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3/1717


军队在琉球大岛上休整了一天,船队随即离开琉球大岛,途经澎湖岛返回泉州,所有的百姓都来岸上送别,陈庆给了他们太多的希望,他们是多么渴望将这些希望变成现实。
二楼的船舱门口,晁昆在门口行一礼,“雍王找卑职吗?”
陈庆点点头,“有事情找你!”
晁昆走进船舱,陈庆随即让晁清把自己绘制的图纸取来,他将图纸铺在桌上,图纸上画一张台子,里面是九根并排摆放的圆棍。
晁昆看得愣住了,这是什么器具?
陈庆指着图纸解释道:“这是我设计的一种工具,叫做轧棉机,它是九根铜棍,不是木制,木制容易松动,九根铜棍紧紧挨在一起,一根铜棍转动,其他八根铜棍也会跟着一起转动,这样木棉就会被卷进用刷子扫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晁昆立刻明白了,这是把棉籽挤出来的工具,“卑职明白了,这是剥棉籽的工具。”
陈庆笑着点点头,“原理很简单,但关键要做工精细,需要高手艺的工匠制作,我把图纸交给你,你造出十几台,成立一个工坊,专门给琉球大岛运来的木棉剥除棉籽。”
“卑职记住了!”
陈庆又肃然道:“另外我答应收购琉球大岛的木棉果,以每斤百文的价格收购,这件事你来做,要带着钱去收购,数量没有上限,哪怕对方采摘了十几万斤,你也要全部收购。”
晁昆点点头,默默收起了图纸,他意识到,王爷真是要下血本经略琉球岛,他也由此感到自己肩头责任重大。
.........
===第八百六十八章
促和===
三天后,陈庆返回了泉州,这时,朝廷旨意也已送到了泉州,正式明确,泉州的管辖权从福建路宣抚使司移交给川陕宣抚使司。
但出乎陈庆的意料,泉州所有的大小官吏,没有一个提出辞职。
为了更好的掌控泉州,陈庆则在泉州成立了川陕市舶署,由仓储署署令王迪出任第一任市舶署署令,又由朝廷原市舶司泉州支使潘风出任副署令,潘风是吕颐浩的门生,吕颐浩把他推荐给了陈庆。
另外晁昆出任市舶署判官,同时出任澎湖联络使,陈庆特地拨付三艘万石大船交给市舶署使用,其中一艘作为泉州和澎湖之间的往来渡船,暂定每十天一趟。
统领杨泰出任泉州司马兼团练使,率六千军队驻扎泉州,这五千军队则改名为泉州军,性质上属于泉州地方军,其中指挥使李昊率一千士兵驻扎澎湖列岛,每年轮换一次。
将各种安排完成,已经三天后了,陈庆最后一次召见泉州七县所有官员,当天下午,九十七艘大船运载着两万四千大军离开了泉州湾,鼓足风帆,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
就在陈庆离开临安十天后,完颜昌也抵达了临安。
随着完颜粘罕彻底失势,金王朝对宋朝的强硬派只剩下完颜兀术一人在支撑,但完颜兀术的战绩却不佳,对阵岳飞的军队败多胜少,尤其他组建的签军,遇到岳飞军几乎是每战必败,以至于金国朝廷对完颜兀术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时,完颜昌趁机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联手宋王朝对付陈庆,这个建议其实早在陈庆攻占太原后就提出了,并得到了金国温和派完颜宗干和完颜宗磬的全力支持,但完颜兀术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宋王朝的军队不堪一击,应该在灭了宋王朝后,再全力对付陈庆。
金国强硬派和温和派在金国朝廷内不断博弈,但金国皇帝在意识到陈庆越来越大的威胁后,尤其完颜兀术迟迟无法拿下江淮,金国皇帝的态度最终倒向了温和派。
完颜兀术不得不撤军返回汴梁,岳飞也率军退到邓州南阳一线,为双方的和解建立氛围。
这天上午,完颜昌第三次抵达临安,由左相朱胜非代表天子出城迎接,将完颜昌迎到了金国馆,完颜昌留住朱胜非,他想了解之前陈庆来临安的情况。
“之前的事情别提了,天子无比憋屈,他说自己就像做了一场噩梦,居然被陈庆的十万大军包围了,很多憋屈的条款不得不答应。”
完颜昌笑眯眯问道:“不知你们天子答应了哪些憋屈条款?”
朱胜非叹息一声,“像封陈庆为雍王,在生前被封为异姓亲王,大宋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一般都是死后追封,还有移交荆湖南路的五州管辖权,陈庆终于把手伸到荆湖南路了。”
“但我听说,大宋皇帝也因此得到了先帝的退位诏书,难道不是对等的吗?”
“完颜元帅听说过大臣和天子能对等吗?”
完颜昌点点头,“我明白了,是陈庆失去了君臣之礼,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对天子咄咄逼人,所以才让你们深感憋屈。”
“一点没错!”
完颜昌沉吟一下又问道:“我来的时候,听说陈庆的军队还聚集在芜湖,难道陈庆的十万大军还没有返回川陕?”
“好像还没有,陈庆率一部分船队去了泉州,他的军队还在芜湖等候。”
“陈庆去泉州做什么?”完颜昌更加疑惑了。
“他们是说西军军俸开支太大,他们承受不住,准备做海外贸易,我们也实在想不到他要泉州的理由,姑且相信他。”
完颜昌也满腹疑惑,泉州距离川陕太远,军事上也没有什么价值,难道真的是想做海外贸易?
他暂时压下这个念头,又问道:“那你们天子有没有想过出兵灭了陈庆?”
“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但想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3/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