其他手下发现。”
“那就两百人!”
唐骞立刻出城,带了一支两百人的精锐手下加入了孙良济的军队。
陈庆的判断果然没有错,中午时分,孙良济接到介休县主将完颜吐密的紧急调令,命他立刻率军赶往介休县。
孙良济毫不迟疑,立刻集结三千军队,浩浩荡荡向介休城奔去........
一更时分,孙良济的军队抵达了介休县。
介休县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是民城,位于盆地内,四周地势平坦,偏于农耕,而新城则是一座军城,用整整两年时间才建成,全部用太岳山脉的花岗岩石建成,高达三丈,十分坚固结实,周长约十五里,陈庆所关注的当然也是军城,它选址非常刁钻,不仅正好扼住了雀鼠谷的入口,而是是修建悬崖之上,西面是百丈悬崖,进攻,相隔太远。
介休县是从河东南部进入太原盆地的最后一道关城,金兵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将它建造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